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疲软市场承压 储备收购支撑反弹

2019-05-09杨景元

黑龙江粮食 2019年3期
关键词:稻谷库存大豆

□ 特约撰稿人 杨景元

进入3月份,国内主要粮食市场总体依然疲软,因前期收购进度较慢,农民手中余粮较多。春节过后,东北地区气温快速回升,不利于粮食储存,致使农户售粮需求较为迫切,短时间内增加了市场供应压力。同时,受非洲猪瘟疫情持续爆发影响,国内生猪存栏大幅下滑,饲料需求明显减弱,饲料企业采购谨慎,压低库存水平。此外,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积极,暂停增加关税,虽然尚未达成最终协议,但市场对后期增加农产品进口相对比较确定。从供需格局看,近期国内主要粮食品种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宏观层面: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降税,深化增值税改革,并于4月1日开始降低增值税税率。降税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商品影响偏空。同时把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位6.0%~6.5%。下限目标定位6.0%也凸显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中美贸易谈判在3月底前难以达成最终协议,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努姆钦将于3月25日赴北京谈判,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四月第一周到华盛顿谈判,两国正处于谈判的最后阶段,预期将在四月底达成交易的目标。但美农业部长Sonny Perdue称,中美间关于农业部分的协议已经完成,但仍在探讨关于执行和实施的细节,作为美国和中国贸易协定的一部分,两到五年内中国采购美国农产品的规模可能在2017年基础上增加两倍或者三倍。

大豆市场 产量增加库存高企 大豆市场承压趋弱

3月份,国内大豆市场整体趋弱,黑龙江省储入市收购,难以支持疲弱的大豆市场。因正值北方地区春耕前售粮高峰期,农户“扎堆”卖粮抑制价格上扬。俄罗斯大豆进口增长加大了黑龙江大豆市场供应。美国大豆库存高企及南美大豆丰产预期也抑制油豆市场价格。综合看,大豆市场后期大概率保持偏弱走势。

一、国际大豆供应充裕

美国农业部(USDA)3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估为3.6亿吨,相比2017/2018年度的3.4亿吨增加1961万吨。三大主产国中,美国大豆已经收获完毕,美国大豆产量预估为1.24亿吨,相比2017/2018年度增加359万吨;巴西大豆产量预估为1.165亿吨,相比去年略有下降,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预估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为5500万吨,相比2017/2018年度的3780万吨大幅回升。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预估为1.07亿吨,相比2017/2018年度的9856万吨增加861万吨。其中,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估为2449万吨,相比2017/2018年度大幅增加1257万吨。总体看全球大豆供应充裕。

巴西植物油协会的消息显示,其将2017/2018年度大豆产量预估自1213亿吨上修至1231亿吨,巴西2018年末大豆库存预估上调逾200万吨至279万吨,2019年巴西大豆年末库存预估自1月的192万吨上调至295万吨。

二、国内现货大豆价格趋弱

3月份,黑龙江省级储备入市收购,但入市不足半个月,就对部分区域的收购价格作了下调,并上调收购质量。对黑河地区的收购标准由三等国标提升为二等,要求青粒控制在3%以内,入库价格为3440元/吨;齐齐哈尔地区收购价由3460元/吨下调至3420元/吨,要求国标三等,但对青粒控制较严,同样在3%以内。

东北地区贸易商对市场商品豆报价也有所松动,市场多以降库存为主,补库意愿受挫。基层余粮品质差异较大,青豆占比较多。食品豆余量日趋减少,价格相对坚挺,普通蛋白豆出库价在3500元/吨左右,蛋白40%以上出库价3600~3740元/吨。油用豆价格进一步下跌,哈尔滨益海、龙江福厂门收购价2900元/吨左右。因受加工利润、销售压力、贸易谈判等诸多因素影响,油厂收购态度仍偏于谨慎。总体看,当前阶段各类收购主体普遍缺乏信心,市场压力依然较大。

今年以来俄罗斯大豆入关数量增长,增加了黑龙江境内的大豆供应总量,且价格低于同等质量的国产大豆。莫斯科分析机构UkrAgroConsult称,2018/2019年度前五个月俄罗斯大豆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9.56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35.28万吨。2018/2019年度俄罗斯大豆出口总量可能达到100万吨,其中超过90%的大豆出口到中国。

三、生猪存栏减少限制豆粕需求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饲料行业对豆粕需求影响较大。农业部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16.6%,能繁母猪2738万头,存栏量同比减少19.1%。环比一月份分别减少5.4%和5%。体现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生猪产能正在加速去除,预计到三、四季度生猪供应紧缺。

美国驻北京农业参赞报告称,2019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可能减少13%,为3.74亿头,数量远远低于美国农业部官方预测值4.41亿头,主要因为非洲猪瘟疫情蔓延。预测2019年中国猪肉产量将减少5%,为5140万吨,预计猪肉进口量为200万吨,增加33%。

