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通用物资编目建设发展研究
2019-05-08张磊
张磊
摘 要:本文聚焦我国军民通用物资编目建设工作,对各国编目系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商品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情况,提出我国军民通用物资编目建设发展思路。
关键词:物资编目;军民通用物资;军民融合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6-0201-02
0 引言
物资编目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实现对物资品种的唯一标识和物资数据的集中统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物资编目是物流标准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物流各环节进行信息交互和通信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能够在我国军队后勤物资保障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地方物流系统规范、国家物资管理标准建设等多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立军民通用物资编目体系是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1 物资编目发展现状
1.1 外国编目系统建设情况
物资编目起源于美国,1918年美军海军最早开展了仓库供应和储备物资编目工作。并于1952设立了近1000人的国防后勤信息服务中心(DLIS),专门负责军民统一物资编目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正规化建设,美军已建立起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军民通用物资编目体系,并在其军事物流、军队资源管理、物资和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于1953成立了编目组织机构,以美军物资编目标准为基础构建北约标准体系,并根据北约各成员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北约各国开展编目工作的相关规定。北约编目系统(NCS)现在为63个伙伴国提供编目服务,使用北约编目系统的国家政府与其工业基地合作,确保任何物品在其寿命周期内的任何时刻均有标识编码,这使任何北约编目系统国家在任何地点获得所需要的任何物品有了保证,北约编目系统已成为支持北约和多国互操作性的一个关键赋能器。
1.2 我国物资编目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军就开始关注外军军用物资编目系统,20世纪90年代我军完成GJB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代码,GJB《全军装备、物资分类与代码高位分类集》,到2000年,完成了GJB《储备物资分类与代码》等,我军军用物资编目系统,已经列入军队信息化建設的重点建设内容,并开始研究编目系统系列标准[1]。2010年后我军正式开启编目系统建设工作,并在法规、标准、软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我国民用领域,部分政府单位或企业已经建立了物品编码管理系统,对物资和产品信息进行管理和服务。其中,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研发的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是当前民用物资管理领域最大的物资资源信息平台。该平台目前有分支机构47个,管理全国所有商品的编码管理工作。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中超过10万注册用户,近500万产品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包装信息、度量信息、产品照片等各方面的产品信息。
2 各国编目系统特点比较分析
美军是最早提出物资编目的国家,并且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军民融合发展的法规与标准体系,保证了编目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并且组建了相当规模的专职机构,确保编目各项事务有专职人员负责[2]。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专业人员的保证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编目软件系统,并在广泛的应用中不断升级完善,因此美军的编目体系不仅在美国内部各类后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北约的标准体系。这也使得美军在全球进行作战任务时,能够实现就近补给,大幅提高了补给的效率,降低了补给成本[3]。
北约编目与美军相比更侧重于国际合作方面和对工业厂商的管理[4]。北约编目组织提出“任何国家军队都是多国行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多国行动中,互操作性是流程的一个基本要素。”“制造商和供应商是军队的重要伙伴”“编目系统是后勤系统中供应物品管理的首要关键,没有该系统,军事库存物品不能被唯一识别”等观点。北约编目系统为其使用国的军事人员、企业主、经营者等单位提供服务,各个国家的国家编目局都是本国军队、工业组织和企业所有编目事务的唯一机构,这些国家编目局不仅为国内用户,也为国外机构提供服务或产品,另外也为全世界使用北约编目系统的国防军队和工业厂商提供服务或产品[5]。
我国物品编码中心采用GS1的编码体系和UNSPSC的分类标准体系,对全国的商品和供应商进行注册与管理,目前商品条码在民用领域应用比较普遍,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我国商品条码在物资数据标准方面存在很大短板,大多数物资数据属性项不固定、内容不规范,物品编码中心只负责对核对厂商的资格和厂商与商品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不对商品本身的数据准确性负责,因此,商品条码只能用于标识,无法用于唯一标识和互换性替代的依据;另一方面,国家物品编码中心对于商品的管理定位仅限于民用领域,商品信息中未包含军队后勤保障中的必要信息,因此无法直接应用到军队。
与美军与北约相比,我国军队物资编目体系建设相对较晚,在数据标准和软件系统方面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尚未在全军推广应用。不同军种和部队为便于管理物资,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物资管理体系和编码标识体系,并在部分单位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应用模式[6]。
