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丑效应”:听说偶尔犯傻的人更被人喜欢

2019-05-08乐颖

高中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出众优秀人才效应

乐颖

有这样一种现象:为什么火箭少女中频繁出丑的杨超越,成了2018年度最火的选秀选手,甚至被誉为人形锦鲤?为什么模特奚梦瑶在T台摔过一次车祸现场之后,居然名气大涨,大牌走秀的邀约不断?而有的人,看上去非常优秀,他们是人生的赢家,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工作努力认真,甚至还长了一张完美无缺的脸,似乎所有人生考卷都填上了正确答案,不曾失误,但他们却不一定受人待见。

看起来明明更优秀,何以待遇却如此不同?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藏着这样一个心理学知识——“出丑效应”。

什么是“出丑效应”?

你一定经历过这些情节吧,在陌生人面前支支吾吾,手足无措。在老师叫你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张口结舌。你总是在纳闷为什么别人就能从容淡定,侃侃而谈。其实你根本不必为此感到懊恼或者羞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有缺点的人反而更显得“完美”一些,这在心理学上叫“出丑效应”。

“出丑效应”是指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不错的印象以后,一些微小的失误(比如拖鞋穿反了、脸上有污渍等),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他的真实和接地气,觉得他值得信任。而如果一个人表现得优异无缺,我们从外面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够真实,恰恰会降低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缺点的。简单来说就是:有时候某些小错误反倒会产生正面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比起能力处于平均水平线上或者更低的人,我们似乎更青睐那些拥有卓越才能的人。但研究表明,一个团队内部最有能力的成员并不一定是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1966年,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和他的小伙伴们找来了48名大二男生做了一个关于“印象形成”的实验。这些男生需要听一段大学智力问答竞赛选拔的录音,然后对录音对象的印象以及魅力值进行描述和打分。

阿伦森准备了4卷磁带用于实验,分别是:

1.拥有卓越才能者:能正确回答92%的问题,荣誉学生,担任学生社团要务,多才多艺,品学兼优。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2.拥有卓越才能者:能正确解答92%的问题,荣誉学生,担任学生社团要务,多才多艺,品学兼优。不过他在台上略显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3.能力普通者:答题正确率仅为三成,学业成绩一般,能力一般。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者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

4.能力普通者:答题正确率仅为三成,学业成绩一般,能力一般。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也不小心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这四卷录音分别对应的是:

1.优秀人才;

2.白璧微瑕的优秀人才;

3.能力普通者;

4.偶尔犯蠢的能力普通者。

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实验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白璧微瑕的优秀人才被評为魅力之最,其次是优秀人才,第三名为能力普通者,而偶尔犯蠢的普通人最不受人待见。

这种小失误或瑕疵反而会使有才能者的人际吸引力提高。

假设你身边有两位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朋友,一个完美到从不出错,一个却会犯迷糊闹点小笑话,你会更喜欢谁呢?

你太“非人类”了,我不想跟你玩儿

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优秀的人通常给人一种不真实的、不可亲近的、冷漠的和“非人类”的感觉。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的接纳和喜欢,而是保持距离的敬而远之或敬而仰之。而偶尔的失误则有可能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让能力出众者显得更有“人情味儿”,也更“接地气”。

另一种解释则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角度出发,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喜欢有才能的人,才能与被喜欢程度是成正比的。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过强,强到足以使对方感到卑微、无能和价值受损,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人首先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任何一个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去选择一个总是提醒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来喜欢的。相反,一个犯小错误的能力出众者则降低了这种压力,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保护了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古语云:“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真实,才能给人最深的印象;真实,才能走进大家的心里。

所以,我们无须因为不时犯了点无伤大雅的错误而气馁,更无须惧怕将自己的问题暴露。人生来就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自卑和藏拙只会让人消沉,而坦率和戏剧化的自嘲能使心理天平保持平衡,其坦诚也会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好感。就像漫画家韩羽曾写了一首诗描写自己的秃顶:“眉眼一无可取,嘴巴稀松平常,唯有脑门胆大,敢与日月争光。”

在考试、演讲这些重要事件之前,人们难免紧张焦虑。其实,不妨在脑子里把最坏的结果描述成一幅夸张的漫画:你站在主席台上演讲,紧张得汗流浃背,汗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越涌越多,淹没了台下的观众,他们纷纷落荒而逃……想到这里,你是否会莞尔一笑、轻松许多?

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还藉此发明了一种“打击羞耻”的练习方法:让人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报站名,或是跟陌生人借一块钱等等。做完这些“蠢事”后,人们觉得很多担心的事“不过如此”,从而心情大好。

做优秀而真实的自己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出丑效应”应用于管理、教育、公关、人际交往等领域。

任何一个领域的管理者,可以结合自身性格形成一种独有的领导风格。高高在上未必是件好事,完美无缺也未必讨人喜欢,偶尔犯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反而更加可爱。比如,教师在教学领域之外的生活中,有点小缺点,这样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从而让自己平时的教学产生更加良好的效果。

和完美的人在一起,普通人容易惴惴不安,这样失衡的人际关系是难以保持长久的,因为它很可能导致一方生活在自卑和压抑之中,偶尔允许自己失误一下,也许更利于增进彼此关系。

当然,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通常是极复杂的,“出丑效应”只是其中的一种,并有其发生的限制范围。阿伦森等人的实验结果公开后,又有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丑效应”直接受犯错的严重程度、自尊心等因素的影响。

在严重程度方面,如果失误过小,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只是碰到杯子,杯子里的咖啡却安然无恙,那么“出丑效应”基本不会发生。

在自尊心方面,中等水平自尊心者,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有失误的人,而低自尊的和高自尊的人则都更偏爱完美的能力出众者。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其自我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中等自尊心的人,自认为与才能出众者相去不远,才能出众者有错误,会使双方的距离缩短;高自尊心者认为,他们与才能出众者平起平坐,因而不需要通过对方的失误来调整自己内心的平衡;而对于低自尊者,能力出众者遥不可及,双方的距离更大一些,反而更加能够减少相互比较所产生的压力。

这一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比如,很多人会对身边的容貌姣好者或才华出众者产生羡慕嫉妒的不良情绪甚至排斥行为;但对那些漂亮出众的明星,却往往采取一种欣赏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出丑效应”不同于哗众取宠。故意犯错是一种“造假”,更易使人判断为愚蠢的危险行为:通常,人们会将他人的故意犯错解读为此人过分自夸,企图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偶尔为之尚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如果经常为之,则极可能导致身边人的厌恶,不仅不能获得喜爱,还会使人敬而远之。

因此, “出丑效应”也并不是让大家故意出丑来哗众取宠博眼球,而是倡导大家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在不慎犯傻犯错时也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同时,不遗余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是正道。

猜你喜欢

出众优秀人才效应
画与理
月背神秘的巨型容器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本月推荐
本月推荐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