3月份,国内豆粕现货日均成交量继续下滑,现货滞涨小幅回落,油厂卖货压力凸显,豆粕反弹动能衰减,预计未来两周油厂压榨量回到170万吨左右,豆粕库存有攀升压力。船期统计3月预计到港大豆670万吨,4月预估为870万吨,后期到港大豆充裕,在盘面依然有压榨利润背景下,油厂开工率很难大幅下降,豆粕库存压力势必增加。

图1:2018年12~2019年3月豆粕周度库存统计

四、大豆期货低位震荡

3月份国内大豆期货走势稳中趋弱,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合约基本维持在近3年低位附近震荡盘整,截止3月25日,主力1905合约收盘报3354元/吨,价格走势看,期价在本月中旬反弹至3348元高点后反转向下,价格持续运行于均线系统下方,一旦跌破3340元盘整区间下沿,仍将有进一步下跌空间。

图2: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1905合约走势图

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3月份走势先抑后扬,但在930美分一带面临较大压力,美豆高库存及中国购买不及预期限制美豆反弹高度,后期在南美大豆逐渐上市压力下,美豆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美豆走势图显示,均线系统压力下,走出新一轮下跌趋势的概率较大。

五、后市展望

大豆市场供求格局看,无论国内国外、大豆市场供给总体保持充裕,在需求不会有明显起色的背景下,预计大豆价格近期仍将维持偏弱走势。近期关注焦点仍然是中美贸易协定最终落实情况。此外,新年度大豆种植情况也应加以关注。

玉米市场 政策收购作用有限 短期供应压力较大

3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走势整体较为平稳,受东北产区一次性收购及黑龙江省储收购政策提振,玉米价格一度出现小幅回升,但政策性收购数量相对较少。同时,在进口预期增加、农户集中卖粮压力和饲料需求疲弱的背景下,市场价格难以持续性上涨,3月中旬之后价格重回弱势。

一、政策支持收购进度加快

日前,中储粮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关于下达部分国家一次性储备玉米轮入收购计划的通知》,东北地区国家一次性储备玉米轮入收购工作全面启动。总量304万吨,其中黑龙江168万吨、吉林80万吨、辽宁56万吨。黑龙江大庆地区1660元/吨、哈尔滨地区1680元/吨、其他地区1640元/吨、吉林1700元/吨。储备轮入使得市场信心受到些许鼓舞,部分地区玉米价格逐渐走出“低谷”,开始触底反弹。受此影响,市场主体收购热情重燃,玉米收购进度明显加快。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8751万吨,同比增加231万吨。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截至3月17日,东北三省一区农户玉米销售进度为82%,周环比增加5个百分点,同比慢1个百分点。其中黑龙江83%,同比慢3个百分点;吉林76%,同比慢2个百分点;辽宁90%,同比慢2个百分点;内蒙古81%,同比快3个百分点。华北地区农户售粮进度为70%,同比快8个百分点。其中,山东71%,同比快7个百分点;河南73%,同比快7个百分点;河北67%,同比快12个百分点。总体玉米收购进度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图3:主产区玉米收购进度

二、玉米现货市场总体平稳

3月份以来,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总体略涨。截止3月20日,深加工企业14%水分三等玉米收购价:黑龙江绥化1580~1620元/吨;吉林松原1620元/吨;吉林公主岭1700元/吨;辽宁铁岭1690元/吨;内蒙古扎兰屯1600元/吨。涨幅在20~50元之间不等。

3月份,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总体平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涨跌互现,截止3月20日,加工企业14%水分二等玉米收购价:山东潍坊1880~1940元/吨;山东德州1860~1880元/吨;河南鹤壁1890元/吨,河北石家庄1840元/吨。与月初相比变化不大。

港口方面:截止3月20日,鲅鱼圈港15%水分二等新玉米主流收购价为1750元/吨,锦州港1750~1760元/吨,较月初上涨10~20元/吨。

天下粮仓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北方四港玉米总库存量为440.3万吨,较5年的平均值321.82万吨增长118.48万吨,增幅为36.82%。南方港口内贸玉米总库存量为104.9万吨,较4年的平均值40.5万吨增加64.4万吨,增幅为159.01%。从港口库存看,北港库存已升至历史高位,而南方港口玉米库存远超历史同期,消费市场表现低迷。当前供需格局偏松的环境下,对价格存在压制。

三、深加工需求稳中趋弱

从深加工需求来看,当前深加工玉米库存高位,东北厂家库存天数20~30天,华北厂家库存天数在15~20天,部分达到1个月。短期原料供应压力不大,采购积极性不高。当前,深加工下游副产品销售不畅,企业加工利润萎缩,山东、河北淀粉加工企业以及河北、河南、辽宁酒精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各深加工企业维持安全库存状态,采购原料玉米心态保持谨慎。截止3月22日,国内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74%,其中,东北地区大中型企业开工率为83%,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华北地区80%,下降2个百分点。玉米酒精行业开机率58%,其中,东北地区63%,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华北地区38%,下降10个百分点。