从各国编目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美国、北约的编目体系是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应用完善的,能够为我国编目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但是我国在军队物资管理和后勤保障模式上与其他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现有模式和现有标准,必须结合国内、军内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军民通用物资编目发展方向。
3 我国物资编目体系建设发展思路
结合国外物资编目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商品编码领域的基础,提出以下几点发展思路。
3.1 充分利用民用商品数据基础,逐步完善军用信息
目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经管理了9000多万条商品数据和50多万工业厂商信息,大部分军民通用的物资均可以通过商品条实现标识。因此可以将商品数据和厂商数据全部纳入军民融合物资编目体系中,支撑军民通用物资在军事物流各环节中的标识与管理,并在数据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商品数据,扩充军队后勤保障的必要属性信息,在数据完善的过程中采取“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物资的最终保障对象确认军用属性的准确度,提高军民通用物资编目数据的实用性和准确性[7]。
3.2 先完成物资标识,逐步推进数据融合
相同物资品种的查重、合并,以及建立相似物资品种的互换替代关系等数据处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工作量很大的工作,我国目前缺少专职的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应该对现有商品信息和军队现有物资数据先进行物资标识,支撑物资在后勤保障过程中的应用,在使用中逐步进行整合,逐渐由“标识”向“唯一标识”过度[8]。
3.3 结合已有系统,建立各后勤系统间关联
我国军民通用物资编目系统的建设应考虑到现有成熟应用的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现状,在相应部队和应用领域内部依据已有系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在跨系统交互过程中通过编目品种标识信息实现数据互通,借鉴北约编目系统在各成员国之间应用模式,将物资编目品种标识信息定位成为各类后勤系统之间的共用通信语言。
3.4 固化应用流程,形成标准规范
在物资编目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编目各项工作流程,不断提高编目数据质量。在应用中逐步形成固定化的运行机制,进而推出相应的工作流程规范;逐步从将完善、准确、规范的物资数据中抽取共性的标准信息,逐步汇总、归纳,形成数据标准,一方面为军队后勤保障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厂商的生产制造流程[9]。
3.5 成立专职机构,常态化处理军用物资编目相关事务
應设立军用物资编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协调各类物资编码机构之间的关系、负责编目相关法规与标准的制订与维护、组织编目相关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负责编目数据的管理与服务等。通过军用物资编目管理机构协调,包括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接,组织军民通用商品数据和供应商数据的交互;与军内各单位、各部队对接,进行编目数据与各单位物资管理数据的交互。军用物资编目管理机构负责梳理编目工作流程和各类单位的权责,发布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物资管理相关领域和各专业的专家,制订规范化的编目数据标准,推进编目标准化进程。组织科研机构和相关技术单位,研制支撑编目工作的软件系统,并对软件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对编目数据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并对编目数据的各类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对物资的生产厂商提供数据标准服务。
4 结语
军民通用物资编目是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建设重要基础,是提升我军后勤保障效率、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支撑,我们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军编目系统建设基础,充分利用国家商品信息数据,加快推进军民通用物资编目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剑芳,罗挺.军用物资编目系统在物流中的作用[J].中国储运,2007(03):108-110.
[2] Federal Item Identification Guide.Coats and Coat-Like Garments.US Washington:Defens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ervice,2008.
[3] The Business Case for the NATO Codification System. NATO Allied Committee 135 and comprises 64 member nations.2013.7.
[4] ACodP-1 NATO Manual on Codification.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Maintenance and Supply Agency.2010.6.
[5] 涂睿,张高扬.北约物资编目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21):467-470.
[6] 王凤忠,魏大帅,尹永超,王鑫.军用物资编目系统初探[J].网络与信息化物流技术2014.10.131:398-401.
[7] 张娇芳,陈晓和.我国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5):43-47.
[8] 孟凡忠,曲振生,温仕尧.应急物流军民融合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14,37(7):102-103.
[9] 蔡宜平,张国煊.电子商务市场商品数据的分类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