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影像写过情书的人,总有故事讲不完

2019-05-08沐逸

高中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济慈巴利奥斯汀

沐逸

文字似乎注定是要和影像纠缠在一起的,没有作家笔下精妙动人的故事,再绚丽的影像也顶多冲击视觉,却无法直抵人心,牵动情感。作家们笔耕不辍,他们是故事背后的主角,而他们笔下的文字,是写给影像的情书,当文字与影像结合,便成就了最动情的电影。翻看大銀幕的历史,你会发现他们的人生本就是精彩的故事。

《时时刻刻》:敢于面对平庸,才会热忱追寻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的伦敦郊区,正在完成她最后一部小说《戴罗薇夫人》。游走在虚构与现实生活边缘的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束缚,内心渴求着死亡……

影片展示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和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戴罗薇夫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她们的内心深处关于死亡的挣扎与抗争。电影将不同时空里几个女性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严肃的基调里透露出伍尔芙与生命的抗争,时时刻刻,永不止息。观影过程中,你会不禁感慨电影是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最好的诠释,电影中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背景,但她们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梦想和必须面对的平庸生活,正是这种共通性将本应该杂乱的叙事,紧密衔接为一体,对何为生活进行深刻探讨,并给观众耐人寻味的启迪:永远都应该敢于直面人生,才会真正热忱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寻找梦幻岛》:天马行空背后的温情故事

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背后,灵感枯竭是作家巴利的一大心病。影片中,巴利每天经过公园的时候,都会看见里面有一帮小孩在嬉戏。孩子们热情邀请他加入海盗队伍,巴利成了一个大孩子,在队伍中虽然高出一个头,却玩得不亦乐乎——道具、角色、各色情节、公园变成一个快乐的幻想世界。这段经历成了巴利创作《小飞侠》的灵感源泉。孩子们的母亲是一个寡妇,她也被这里快乐的气氛感染。巴利和他们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享受着单纯的快乐,然而也难免招人闲话。《小飞侠》的完稿公布后,遭到了众人的质疑。然而演出后的反响证明了巴利的坚持是正确的,是他的坚持最终成就了不朽经典。

电影的主线是巴利的构思过程,副线是剧作家与失去父亲受到伤害的孩子的心灵接近,在这一切里面,又贯穿着勇气、成长和爱无法消磨的力量。电影对于男女主角感情的处理温和至极,与其说是互相吸引的爱情,不如说是人间的相知和扶持,这种处理也和影片本身含蓄淡雅的风格一样,充满了优美的韵味。

《成为简·奥斯汀》:把美好的憧憬留在文字里

简·奥斯汀的一生是否如她的文字那样有着曲折的过程和完满的结局?《成为简·奥斯汀》用传记方式描述了她的一生:她的母亲竭力为她撮合婚事,对象是上层社会的有钱人。但是简不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认为女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养活自身。于是,她拒绝贵族的求婚,爱上了心灵相通的汤姆·勒弗罗伊。好事多磨,有人从中作梗,导致汤姆的家人并不赞成二人婚事,汤姆决定携简私奔。但是这样一来,汤姆的经济来源就会被切断,简亦将面临着世俗的压力和贫困的生活。到底二人在私奔路上会走多远?会不会有美满的结局?于是,享誉世界的作家把她最美好的憧憬留在了文字里。

影片取名《成为简·奥斯汀》可谓相当高明,在这里简·奥斯汀显然成了一种女性独立意识的符号,而“成为”这个动词则充满了激励的意味,由此一个鲜活、自信的独立女性形象便凸显出来,虽然影片首先吸引观众的是那段遗憾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更吸引人的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背后塑造的独立女性人格。

《明亮的星》:平民诗人的爱情咏叹调

美丽的富家女芬尼沉醉于时尚之中,亲手为自己设计衣物是她最大的乐趣。偶然的一次机会,她看到了隔壁穷小子济慈并不畅销的诗集,她被那些字句吸引,于是便寻找一切机会接近那个忧郁的男人。

在济慈的影响下,芬尼开始学习和欣赏诗歌,在相处过程中两人深陷情网。这段感情从开始就遭到各种反对,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一对恋人通过书信传达彼此心中的爱恋。归来的济慈送给芬尼订情的戒指,并送给她一首题为《明亮的星》的诗,两人在反对的声音中坚守着爱情。不久,济慈的新作终于问世,可是此时他却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诗人大多是浪漫的,济慈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文字的背后,这个曾经的穷小子却似乎躲不掉忧郁。济慈才华横溢,可为了出版自己的新诗历尽艰辛。浪漫的故事有一个残酷的结局,天才陨落一如流星划过。这些内容透过银幕,浪漫气息与悲情无奈都被美化放大,令人回味。

《黄金时代》:文学“洛神”如诗般的人生

20世纪30年代,20岁的张乃莹逃婚求学。她遇见了进步青年萧军,并结识一众作家。改名“萧红”以后,她在作家朋友的鼓励下,逐步走向了创作的“黄金时代”。

影片以民国时代为大背景,以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爱情经历为引子,塑造了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实在留给了我们太多的传奇色彩,她31岁就已经完成了一生,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也好,都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她如诗一般的人生。电影关注的不仅是传奇的个人,还用怀旧的笔触谱写了一个时代的挽歌。看完这部影片后你会羡慕和佩服作家萧红的坚韧与独立,也会为她的悲情结局而感慨不已。

猜你喜欢

济慈巴利奥斯汀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简·奥斯汀:查顿小屋的慰藉
西班牙台阶:罗马的济慈
爱与惩罚
父亲的爱与惩罚
让“培根手机”叫你起床
歌唱的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