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日语专业分层次教学中的隐性分层研究

2019-05-09吕汝泉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层级日语分层

吕汝泉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116052)

0 前言

和中学阶段的外语教学不同,日语专业教学工作面临着更专业的学生群体,更复杂的学生个体差异,更学术化和专业化的日语教材,分层次教学是为了适应这一现象而采取的教学措施。在大学阶段的分层次教学,指的是立足于学生日语水平的差异这一现实,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遵循日语学科的学习规律,对大学生进行日语水平方面的层次划分,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教材,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日语学习中循序渐进,完成自身能力内的日语学习任务。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即使在入学日语考试中成绩划分为同一层级的学生,在后来的课堂中依然出现了同一层级内部的日语水平再分化。这是由学生本身的日语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生的文化背景导致的理解能力的差异造成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在现有的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在各个层级内部实行再次的隐性分层,以此进一步完善日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也就是说,教师在同一个授课班级中,在某个学习阶段,把日语水平相近和综合素质相当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但这个划分结果不做公开处理,是教师对学生水平的整体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教师对学生的日语学习水平认知为基础,展开学习活动,比如学习小组的划分,实现互助学习,使得日语学习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1 同一层级学生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成果

语言学习是十分复杂的学习活动,每一门语言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文化系统。因此,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情况都是参差不齐的。从学习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差异来看,比如大脑的发育状况和思维方式、智力发育水平、学习和模仿的能力、性别差异和性格特征等,都会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外在的因素也会造成语言学习效果的差异,比如语言学习者自身成长的文化背景与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学习资源的差异,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差异等等。学习的本质是模仿,根据人类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模仿,人类的学习过程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规律、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教师在遵循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

日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日语语法和单词这么简单,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对以日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的接受和学习,涉及更加复杂的因素。因此,更要严格遵循这一认知规律展开教学。日语专业分层次教学正是在遵循语言学习中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而展开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造成的学习效果差异进行分层,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以此达到掌握力所能及的日语知识的目标。

2 日语专业隐性分层次教学的措施及效果

2.1 首先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

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影响日语知识掌握的重要因素。在同一个教学班内,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分为优秀(或者甲级),良好(或者乙级),及格(或者丙级)和不及格(或者丁级)四个层级。丙级和丁级的学生属于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辅导;乙级的学生基础较好,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乎完全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学习面局限于课堂;甲级的学生则突破了课堂上的学习,会积极主动地挖掘课外的学习资源,学习热情高涨。

以上分层是老师对教学班级内的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更多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动态变化而随时调整,不对学生公开。以上分层为辅助依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督促学生往更高的层级迈进,同时也要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或者在班上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这样的做法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给学生传递出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自主性。

2.2 以学生群体差异为基础,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

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甲级学生可以选择发展目标,即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可以积极拓展课外知识,满足日语学习方面进一步的发展需求;乙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中等目标,即该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全部掌握课堂的基础知识之后再钻研掌握课堂上比较复杂的语法实践和逻辑分析的部分;丙级和丁级的学生可以选择基本目标,即力求全部掌握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并学会应用。

2.3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在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的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丙级和丁级的学生,应该予以辅导和支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乙级的学生可以加以督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甲级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的课外知识拓展。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分层不应该成为学生之间形成隔膜的原因,相反,老师也要鼓励不同层级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讨论。

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时也要体现针对性,老师要把练习分为不同的层级,再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比如词汇练习这样的基础题,可以分配给丙级和丁级的学生难度系数较低的题型,要求学生掌握单词和短语的认知、理解和拼写,能够满足丙级和丁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可以把这类题目分配给他们;老师可以把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分配给乙级的学生,这样的练习不仅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句子含义,而且要掌握单词和词组的应用规律,能满足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难度较大的题目分配给甲级的学生,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日语知识储备,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4 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课后作业,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比如课堂表现,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的表现和创新性思维等等。由于不同层级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所以评价体系要有弹性,而不是一刀切。除了老师自己评价之外,还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弥补老师对学生认识的不足,多维评价应该采取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评分,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 隐性再分层教学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要鼓励、激励各层级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相互学习。分层教学是为了因材施教,而不是为了在学生群体中划分等级,划分依据是单纯的学习情况,而不应该是其他的社会性标准,如人格、家境、社会地位、长相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更有利于不同层级之间的结对学习,优势互补。对高层级的学生而言,他们通过给低层级的学生进行辅导,巩固自身的知识掌握和理解;对低层级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仅能从高层级的学生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高层级的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能对他们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教师应该采取鼓励支持引导的态度,促进教学班级的合作互助学习。

4 结语

日语专业的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实践,不仅对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日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向前发展。从根本上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大锅饭”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改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使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猜你喜欢

层级日语分层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