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 最有仙气的蔬菜

2019-05-08李行

高中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葫芦

李行

葫蘆是中国人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被称为“瓠”、“匏”、“壶”等。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葫芦及种子,古代文献中有关葫芦的记载不绝于书。在中国文化中,葫芦与神话传说、文学、艺术、民俗乃至政治等都关系密切,正如著名民俗学者钟敬文所说,“葫芦是人文瓜果”。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东晋志怪小说《神仙传》中讲到,汉代汝南城有个老翁,常常悬挂着一个葫芦在闹市上卖药。他葫芦里的药,口不二价,药到病除。药金收入很可观,日进数万,但老翁只留下很少的一点,其余都随手施舍给了穷人。葫芦又称壶卢,“悬壶济世”的说法由此而来。

光是一个卖药老翁的故事,就使葫芦成了天下医药行业的“商标”吗?还不够。起决定作用的,是民间盛行的仙道故事。与世俗的药物相比,道家、仙家之药有一种“灵丹妙药”的神秘色彩。《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唐朝宰相刘晏,年轻时沉迷于道术,日夜期盼遇到仙人。有一年,他偶然遇到一个异人王十八,身上又脏又臭,还得了痢疾,刘晏的家人暗中嫌弃他,刘晏却把他带在身边,恭敬地服侍。不久,王十八就死了,刘晏悲痛地厚葬了他。后来,刘晏得了重病,命悬一线之际,有人登门到访——正是王十八。家人又惊又喜,王十八不慌不忙地从腰间取下一个葫芦,倒出三粒豆大的药丸,刘晏服下后立刻康复了。王十八说:“这一丸药可延寿十年,三十年后我来取回。”三十年后,王十八果然再次到访,取回了刘晏肚子里的三丸药。几个月后,刘晏就死了。

《太平广记》中还有《唐若山》《卖药翁》《骡鞭客》等故事,都提到了起死回生的仙丹,而贮藏仙丹的法器,无一例外都是葫芦。《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偷吃金丹的情节,太上老君辛苦烧炼的“炒豆”似的金丹,也是存放在葫芦里。仙药和葫芦,几乎成了一对固定搭配的CP。

每年的端午节,许多人家都要在门前挂菖蒲、艾草,而在一些地方还要挂上几个葫芦,别有一番情致。这又是什么说法呢?传说五月为“毒月”,药王爷曾在五月初一下凡,见人间毒虫横行,便将自己装药的葫芦挂在人家门口,灭虫降瘟。因此,葫芦又有了镇邪祛毒的意义。葫芦在此,百毒退散!

仙人的“四维空间兜”

仙人的葫芦,除了驱邪治病,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功能——巨能装。

《西游记》中,银角大王的宝物就是一个“紫金红葫芦”,只要倒过来拿着喊人的名字,对方一答应,就会被吸进去,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逃脱不了。据小喽啰“伶俐虫”介绍,葫芦里的空间,能装下一千人。如此厉害的宝贝,孙悟空是怎么对付它的?他用毫毛变出一个假的红葫芦,骗小妖怪说:“你这装人的,何足稀罕?我这葫芦,连天都能装在里面哩!”顺利地用假葫芦换到了真葫芦。

一个只有几升容量的葫芦,却能装下一千个人,这种空间伸缩的技术,在今天也难以想象,而古人却早已司空见惯。日本漫画《哆啦A梦》中,机器猫胸前的“四维空间兜”能通向另一个时空,什么都能装进去。殊不知,中国古代早就出现了类似的法宝。

《太平广记》中另一个故事:唐朝元和年间的一天,大风刚停,一个老人拄着拐杖来到嵩山少林寺求宿。僧人不愿收留,指着寺外的两间空屋子,让老人自行歇宿。当晚二更后,僧人起夜,发现寺外异常明亮,就来到空屋子察看,只见屋子里摆设着垫子、褥子、华丽的帐幕,佳肴果菜应有尽有,老人安然地坐着又吃又喝。僧人讶异,不敢探询,等到五更后,老人睡醒,从怀中取出一个拳头大小的葫芦,把一应器具菜肴都装了进去。老人把葫芦放到怀里,空屋子还和原先一样。

