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病虫害研究进展
2019-05-08张棋麟郭富贵石富云李宏伟林连兵
张棋麟 郭富贵 石富云 李宏伟 林连兵
摘 要:天麻(Gastrodia elata),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异养型植物,著名的中药材资源。天麻的生长必须要与密环菌(Armilaria)和紫萁小菇(Mycena osmundicola)共生,才能使种子萌发,形成块茎。当前,天麻的病虫害问题十分突出。在我国许多天麻产区都有病虫害危害天麻生产的报道。本文综述了天麻主要的病虫害种类、为害特征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天麻病虫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为天麻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麻;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S43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6-0199-02
天麻(Gastrodia elata),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等,隶属兰科,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我国的天麻主要有红天麻、绿天麻、乌天麻和黄天麻四种[1]。天麻的生长对其生长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天麻生长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都有较高的要求,使其容易遭受多种病虫的侵害[2]。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种植面积的扩大,天麻病虫害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天麻的病虫害问题,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但是其病虫害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1 天麻病害研究进展
为害天麻及菌材的主要病害目前报道的有1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病害有两类:一类是由微生物(主要是真菌)引起的病原性病害,包括:黑腐病、褐腐病、软腐病等腐烂病;一类是由天麻或密环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以下着重从天麻病原菌种类、发病条件及发病特征等方面对天麻常见病害进行综述。
1.1 天麻腐烂病
天麻块茎腐烂病主要是由病原菌引起。通常表现为天麻块茎表面出现黄色褶皱,块茎内部腐烂,有异臭,有的块茎内部还会出现黄色密环菌菌索、乳白色浆状液体。在4~10月份均有发生,发病率通常在20%左右,严重时可超过80%。其中我国在天麻种植上出现的腐烂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 黑腐病
在天麻种植过程中,黑腐病发生非常严重。天麻黑腐病的病原菌具有多样性,为复合侵染,主要以真菌侵染为主。黑腐病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白环锈伞(Pholiota praecox)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3]。黑腐病发病条件不同,发病特征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湿腐、干腐型[1]。
1.1.2 褐腐病
褐腐病是天麻栽培中常见病害,常年发病率在10%~20%之间,严重时可达50%~60%,是天麻毁灭性病害之一[4]。长时间低温、多雨是引起天麻褐腐病的主要原因。其病原菌主要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等病原菌[4-5]。发病初期,天麻块茎会出现灰褐色圆形病斑,随后块茎内部腐烂,呈乳白色浆状物质,当环境湿度过大,天麻块茎表面会长出灰白色菌丝,形成黑色的大菌核[4]。
1.1.3 锈腐病
天麻锈腐病是在多年连作以及繁殖多代即将退化的天麻植株内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5]。发病时天麻块茎会呈现失水、表面出现褶皱、块茎横切面出现黑色斑点等症状[6]。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导致天麻块茎腐烂。造成天麻锈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該病原菌在高湿、有光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1.2 杂菌感染
在天麻种植中,杂菌的侵染是影响天麻生长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主要是除密环菌(Armilaria)之外的担子菌和霉菌[7],其中为害天麻生长最为严重的为小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小密环菌寄生于菌材之上,与密环菌争夺营养,抑制密环菌的生长,导致天麻逐渐丧失营养而死亡。
1.3 其他病害
芽腐病、软腐病也是常见的天麻病害。但是针对两种病害的研究相对其余主要病害目前研究仍然较少。(1)芽腐病:芽腐病在生产中又称之为首腐病、基腐病等,引发天麻芽腐病的病原菌是箭麻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8]。被其危害后,常造成缺苗、不能开花结实或只开花不结实[8]。(2)软腐病:软腐病病菌侵染天麻后,使天麻表面着生出灰白色霉层,块茎内部有明显黄色线状纹路,发病后期出现褐色水腐状,块茎内部出现褐色汁液,病原菌可随风、水等传播危害天麻[9]。(3)天麻生理性病害:造成天麻发病的原因不仅是微生物侵染造成,还有在栽培中,天麻生存环境不适造成天麻的一些生理病害。如:光照可造成天麻的日灼病;温度不适,可造成天麻烂窝等病害[10]。
2 天麻虫害研究进展
天麻虫害的研究相对病害明显较少。经调查研究发现危害天麻的虫害主要是:介壳虫科(Coccidae)、蝼蛄科(Grylloidea)、蛴螬、蚜虫、伪叶甲、白蚁、天麻蚜蝇(Azpeytia shirakii)、跳虫等[11-13]。曾令祥等人对贵州百宜乡GAP天麻基地调查发现,危害百宜乡天麻的主要害虫是蝼蛄[14],主要包括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和华北蝼蛄(G. unispina)两种。李宁等人对贵州雷公山地区天麻种植地进行了调查,发现危害天麻的主要虫害是蝼蛄和蛴螬[13],主要包括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等三种。危害天麻的白蚁主要分布在四个属五个种,包括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粗额土白蚁(O. gravelyi)、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和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其中以黑翅土白蚁最为凶狠,其危害速度快、程度深、范围广[14]。总体来看,在天麻虫害研究中,蛴螬、跳虫和天麻蚜蝇三类害虫为研究相对较多且深入的类群。
