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之本心,无可替代
2019-05-08王优
王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祭祖,自古有之,而“代客扫墓”的横空出世,(以“横空出世”点出震惊与费解,选词之精准,可见一斑)让本该充满仪式感的祭祀活动,沦为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对比“仪式感”与“闹剧”,用“沦为”表达观点,选词精当、考究,值得借鉴)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纷纷呈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趋势。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新兴事物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原话题的时代背景,重在强调“创新”“与时俱进”)如此看来,“代客扫墓”似乎是大势所趋,(妙在“似乎”二字,褒贬之意,不言自明。“大势所趋”紧承上文,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蕴含着作者严谨、缜密的构思)但我认为,这样的行为看似是與时俱进的创新,实则是对先人的大不敬。(以“看似……实则”,直抵问题本质,鲜明亮出己方观点)
诚然,(退一步说,让论证有理有节)“代客扫墓”确实能够解决一些人由于时间或是空间问题(建议改为“迫于时间、空间的压力”)不能亲力亲为的困扰,但这种行为看似是创新了传统节日的风俗活动,(建议改为“顺应潮流的形式上的创新”)实则根本无法表达对先人的诚挚的追思,不过是妄图用金钱换取自欺欺人的“心安”罢了。因此这种行为一经产生,便遭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甚至有人认为,与其让别人代扫,不如不扫。此语虽未免极端,(对有利于己方的观点,并非一味肯定,而以“未免极端”进行自我校准)但足以看出大多数人早已洞穿其物化孝情的实质。(言辞精练,说理透辟)
试想,(巧用假设,拓展说理情境)当一个非亲非故的陌生人去祭奠你的祖先时,隔着屏幕,你正襟危坐,指挥若定,(画面感强,一种虚张声势的“仪式感”扑面而来,颇具讽刺意味)刈草、洒扫、跪拜、“哭坟”……环环相扣。当一整套付费项目表演完毕,你会不会因为入戏太深,而误以为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孝子贤孙?这滑稽可笑的一切,不知你的先祖看了会做何感想。(第二人称,建构对话,在场感强。意在言外,颇见说理功力)
从“苹果手机”等新潮祭品的热销,到网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扫墓”的兴起,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互联网日益深入生活,国人选择的祭扫用品和扫墓方式也与时俱进,悄然发生着变化。(重提“与时俱进”)但千变万变,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变,对祖先的虔敬与追思不能变。祭祖和扫墓行为的背后,主要是为了追念先人,以此表达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尽孝的感情,体现了重视孝道、重视感恩的道德情怀。(剥离外在之“象”,呈现内在之“意”)
清明祭祖,形式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背后的那颗感怀先祖的敬畏之心,而这恰恰是任谁也无法代替的。(文末点题,简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