四、饲料企业需求受疫情拖累

从饲料养殖需求来看,根据农业部3月15日公布的数据看,2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和同比都出现较大下滑。其中2月国内生猪存栏量环比减少5.4%,同比减少16.6%,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5%,同比去年减少19.1%。猪瘟疫情尚未有效控制,存栏量预计还会下降,养殖市场信心低迷,生猪产能规模缩减明显,受此影响,猪饲料产量下滑严重,一些厂家开始转产禽料。市场预期2018/2019年度猪料消费减幅可能达到30%,影响玉米消费预计在2000~2400万吨。但同时也应看到禽类消费的增加,有可能弥补猪肉消费,进而带动禽料消费的增加。有分析显示,市场认为禽料消费的增长带来的饲料玉米消费增量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

五、进口玉米数量有望增加

据美国农业部3月22日消息,美国出口商向中国出售了30万吨玉米,这是中国五年来最大的对美玉米采购,也是中美贸易战期间罕见的玉米销售。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后期玉米及替代品大量进口的预期。

此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份乌克兰进口玉米77.78万吨,同比增加103%。预计3月、4月分别有数量40万吨、50万吨国内企业前期购买的乌克兰玉米集中到港。据统计2018年乌克兰总共向我国出口了近350万吨玉米。

六、玉米期货市场冲高回落

3月初,受政策性储备轮入消息提振,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一度出现快速反弹,但在港口库存高企,农民集中售粮压力和消费表现低迷的背景下,玉米现货市场反应相对平淡,储备轮入数量较少也限制市场热情。3月中旬,玉米期货价格出现冲高回落,截止3月25日,大连玉米期货主力1905合约收盘报1816元/吨,基本跌回到3月初价格附近。价格走势上看,下方1800元附近表现出较强支撑,预计短期内将企稳盘整,关注点仍将聚焦在后期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后,对农产品进口的政策走向。

图4: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1905合约走势图

七、后市展望

综合来看,随着玉米收购进度加快,农民手中余粮已经不多,加之今年政策性粮拍卖或将延期至6月份,下游需求低迷已经被市场接受,在没有新的利空因素影响下,近期玉米市场料将以稳为主,中长期国内玉米供应仍存缺口,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政策的走向将决定市场方向。中美贸易磋商的乐观结果,将加大玉米价格走跌的几率。

稻谷市场 供给充裕价格走低 关注国储拍卖动向

国家政策性收储已于2月底结束,稻谷市场已由政策性主导转为市场化收购主导。进入3月份后,一方面因天气转暖,农民售粮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虽然国储尚未开始拍卖,但各级地方储备积极轮出稻谷,在国家稻谷去库存的背景之下,市场收购主体普遍对后市持谨慎心理。同时,正值消费淡季,企业多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供强需弱格局压制稻谷价格继续下跌态势。

一、高库存压力依然持续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份预估,2018年我国稻谷产量为21213万吨,2018/2019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为19330万吨,进口稻谷400万吨,出口大米折稻谷350万吨,预计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为1933万吨,仍然十分可观,稻谷库存将进一步增加。若今年稻谷继续产大于需,高库存将更加难以缓解。

二、售粮进度加快压制市场价格

据卓创资讯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5日北方产区农户粳稻余粮:黑龙江平均余粮1成左右,吉林余粮降至3成,辽宁余粮约4成,江苏平均余粮降至3.5成。售粮集中短期带来了供应压力,3月北方粳稻价格整体下滑。至3月末,北方普通粳稻到厂主流价1.18~1.40元/斤,优质粳稻到厂主流价1.40~1.63元/斤。

三、政策性粮清查拍卖可能推迟

3月份,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工作开始进行,目前清查工作尚未结束,受此影响,今年政策性中晚稻拍卖或将推迟1至2个月时间。由于稻谷去库存压力较大,后期国内稻米价格和拍卖底价仍有下调可能,将有利于提升稻米的竞争力,预计饲料用稻米和工业用稻米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

四、终端消费回暖提振有限

进入3月份以来,大米市场终端消费略有回暖。大中院校开学,返程务工人员也逐步增加,阶段性需求小幅提高,但对市场需求提振作用有限。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经销商备货积极性仍然偏低,压制米价上涨,部分地区米价小幅下跌。截止3月末,北京市场东北普通圆粒大米批发均价4700元/吨,杭州市场黑龙江产标一圆粒大米批发价5000元/吨,福州市场东北圆粒米批发价4840元/吨,总体稳中有跌。

五、进口米对市场仍有冲击

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进口大米总量为308万吨,出口大米总量为213万吨,整体进出口形式良好。2019年1月份我国进口稻米27.86万吨,环比增1.4%,同比减23.3%;出口稻米14.31万吨,环比减48.2%,同比增1.2%。从港口贸易商反映来看,近期到港的巴基斯坦的白米量较大,价格低廉,对产区和销区影响较大。

六、后市关注国储拍卖政策

近期内市场无明显提振因素,且供应相对充足,需求难有明显提高,稻谷行情会以稳中趋弱为主。后期重点关注陈粮拍卖政策,若拍卖底价继续下调,稻谷市场或将引发新一轮下跌行情。

猜你喜欢

稻谷库存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谦卑的稻谷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房地产去库存中的金融支持探究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