3 天麻病虫害的防治现状
目前天麻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并采取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一般来说,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普遍采用清除天麻病株残体,保持天麻窖内清洁后进行化学防治。当病虫害大规模、高密度发生时,仍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15]。随着大范围使用农药,危害天麻的病原菌、害虫很可能出现耐药性,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3.1 化学防治
对天麻的病虫害化学防治应推行“交替用药,掌握时机,混合施用”的防治思路,在天麻种植之前,病害初期和害虫低龄期之前通过交替组合用药对混合发生的虫害和病害进行防控,以减少病原菌及虫口密度。同时要注意降低对其天敌和密环菌的毒害。经研究发现,用500倍菇丰药液或福美双液喷洒天麻块茎可有效防治天麻腐烂病的发生。
3.2 其他防治
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在天麻病虫害的防治上也有显著的成效,且物理和生物防治比化学防治更有应用前景,也符合当前绿色植保的理念。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是在天麻播种前加强对种麻的检疫;二是避免天麻连作,以防止天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及时清理天麻残体,对受害天麻及病原菌大量寄生的菌材集中销毁;四是人工抓捕地下害虫或诱杀有害昆虫,如利用黑光灯可有效诱杀蝼蛄、蛴螬等有害昆虫的成虫[10,16]。生物防治主要以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对主要为害天麻的害虫进行防治。
4 问题与展望
目前,对天麻病虫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麻块茎腐烂病、杂菌感染、天麻生理性等病害上,天麻病害病原较为复杂,尤其是杂菌引起的天麻腐烂和密环菌缺失营养而导致天麻减产,并且缺乏对天麻病害、虫害等的系统研究。而且对抗病虫害品种的研究和选育基本处于空白;对天麻防治上也仅仅局限于化学和物理防治上,对生物防治极其缺乏,相关研究报道也很少。随着天麻的大规模种植和天麻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必将日趋突出。(1)选育抗病虫害天麻品种。在天麻生产和栽培中,根据当地气候和栽培条件,选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天麻新品种,是防治天麻病虫害最根本有效的措施之一。(2)加强天麻病虫害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应在麻农中加大对生物防治的宣传力度,加强技术监督,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让麻农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物防治的意识。(3)加强对天麻栽培区昆虫监测及建立快速鉴定方法。对危害天麻的害虫进行实时种群监测,能够及时有效的指导天麻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曾令祥,袁洁,李德友等.贵州地道中药材天麻GAP基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综合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4):86-88.
[2] 楊先华.贵州省德江县天麻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166-167.
[3] 吴大椿,秦亚平,秦锋.天麻褐腐病的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3):196-198.
[4] 吴才祥.疣孢霉病对天麻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食用菌,2001,20(6):21.
[5] 罗凡.天麻病害及其防治[J].食药用菌,1996(6):33-35.
[6] 袁德奎,梁玉勇.天麻人工栽培中常见病虫及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5.18(3):29-30.
[7] 余昌俊,王绍柏.天麻芽腐病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6):3288-3289.
[8] 龙开道.天麻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湖南农业,1994(12):8.
[9] 余昌俊,王绍柏,刘雪梅.天麻重要生理性病害综合防控技术[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7):36-37.
[10] 李洪益,李虎杰.天麻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及其防治[J].特产研究,2003.25(3):38-41.
[11] 余昌俊,王绍柏.天麻蚜蝇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1):4391-4393.
[12] 李宁,袁蕊倩,潘红英等.贵州雷公山区天麻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7):110.
[13] 曾令祥.天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5):54-56.
[14] 杨珍,王芳,黄筑,等.黔产天麻的研究进展[J].贵州科学,2015.33(3):44-48.
[15] 石富和.天麻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6(10):21.
[16] 李世全,张汉德,杨森.天麻病虫害鼠害的防治[J].陕西林业,200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