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连特盆地中石化矿权区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

2019-05-09张立伟孔凡军付志方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2期
关键词:盖层灰岩盆地

张立伟, 孔凡军, 付志方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1 地质概况

奥连特盆地面积约10×104km2,是厄瓜多尔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盆地西侧为安第斯冲断褶皱带,东侧为前寒武纪的圭亚那地盾。盆地西陡东缓,盆地轴呈近南-北走向,沉积盖层由白垩纪-新近纪构成。研究区位于奥连特盆地中偏南部(图1)。

奥连特盆地划分为三个近南北走向的构造带,即西部冲断带、中部前渊带和东部斜坡带。前渊带以构造反转为特征,斜坡带以共轭走滑为特征,为油气聚集的主要的地区。奥连特盆地轴呈近南北走向,东西向中间凹两边高,西陡东缓,西部山前褶皱带出露地表。盆地沉降中心位于南部,白垩系-新近系沉积层厚达5 000 m以上,断裂走向以北北西为主。

2 盆地构造演化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以及相邻盆地长期研究的结果,奥连特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火成岩和变质岩,盆地演化大致经历了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坳陷期,晚古生代-中生代侏罗纪同裂谷期,白垩纪裂谷后热沉降期和晚白垩纪-新生代前陆盆地四个演化阶段(图2)。

图1 奥连特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研究区位置

图2 奥连特盆地演化阶段划分

3 地层发育特征

与区域构造演化相对应,奥连特盆地的沉积充填划分为三套,即前白垩系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和同裂谷沉积、白垩系裂谷后坳陷沉积和新生界前陆盆地沉积(图3)。

(1)前白垩系。前白垩系大致包括晚志留世-晚侏罗世裂谷阶段沉积的四套沉积地层。

(2)白垩系。白垩系为被动大陆边缘坳陷(裂谷后热沉降)背景下沉积的海相、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自下而上包括HOLLIN组和Napo组,是奥连特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HOLLIN组岩性由厚层至块状的白色石英砂岩组成,Napo组包括多套海相泥岩、灰岩和砂岩,Napo组U、T和M1砂岩是盆地内最重要的储层。

(3)新生界。新生界地层沉积于前陆盆地发育时期,盆地南部沉积地层厚达4 000~5 000 m,向北递减到不足1 500 m,由数个磨拉石层序组成,包括TIYUYACU组、ORTEGUAZA组、CHALCANA组、ARAJUNO组、CHAMBIRA组和MESA组。

4 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4.1 油气分布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石化矿区14和17区块在产的油田,包括Tapir油田、Horm-Nantu油田、Wanke油田以及Zamona东及其周边油藏进行了解剖。

Tapir油田位于矿权17区块的西北部,与南部的Auca油田比邻,是在断背斜背景下形成的小型整装油田,该油田的形成受断背斜的控制,其中Acua断层对烃源有良好的输导作用,因此形成了自下部Hollin到上部M1多套含油层系。Horm-Nantu油田位于矿权14区块的西部,是在近南北伸展、主要南向倾伏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小型整装油田。油源充注比较充足,形成了LT到M1多层系含油。Wanke油田位于矿权14区块Hormiguero三维区的东部,是东倾斜坡背景上发育的近北东向伸展的低幅度构造油藏,含油层位只有M1层。区内无断层发育。Zamona东及其周边油藏的主体圈闭为断层上盘的断鼻构造,依附于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的反转断层,呈半椭圆状,走向与断裂平行。

图3 奥连特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图4 奥连特盆地中石化矿权区在产油田油藏剖面示意图

从油藏类型而言,中石化矿区内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其次为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从油藏发育背景而言,包括断背斜,如Tapir油田、Zamona东以及周边油田或无断层发育的低幅度构造,如Horm-Nantu油田和Wanke油田;从含油气层系而言,Tapir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LU和LT,其次为M1,Horm-Nantu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LU、LT,其次为M1,Wanke油田和Kupi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为M1(图4)。

4.2 油气成藏特征

根据前期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奥连特盆地中石化矿区属于侧向长距离运聚成藏模式,油源来自盆地的东北和西北两个主要供烃区。

奥连特盆地Napo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源来自于白垩系Napo组海相页岩和灰岩。Napo组烃源岩的总体成熟度不高,有机质成熟度一般为不成熟(Ro< 0.4%)-低成熟(Ro<0.55%)阶段。在奥连特盆地的西南角和西北角,由于巨厚上新统-更新统层系的沉积,Napo组烃源岩埋深大,因此处于生油窗内。在盆地西部达到生油门限(Ro>0.6%)。频繁发生的火山活动更进一步促进了油气生成综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17区块及14区块油气藏来自盆地西南前渊深坳区(图5),属于远源长距离运移聚集模式。

4.3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奥连特盆地中石化矿区的油气富集特征表明油气成藏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

(1)构造分布。油气优先充注主构造带上的圈闭,主构造带Auca区域构造位置高,含油面积大,M1、U、T、H多层含油,富含油气。由西向东,从主构造带到次级到次级构造带,背斜带位置降低、幅度逐渐减少,含有层位逐渐减少,Hormiguero构造为M1、U、T三层含油、Nantu油田M1和U两层含油,Wanke油田,仅M1含油,再向东各层系均为水层,不含油,显示油气有规律变化的特征(图5)。

图5 奥连特盆地主烃源灶分布及其油气运移

(2)稳定分布的区域盖层。盖层条件越好,油气在运移路径上散失的量越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气二次的距离越长;反之,盖层越差,油气向上的散失量越大,油气的运移距离越短。Orient盆地盖层条件十分优越,Napo组发育C灰岩、B灰岩、A灰岩 M2灰岩以及Napo组上页岩段、中页岩段、上页岩段,其中M2灰岩以及Napo组上页岩段全盆分布,C灰岩、B灰岩、A灰岩以及Napo组上页岩段、中页岩段仅在盆地东缘减薄消失,盆地其余部分稳定分布。同时Tena组发育厚度巨大、全盆分布的泥岩,是盆地优质区域盖层,目前尚未在此盖层之上发现油气藏。

(3)区域性连续展布的砂体。区域性连续展布的砂体构成油气横向输导的通道。区块发育多套连续性分布的砂体,自下而上包括Hollin组、T段、U段、M2段、M1段四套砂体,其中T和U又可细分上下两套。Hollin组最大厚度超过300m,为河流相砂岩,厚度大,夹层少。T段、U段、M2段、M1段为沿岸平原河流相、三角洲相、河口坝及滨岸砂岩,自西向东厚度逐渐加大,分布连续,物性好,有利于油气侧向长距离运移。

5 结论

奥连特盆地划分为三个近南北走向的构造带,即西部冲断带、中部前渊带和东部斜坡带,盆地内发育的Napo组由多套海相泥岩、灰岩和砂岩组成,Napo组U、T和M1砂岩是盆地内最重要的储层。从油藏类型而言,中石化矿区内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其次为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油气成藏属于侧向长距离运聚模式,油源来自盆地的东北和西北两个主要供烃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稳定分布的区域盖层和区域性连续展布的砂体三个主要因素控制。

猜你喜欢

盖层灰岩盆地
基于谱元法的三维盆地-子盆地共振初步研究
震源深度对二维盆地放大的影响研究*
高邮凹陷深凹带中浅层盖层条件综合评价
碳酸盐岩盖层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塔东古城地区为例
含水层储气库注入阶段盖层力学完整性数值模拟分析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湖南省天然饰面用灰岩(大理石)资源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