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西方的“术”,凿磨中国的“器”

2019-05-08任辽苏

音乐爱好者 2019年4期
关键词:听众旋律钢琴

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姜万通教授的作品是他的大提琴协奏曲《鸿雁》,听后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因为比我的预期要高很多。2018年12月25日,我有幸在上海第二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上听到了姜教授的新作《文咳咳》和《武咳咳》。

趁着姜万通教授来沪领奖,我们约时间见了面,与他们夫妇二人(其夫人王玫教授是我读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时的视唱练耳老师)谈起了姜老师的创作。畅谈间,大家产生了许多对音乐想法的共鸣,聊了很久,借此我将我们的谈话涉及到创作的部分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 -任辽苏 ○ -姜万通

● 祝贺姜老师的作品《文咳咳》《武咳咳》在学术周的2018中国风格钢琴教学作品上获得了“大赛贡献奖”,你能否谈谈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 这部作品最早是为青年演奏家刘琉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会创作的,演出获得非常好的反响。文咳咳(haha)、武咳咳(hah)是东北的民间音乐曲牌。两首作品的创作元素虽然是来自传统音乐,但创作手法却是全新的。作品在保持民间音乐素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钢琴音乐的特征,充满了张力。

《武咳咳》是一首谐谑曲,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由两个部分发展而成。第一部分,由一个动机不断变化贯穿发展,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第二部分,进入较为自由的行板段落,叙述着,诉说着……

《文咳咳》采用了复调手法,我将其主题在不同声部之间进行转换,表现了此起彼伏的歌唱性,营造了愉悦的音乐形象。它的中段是一个谐谑段落,我运用了两个动机,营造欢快的音乐特性。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作为一位当代学院派的作曲家,你对音乐的语言和风格有着怎样的思考?听众究竟喜欢怎样的音乐?作曲家又该创作怎样的音乐呢?

○ 中国人自己的原创优秀作品数量不足,特别是接地气、好听又有思想内涵的不多。于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就开始思考、探索如何将已经掌握的西方作曲技法恰当地运用在汉语的语境中。因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只有把自己的音乐个性与大的文化土壤环境结合在一起,作品才会有深厚的根基,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我相信,来自人民的音乐,人民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要适当地整理、提炼出来,因为原生态的音乐可能在舞台上无法完全地生存、延续下去,要根据不同的素材采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好比汽车,它就是一个交通工具,中国人、外国人都可以坐,但是大众、奔驰、沃尔沃等不同品牌的设计形式是不同的,因为它们针对的是不同的群体。

● 是否可以这么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你在创作过程中时刻关注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譬如,你采用新疆民歌元素创作出了《一杯美酒随想曲》;大提琴协奏曲《鸿雁》则采用了蒙古族的酒歌旋律,以蒙古长调作为引子,中间加入了歌舞场面的快板和华彩段落。虽然歌曲本身比较短,只有十几个小节,但你把大提琴和管弦乐队提升到艺术化的层面,效果非常棒,可谓雅俗共赏;我还记得为小提琴、单簧管、钢琴而作的《和》乐曲中既有《梅花三弄》与《茉莉花》的旋律,又有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中的前奏主题与德彪西的印象派手法,三件乐器彼此追逐缠绕,实现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 是的,我希望这样的创作立足于民族而博采众长,以西方音乐之法融中华民乐之魂,能够得到专业人士认可的同时,还能赢得普通听众的喜欢。

● 我知道,你不仅是位作曲家,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作曲老师。在这次比赛里有两百多位选手参加作品评比,最后在获奖的选手里不仅有你的作品,同时还有你学生的作品。我也跟你的学生简单聊了一下你的教学。他们说你的创作和生活是一种奇妙的融合:你的作品如醇酒,而你的生活就像绿茶,单纯而清澈——你把全部精力与热情都投入到了音乐中。

○ 是的,我的所有精力除了创作基本都在教学上,平时的活动路径就是学校到家两点一线。

● 据你学生说,你的教学很严格,从沈阳音乐学院任教起,你的专业课就是从来没有时间限制的,一节课常常会讲一个下午,没讲完的内容要到你家里补上。课余时间你才埋头创作与理论研究,常常彻夜不眠,难怪近年来,你不仅有很多新作品面世,还发表了多篇论文。我听说你最新的创作《戏韵》已经面世,并且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很想听听你本人的解读。

○ 《戏韵》是为洛克三重奏乐团(RUC,中国人民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而作,首演之后观众反响良好。要说作品的亮点,无非就是用重奏的方式表达中国戏剧与戏曲的美妙,对于普通听众来说很新鲜——“哇,戏曲音乐原来还可以这样!”同时它将戏曲音樂原本单旋律化的唱腔,变为重奏特有的复调的对位化多重旋律,还有速度对位,钢琴模拟锣鼓的音响等,都给听众带来新的感受与体验。

我创作《戏韵》的方法和主旨就是“融合”——用世界通用的形式创作中国的音乐,用西方的“瓶”,盛中国的“酒”;用西方的“术”,凿磨中国的“器”。中国戏剧音乐是精美的,其唱念做打的韵味是独特的,用室内乐的形式来表达也是能够胜任的。

● 那对演奏者而言,一定很难。

○ 是的,尤其是弦乐器演奏家,在音乐的韵味、整体风格的把握和旋律的音腔化处理等方面无疑是个挑战。

无论是对待创作还是教学,姜万通先生从来都是勤勤恳恳、默默付出。也正是这种淡泊且纯粹的精神,使他在创作和教学中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用《史记》中那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猜你喜欢

听众旋律钢琴
春天的旋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