APP下载

论“五四”纪念的节日定位与价值功用1

2019-05-09王肖风

惠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九三学社五四纪念活动

王肖风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毛泽东曾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1]699”。因此,从“五四”运动爆发至今的百年时间内,国内举行了众多的“五四”纪念活动,以此来缅怀历史,继承“五四”传统。

一、“五四”纪念活动的表现形式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为1919年5月4日,所以,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一般是在5月4号左右举行。纪念活动的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主要有文本纪念形式,会议纪念形式以及展览会、竞赛、电影电视、音乐会、演讲等纪念形式。

(一)文本纪念

文本纪念是“五四”纪念的一种传统纪念方式,主要以纸媒为载体进行传播。文本纪念主要有专题著作的出版,报纸上发表的通知、社论、领导人讲话和相关新闻报道以及有关纪念活动的论文等。

专题著作的出版主要是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五四”历史的回顾。1956-1999年共出版了6本以《五四运动》为名的著作,2017年出版了颜乐、崔华杰编著《五四运动》。为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的《五四运动回忆录》和《五四爱国运动》也相继出版发行。关于地区“五四”研究的著作有:《五四运动在浙江》《“五四”运动在湖南》和《五四运动在四川》等,海外关于“五四”研究的著作有:美国学者周策纵编写的《五四运动史》和台湾学者周阳山编写的《五四与中国》等。这些著作的先后出版,目的是为了重新讲述“五四”运动的这段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纪念中领会“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启示。

报纸上的社论、新闻报道和领导人讲话等也是文本纪念的一种形式。以《人民日报》为例(《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创刊,所以该处的统计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研究的。),每逢五、十年的“五四”纪念活动,《人民日报》都会刊载关于“五四”运动的文章。在这里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四”纪念活动中的逢五、逢十纪念活动进行整理,见表1:

表1 《人民日报》中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四”运动逢五、逢十纪念活动的报道统计表

(续表1)

通过表1,可以发现,“五四”纪念活动是回顾历史与审视现在的结合。在不同的周年纪念,国家会将“五四”运动纪念与国家当前任务进行结合,使得对历史的纪念不仅仅停留在怀念层面,更多的是将“五四”运动中所赋予的“五四”精神与时代进行联系,进而号召青年同志肩负历史使命,不断推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五四”纪念活动的论文是“五四”纪念活动的重要体现,也是“五四”纪念活动的学术价值呈现,关于“五四”纪念的学术论文集有很多。比如,《“五四”三周年纪念专辑》、《“五四”卅周年纪念专辑》《五四纪念文辑》、《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论文集》《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论文集》《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讨论文集》《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论文集》《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如此众多的论文,足以彰显“五四”运动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也凸显出“五四”运动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价值,不仅推动对“五四”历史的纪念,也推动学术的发展。

(二)会议纪念

会议纪念包括座谈会和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团体组织举办的交流活动,目的是重温革命历史,领悟时代背景下的“五四”精神。另一种是学术领域的探讨活动,研究“五四”运动中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

“五四运动源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也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2]”。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号召青年学生牢记“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五四”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国内的许多高校在纪念“五四”时期召开各种座谈会,比如:1982年4月26日,北京大学团委召开了“继承五四革命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座谈会。2000年5月5日,谭铁牛等12位第四届“中国五四奖章”获得者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学生代表座谈,介绍他们的事迹,勉励大学生勤奋学习,踏实工作。不仅是在大陆地区,港澳台的青年们也举行“五四”座谈会[3],借“五四”纪念之际,了解祖国文化,加强同祖国大陆的联系,共同践行“一国两制”方针。

学术领域的“五四”纪念活动,主要是来自不同单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五四”运动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推动学术创新,使“五四”精神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在近百年的“五四”纪念活动中,各类学术研讨会相继举行。1989年4月8日,首都举行纪念“五四”学术座谈会,80多位首都理论界、史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就“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系列热门话题进行探讨。1999年4月22日,北京大学召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20多位专家教授一起畅谈“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000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五四精神与青年学者的学术使命”研讨会,讨论如何弘扬“五四”精神,繁荣社会科学。学术座谈会、研讨会召开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探讨“五四”运动中的热门话题,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扬”五四“运动中的民主、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导社会实践。