类似这样伸缩空间的情节,在古代小说里屡见不鲜,而实现这种空间转化的法器,大多是葫芦。说起葫芦的容量,最集大成的还要属《八仙全传》中的葫芦。这是太上老君送给铁拐李的法宝,且看太上老君的“产品说明”:这东西能生炎火、发大水,火烈时可比一座火焰山,水大时可抵全个的东海……你要用在救苦济人,只把盖子揭去,要药有药,要钱有钱。有时错过宿头,还能作个临时的客店。一番话把铁拐李听懵了。太上老君见他狐疑,便让他走进葫芦参观。铁拐李闭着眼大步走进葫芦,睁眼一看,竟然真有一所高堂大厦,房屋里面有柜子床铺,陈设器皿一应俱全。更妙的是,铁拐李心想着,这么大的房子该有几个佣人、厨子收拾打点,一念甫起,眼前便出现了许多青衣打扮的人垂手侍立,另有两个美貌婢子,一人捧茶,一人持巾,姗姗而前,含笑叫声:“主人用茶。”

葫芦里面装的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物资和财富,由此可见,宝葫芦所营造的异度空间,其实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对理想生活的想象。铁拐李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形象,但他的宝葫芦里要房有房、要钱有钱,如同一个没有饥饿、无忧无虑的乌托邦。

另一方面,葫芦能收服敌人,还能“生炎火、发大水”,如同一件威力巨大的进攻性武器,满足了平凡的人们对“超能力”的想象。当一个人面对暴力威胁或社会动荡时,仅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抵抗,这时,通过想象中的宝葫芦调动水、火等强大的自然力量来御敌自保,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安慰。

除了装财宝、装武器,葫芦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装鬼。《聊斋志异》中的厉鬼“画皮”,是怎么被降服的?道士先用木剑枭其脑袋,厉鬼随后化为一团浓烟,道士接着“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能收鬼的葫芦,象征着正气,能降妖伏魔,给人带来安全感。

神奇的时空穿梭机

葫芦除了伸缩扭转空间的功能,还有另一种新奇的玩法——跨时空旅行。

在“八仙过海”的传说中,铁拐李的葫芦也是他的坐骑。他们通过葫芦将要前往的,都是超越现实世界的另一个时空——仙界。仙人居住的地方,该是什么样呢?东晋《拾遗记》中说:东海有三座仙山,一日云壶,方丈也;二日蓬壶,蓬莱也;三日瀛壶,瀛洲也。三座仙山,都形似葫芦。

《太平广记》卷六十四《太阴夫人》的故事中,葫芦的“交通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奉天帝之命来到人间相亲的仙女——太阴夫人,在洛阳郊外的破庙偶遇了穷少年卢杞,心生爱意,于是决定带他返回天上的水晶宫。可是卢杞不会飞行之术,如何是好?太阴夫人给了他两颗种子,卢杞刚种下地就生出了瓜蔓。不一会儿,藤上长出了两个水缸大小的葫芦,卢杞挖掉里面的瓤,坐了进去。忽然,狂风大作、雷声阵阵,葫芦凌空飞起,转眼就到了云霄之上,耳边呼呼风声不绝。卢杞只觉得寒冷刺骨,如在冰雪中,加了三层衣服才暖和。过了许久,葫芦停了下来,只见宫阙楼台皆以水晶为墙垣,执戈披甲的卫士排列了数百人——水晶宫到了。

葫芦,是仙界的入口,也是穿越时空的神秘交通工具,令人心驰神往。虽然种种故事纯属虚构,但葫芦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现实生活中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为何种种奇妙都被赋予葫芦,而不是其他蔬菜瓜果?归根结底,这是源于中国文化中的“葫芦情结”。葫芦图腾、葫芦崇拜的现象,在各地十分普及。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追求的是永恒和无限,而葫芦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化符号。不知是不是巧合,现代数学中表示“无穷”的符号“∞”,长得就像一个葫芦。这样的葫芦,你还敢当它是蔬菜吗?

猜你喜欢

葫芦
文章续写
可爱的葫芦
可爱的葫芦
叶子与葫芦的关系
葫芦瓜
葫芦摔碎以后
宝葫芦
画葫芦
葫芦秧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