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与学的天平向“学”倾斜

2019-05-08古醒庆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上学单词课堂

古醒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强调自己的“教”,学生是教师努力工作后的“成品”,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不到发挥,教学成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行为,从而慢慢导致了学生厌学、教师苦教的局面。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行“少教多学”,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教”,同时增加学生的“学”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提高学习能力。

早在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谈到了他的教学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这便是“少教多学”。 而在新加坡,“少教多学”已实施多年,并卓有成效。可见,“少教多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是长久以来教育学者、专家一直以来苦苦思索,孜孜追求的目标。

“少教多学”,简而言之就是减少教师的“教”,增加学生的“学”。它强调把学生看成独立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并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身为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少教多学”呢?本人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做足课前工夫

(一)学生要学会预习

1941 年Sir Richard Livingstone提出,衡量成功教育的标准不在于学校教授的知识数量,而在于学校培养的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了预先学习的能力,即预习。如果学生在课前先预习,把简单的知识先理解了,再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效果会更明显。这就好比在旅游前先把目的地的风俗人情、人文地理等各方面了解清楚,有计划地去游玩,会更尽兴、更有收获。

如何布置预习作业?这也是一门学问。以前我常常口头布置预习作业,大部分学生都不把它当一回事,书上没有一点预习的痕迹,预习作业形同虚设。为了促使学生去预习,有些老师会专门印发一些预习表,这对于工作量繁多的我们来说工程过于浩大,不够实际。于是我就地取材,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预习。

以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A Lets learn为例,我的预习作业是:1根据phonics,尝试读出这些单词,会的画,不会的画。2、听录音跟读,争取记住单词的发音。通过phonics和以前的知识储备,大部分学生都在这7个单词旁画了笑脸,只有少数几位同学在by subway和by train这两个单词旁边画了哭脸。上课时我先叫一些学生读一读他们画了笑脸的单词,看读音是否正确,快速将这些词解决之后,便把重点放在难读的词上,如subway和train。读对最多单词的同学被评为 “预习之星”,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显而易见,学生的预习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教单词读音的时间,达到了“少教”。

(二)教师应精心备课

“少教多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减少投入,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它强调教学的重点从数量到质量转移,教师要精心备课,透彻了解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 Unit 4 When is Easter? B Lets talk时,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通过一个调查表来操练重点句型,但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因为我只关注自己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要怎么学。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调整了教学思路,以下是两种设计的对比:

二、抓好课堂质量

(一)给学生更大空间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 Tell me, I know. Show me, I remember. Let me do it, I understand. 它告诉我们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做,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多学” 不光是知识的认知,还有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培养,团队的协作以及个人信心的建立,无论对智商和情商的发展都大有好处。

那么,在英语课堂上,有什么可以让学生来做?学生除了是教育的对象之外,还是教学的资源,如何体现在课堂上?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尝试:

1.分享学习小窍门。

“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诠释” 被认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之一。所以在课堂上,我提倡让学生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

如在三年级教授了elephant这个单词后,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记忆方法:“elephant这个单词的后面是ant蚂蚁,蚂蚁那么小,它害怕大象,两个e像大象的耳朵,l 是大象长长的鼻子,这个单词反过来看就是蚂蚁害怕大象!” 其他同学都觉得这个方法很妙,牢牢地记住了这个长长的单词。

e l e         p h         ant

怕害

2.小组活动促进步。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为了减少差异,教师可在课堂上多开展四人小组活动,让优秀的小组长带动其他学生,达到共同进步。这往往也能让学生“多学”,达到教师的“少教”。

如上Book 7 Unit Three My weekend plan B Read and write时,在呈现了课文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①小组讨论完成书上的2小题和同步练习上的判断题。②小组朗读课文,小组长先带读,然后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③每人独立完成作文,组员一起朗读、批改、修正。一节课下来,老师借助了小组的力量让学生“多学”,教的时间很少,比平时上课轻松多了,而且在小组内批改作文比教师课后批改更及时、更有效。

3.把讲台交给学生。

老师不要“霸道”地认為讲台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有时不妨把讲台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和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使命感促使其“备课”、“多学”。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课堂的生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被激活,才能呈现出教学相长、催人向上的景观。

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Part B Read and write了解有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去学校的交通方式,课前我让学生预习、查找资料。上课时我坐在下面,把讲台交给学生:有学生讲了印度小孩坐在轮胎上渡河上学的故事;有学生分享我国贫困山区攀爬铁锁链上学的故事;有学生描述了电影《上学路上》主人公王燕走路上学的情景;还有的学生介绍了其它一些国家学生的上学交通方式。大容量的趣味知识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种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所以只要有涉及到文化的教学内容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上网了解然后到班上介绍。

(二)教师做好引路人

我们虽强调教师要“少教”,但并不是讲越少越好,而是讲在关键处,“力用在刀刃上” ,即精教、精讲。 “少教” 看重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津津有味地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

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在Look and say 这一环节,笔者出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其他地方的图片,图片上的环境信息很快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于是教师抛出问题:How do the students there go to school? 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该地的地形和地理环境给出了丰富多彩的回答。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孩子能根据实际说出任意一种交通工具,都是对的。接下来,笔者出示了一幅云南怒江边的孩子上学的图片,并示范给图进行注解。由说到写,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仿写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升华了文本主题,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原来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之路是那样的艰辛。在look, think and say时,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了各种安全建议,不管我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都应该牢记安全问题,引发了情感共鸣。

三、鼓励课外多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本人认为,好的老师在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后,更要鼓励学生多使用方法,并用在课外的自学中,达到“多学”。比如我们教会学生phonics的拼读技巧,可鼓励学生多学习课外的单词,以增加词汇量。

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介绍了一些关于交通规则的标示,这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很实用,他们很感兴趣,于是我建议他们去了解更多的交通标志,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又如在学习了Book 6 Unit 6 How do you feel?有关心情的6个单词之后,有一个周末我在QQ上跟某女生用简单的英语聊天,我告诉她周五的單元练习她考了100分, 她回复:“I am very happy and  ” 我表扬她: “You are great!” 她又回了一个害羞的表情, 并说不会用英语表达这些心情。“Search them on the internet now(马上到网上查)!” 她马上去百度查,学习了surprise, shy, 还有scared等表示心情的单词。

我们正处在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有些做法尚不成熟。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尝试,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发挥聪明才智,相信他们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必然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上学单词课堂
欢乐的课堂
单词连一连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看图填单词
上学啦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Playing with / i? /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