(三)展览会、竞赛、电影电视、音乐会、演讲等纪念形式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各机关单位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五四”纪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多彩活动中纪念“五四”,感受历史,体悟生活。

展览会是直观感受“五四”运动的重要途经,主要通过展出“五四”运动时期的珍贵文物,了解“五四”运动历史,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1919年5月4日,天津市举办了“五四”运动革命史展览会,展出了“五四”时期的许多传单、宣传品、群众大会的决议、有关的文件、电报等。1999年5月4日,国家图书馆举行为期一周的“五四”运动馆藏文献展览活动,展出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珍贵文献。

邮票纪念也是纪念活动的一种典型形式,1947年东北解放区发行了“五四”运动纪念邮票,这是我国最早纪念“五四”的邮票,1948年东北管理总局又发行了一套五四青年节纪念邮票,由于当时的战争状况,邮票印制得比较粗糙,但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1959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共两枚。在这之后,1969年、1979年、1989年、1999年都相继发行“五四”纪念邮票。通过邮票能够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增强历史使命感,具有收藏和纪念的双重功效。

除此之外,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各种竞赛、演讲、电影电视展播等活动也层出不穷。1983年,为了拓宽广大青年的视野,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和《青年文摘》编辑部联合举办了“五四青年智力竞赛”活动。1994年“五四”期间,《我的祖国——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知识竞赛晚会》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记录与怀念“五四”运动。2010年,“五四”期间,上海团组织开展了“青春世博——我为世博做贡献”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在参与世博、共享世博中感受激励,收获快乐;在黑龙江,团组织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龙江同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青春歌会、网络报告会以及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等等[4]。

二、“五四”纪念的节日定位

“五四”纪念最初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随着历史的发展,除了继续纪念“五四”运动之外,“五四”纪念还延伸出其他的纪念目的。目前,对“五四”的节日定位有“五四”青年节、文艺节和九三学社社庆,多种节日身份,奠定了“五四”纪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目的的多元性。

(一)“五四”青年节

百度百科给“五四”青年节的定义是: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基于“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而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号召青年朋友们铭记历史,肩负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1950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常委会将五月四日的中国青年节同时做为青年团成立纪念日,使青年团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5]。青年团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6]。

之后,共青团在“五四”青年节时期,陆续开展各类活动来纪念“五四”运动。一是表彰当代优秀青年,授予具有杰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截至目前,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已经举办了二十二届,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优秀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的青年模范。这种纪念活动既是对杰出青年的激励,同时也鼓舞着全国广大青年学习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为共青团面对的是共青团员,所以“五四”的另一种纪念活动是号召共青团员们组织和参加的一些活动。2012年,5月4日,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纪念建团90周年,各地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团北京市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青春之歌”纪念建团90周年大型歌会,上海各级团组织开展了“我们的年轻范”2012上海青年风尚节、“唱响青春”文化风尚盛典等系列活动,团广东省委启东“青春飞扬90年”广东“五四”网络青年节等[7]。

(二)文艺节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而且也是一场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运动。在解读文艺节之前,首先需要理清五四爱国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五四爱国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戴知贤曾对两个运动进行过分析,他提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它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之中,它把新文化运动分截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通常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它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爱国运动反过来又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并使之发生质的变化[8]”。所以,在这里的文艺节是为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为鼓励文学创新,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进行猛烈攻击,在文学革命和思想战线上有力地配合了“五四”革命运动。这一时期,涌现除了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李大钊等一批代表人物,《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对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没有陈独秀那么早地积极搞建党活动,中国现代史的面貌尽管不会大变,但恐怕也将有许多的不同 ”。

