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历史课程教学设计之探析
2019-05-08申志兵
申志兵
摘要: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并日益凸显了其重要性。本文以《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例,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变革做了探析。通过运用现代视频剪辑工具,对学生身边熟悉的视频资源进行剪辑整合,结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视频剪辑;教学设计
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接连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规范和引导,指出“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展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现本文以《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例,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变革做一探析。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12课,该课内容主要涉及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在西方社会的冲击下所发生的近代化。课程内容主要分断发易服、“报刊与电影”、“移风易俗”三部分内容。课标要求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基于课程标准我将教学三维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
(1)列举近代以来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
(2)了解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探讨影响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社会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创设和问题探究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的客观影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要求并结合班级学情,我将教学重点设计为——熟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影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课堂进行了建构。
一、课前寻找相关视频资料,并借用格式工厂、camtasia studio等软件进行了视频剪辑。
为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我依托本土视频资源《又见平遥》以及电视剧《青岛往事》进行了情境创设。《又见平遥》讲述了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清朝末年,正好符合本课内容时间。另外电视剧《青岛往事》以近代青岛的沧桑巨變为背景,主讲述了三个懵懂少年逐步成长为爱国商人,与西方列强英勇斗争的故事。故事中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风貌的变迁,与课本知识相契合。因此依托该电视剧内容我进行了情境创设设计。利用视频剪辑工具,我从形之变、思之变、时之变三个角度截取出了三部分相关内容——近代青岛百姓的物质变化、精神变化和时代变迁。第一段剪辑视频主要反映了近代青岛百姓的日常生活;第二段剪辑视频反映了主人公从纯朴守旧的思想向向往自由、敢于斗争思想的转变。第三段剪辑视频则主要反映了近代青岛从一个小渔村逐步变为繁华都市的历史变迁。
二、授课过程中利用新编辑的视频资料取代了传统的文字史料,新情景的创设较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社会风貌,提升了教学效果。
导言设计中,我将截取《又见平遥》视频并剪辑合成了2分钟内容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晚清时期,视频中的人物穿着是否符合时代,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课堂氛围,为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在具体课程内容讲述中结合从《青岛往事》中剪辑的三部分视频内容我设计了7个问题:
(1)通过片段一,分析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片段一、二,提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信息 (3)小露一手:相关信息知多少? (4)你是否发现了与本课内容有关但课本又没有提到的历史信息? (5)社会习俗变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欣赏第二部片段三) (6)结合片段三分析主人公的思想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7)分析主人公的思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根据第一段视频和课本知识我相继提出了问题1、2、3、4,,引导学生掌握近代中国人们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并对视频资源中出现的各种服饰、饮食、生活场景进行辨析。根据第二段视频剪辑资料,我提出问题5、6,引导学生认识主任公思想的变化。最后通过第7个小问题引出近代青岛的沧桑巨变,通过这个视频提升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意识到物质生活的变化、个体思想的变化的根源在于时代的变迁。最后通过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在新的时代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潮” ,增强了情感教育。
这样通过这7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课堂知识层次不断被提升,学生们认知逐步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结合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运用现代视频剪辑工具,对学生身边熟悉的视频资源进行剪辑整合,结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教学备课中如何快速实现资源的整合还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中国教育部官网,2018-04-18. http://www.moe.gov.cn.
[2]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