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本新书之后,你要怎样阅读
2019-05-08陈默
陈默
阅读分享:对于“阅读方法”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而本文将告诉你,如果目标不明确,用再多的方法,也抓不到文本的精髓。培根在《论读书》中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而逻辑修辞会使人善辩。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味道,会带给你不同的体验与收获。
大家一起同时看同一本书,每个人的收获相同吗?很显然,不可能。那么造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你试一试便知。(特约教师:青岛市理工高级中学 辛艳丽)
有一位老猎人,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漫无目标或目标过多,都会阻碍我们前进。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为行动指出正确的方向。阅读也一样,需要我们整体把握,确定读书目标和方法。
一、明确阅读“三目的”
我一直在强调预览的重要性,个人认为预览有三个目的:
1.把握整体;
2.确定读这本书的目的;
3.选择泛读还是精读。
当你明确上述三点后,也就在真正开始阅读之前决定了阅读目标和使用的阅读方法。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样提前预览一遍太浪费时间了,效果也不一定好吧?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游玩,相信大多数人会提前做攻略、查路线。那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
首先,在认真读书之前先浏览一下目录,大致翻阅一遍,就可以对书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下来就是确定读书的目的,你希望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东西,了解什么知识;第三步就是确定选用泛读还是精读的读书方法。
通過浏览,相信你对这本书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是实用类还是文学类、其中的知识含量有多少、引用文献的多少、是否为翻译作品等,就能大致确定是需要逐字逐句地精读还是做了解涉猎的泛读。接着,还要为自己设立一个时间上的阅读目标,是用一天时间读完还是分为一周读完。
二、确定目的,提升记忆力
我们的身体只需要零点一秒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读取信息的工作,而我们的大脑在一分钟的时间内,也能够完成读取信息的工作。
大脑在运转时,如果毫无目的,就会一直保持无所事事的状态,但是一旦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那一瞬间就会为了达成目的而开始主动搜索必要的信息。
这就是阅读前先确定好目标所能带来的好处,当我们在大脑中想象出这个空间时,比起最开始,我们大脑中漫无目的地思考,会让我们更明确地知道,空间内有多少黑色的物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可以知道,阅读前先确定好目的这件事,将会带来以下两个好处:
1.你所搜寻的信息,会更容易映入眼帘,提升阅读的速度;
2.搜索获得的信息会更容易被记住,从而增进记忆力。
著名作家拉斯金说过:“没有目的的生活,犹如没有罗盘的航行。”阅读也是如此,没有目的地读书,往往只能成为消遣,不能使知识为你所用。
喵咪摘自《50堂高效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