所以,“五四”运动不仅倡导爱国主义情怀,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而且也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杨振声说:“‘五四’运动除了反帝反封建两层重要意义外,他还有一个附带的意义,那便是与新文学的关系。在根本上说,二者都是解放运动;在形式上说,五四运动是思想表现于行动的解放形式;新文学运动是思想表现于语言的解放形式。”[10]所以,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五四”运动的产物,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也应对该方面进行回顾和展望。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任何历史时代[1]697-698”。可谓高度肯定了文学艺术的重要性及其宣传动员作用。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于1945年定“五四”为文艺节,《人民日报》在1947年发表了《纪念“五四”及文艺节》的文章[11],庆祝第三届文艺节,回忆历史,铭记毛主席指出的五四运动的历史教训,展望前途,努力前进。

(三)九三学社社庆日

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一九四四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挥五四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成“民主科学座谈会”。后来为了纪念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于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在座谈会基础上正式成立九三学社。九三学社与五四运动也有着深厚的渊源,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也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九三学社在每年的五月四日左右举行社庆活动,比如,1951年5月5日,九三学社举行庆祝大会纪念“五四”和社庆,许德珩主席号召全体社员继承“五四”民主与科学的光荣传统,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为彻底打垮美帝国主义,实行土地改革,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12]。

但是之后,九三学社主要还是用9月3日作为自己的社庆日,进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比如,《人民日报》在2015年8月28日报道“九三学社创建七十周年大会举行”[13]。虽然九三学社在每年9月3日进行本社的社庆活动,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在5月4日这一天进行纪念的,而且5月4日这一天在九三学社的创建历程上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三、“五四”纪念的价值功用

“五四”运动爆发距今已经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间全国各地举办过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五四”运动历史的认同感,增强了广大青年的责任感,强化了党对人民群众的使命感。

(一)重温革命历史,激发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感

狭义上讲,五四运动是一个短时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彰显出中国人民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广义上是从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创刊算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的思想启蒙。“五四时期的历史,典型的表明了文化革命、思想革命同政治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化思想革命是政治革命在文化思想上的体现,在一定时期内,文化思想革命发生在政治革命的前头,成为政治运动的先导。而政治运动又反过来推动文化思想运动的发展和深化,使之适应政治革命的需要[8]”。无论是基于哪一种运动的纪念,“五四”纪念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群众重新回顾革命历史,体悟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发扬民主与科学精神,继承“五四”革命传统,在时代背景下感受历史。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由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开端,从此中国革命面目为之一新,并被赋予了新性质和新意义,而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更加丰富了自己的内容,得到了新的证实和发展[14]”。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来看,纪念“五四”运动同时也是纪念马克思主义在在中国的传播。这样,对“五四”革命历史的了解更加多元,纪念“五四”的意义更加重要。当今,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阶段,回顾与了解“五四”历史,感受先辈们在革命年代的青春激情,激发人们的改革热情,推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二)体悟五四精神,增强广大青年的责任感

在“五四”革命年代,青年学生为了国家安危与民族希望毅然发起运动,坚决地进行反帝反封建。就这样,历史将青年的历史责任感深深地镌刻在“五四”的记忆中,一次次地提醒广大青年朋友要铭记历史,不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精神也在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诫青年朋友时说道:“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15]”。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开展“五四”纪念活动,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年审视自身,结合国家当前的发展规划,将个人梦想与国家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新年,在革命历史的感召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当代青年继承五四精神绝对不是停留在空喊口号上,而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现代思维深化对五四精神的理解,进而融化到广大青年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实践中[16]”。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庆祝大会上,宣读了获得改革开放先锋称号人员名单(100名),宣读了中国改革有意奖章获得者名单(10名)。40年改革历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改革先锋者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引领改革的浪潮。现如今,广大青年朋友应当以改革开放先锋者为榜样,实际行动践行对国家建设的贡献。

(三)学习马列主义,强化对党指导思想的认同感

以“五四”运动为界,在这之前的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个人主义和近代科学思想为思想武器。“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被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深深吸引,并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展,为中国政治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这之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建立。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也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进行“五四”纪念活动,也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实践。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步入2019年,即将迎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改革实际,不断推动中国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来看,纪念“五四”运动也是重视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状况,熟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容,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责任编辑:孙 健】

猜你喜欢

九三学社五四纪念活动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十四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也来两圈
50岁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九三学社——以社的章程演变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