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唐卡的绘画题材分析
2019-05-08邵帅
邵帅
摘 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以北京雍和宫这一藏传佛教寺院所藏的唐卡为例,从来源、构图、色彩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唐卡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独特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雍和宫;唐卡;藏传佛教
唐卡(Thang-ga),为藏语音译,其义为“平川”“展开”,有平坦宽广之意。唐卡是一种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起来的佛龛状的平面画,是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
清代,随着历任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敬奉和汉藏两地的交流频繁,藏传佛教在北京地区繁盛起来,唐卡艺术也得到推广。雍和宫所藏的唐卡大概有三种来源,一是内务府制作的御制唐卡,二是来自北京周边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三是寺院周边画坊。雍和宫的唐卡品类很多,主要是布面唐卡,其绘画题材有尊像、曼陀罗图、佛传故事以及医药图等,另有反映民间生活的风俗画。由于雍和宫唐卡数量繁多,笔者主要是将唐卡分为人物类和叙事类两大类进行分析研究,试对其视觉特征加以归类总结。
一、人物类
这类唐卡的特点是题材以某一个重要人物为主,其他为辅。人物有德行高尚的上师或佛祖、菩萨、佛母、金刚等。笔者在观摩众唐卡后,总结出在表现人物主题时,对于画面的安排布局有两大特点。
(一)人物居中
主尊人物位于画面的中心。当画面中只有一位主尊时,主尊占画面 2/3 以上的位置,周围以花草或风景为装饰。画面表现两个以上人物的时候,主尊会占画面的1/2 以上位置,其他人物或位于主尊上方或下方,或围绕着主尊人物进行排列装饰。
如图1清乾隆时期的唐卡《二十一度母》,绿度母是“二十一度母”之一,因身体为绿色而得名。佛经上说,度母是从观世音菩萨化现而来,功能是拔济众生出种种苦难。供奉绿度母可解脱八种或十六种苦难,八难又称八怖畏,即可以解除狮难、蛇难、火难、水难、象难、非人难、贼难、牢狱难这8种外灾难,又称为救八难度母。
这是一幅彩唐,从色彩上看主要用了红、绿这对互补色。色彩上的互补色有黄和紫、红和绿、蓝和橙,若将这六色的标准色向外延伸可发现不仅这三对颜色可以构成一定的补色关系,在其对角线的直角范围内,其他颜色也可以与其构成补色关系。在有关色彩理论中,绘画时运用互补色是比较谨慎的。而在唐卡艺术中,互补色的运用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鉴于之前对藏族的自然观、宗教观等观念的研究,笔者认为藏族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也是出于其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模仿。在自然界中,互补色的搭配是十分常见的,比如红花配绿叶,蓝色大海和橙色夕阳等。而藏族一直生活在文化封闭和气候恶劣的环境中,其对于自然的畏惧也就引发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敬,皑皑白雪、蓝天白云、绿树等,这一切鲜艳而纯粹的色彩不仅带给他们心灵上的欢乐,也影响了他们的审美。在唐卡的色彩中,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唐卡浓烈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并非艳丽俗套,而是优雅低调。由此可见,如果可以合理运用互补色,也会产生既强烈又和谐且富有美感的色彩效果。
(二)有序排列
主尊之外的人物装饰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呈现对称而有序的方式,比如重复、平行排列、相互垂直、对称等。
这幅堆绣“绿度母”唐卡(属于“国唐”,图2),长175厘米,宽115厘米,是乾隆钮钴禄氏皇后和她的丫环们用7000多块颜色各异、大小不等的绸缎丝绢堆绣而成的,为唐卡艺术中的极品。唐卡通身为黄绿色,代表着降魔。“魔”指的是人心中贪、嗔、痴等邪念。从布局上看仍然是主尊人物居中的中心式布局,绿度母慈眉和目,在画面上部的彩云之上为无量寿佛,左右是8位仙人,下方左右侍立的护法佛母分别手持金刚杵和菩提树枝,画面下部寓意为大海和聚宝供养。从色彩上看,画面整体以湛蓝色衬底,使人物的浮雕效果增强。
除了这幅堆绣绿度母唐卡,还有一种类似的构图方法叫“五坛构图法”。以主尊中心居中,而位于主尊人物上方两个角落的人物一般为主尊所学习信奉的上师,而主尊下方两个角落则一般绘制主尊的弟子或其护法金刚类人物,且四个角落所分别绘制的人物大小一般所差无几,因此种布局将画面整体分割成五个区域。
二、叙事类
鉴于西藏唐卡艺术的传播功能,有一部分唐卡艺术也会绘制佛经故事、历史事件、古老传说或科学知识,这使空间布局的安排也发生了变化。当今的西藏唐卡在表现这类叙事性题材时有如下两种画面布局手段:
(一)几何形式
几何形式的画面布局形式主要体现在坛城唐卡中,坛城在藏语中叫做“吉廓”,是曼陀罗一词梵语称呼的音译。坛城最早来自于古印度的宗教活动,指在进行修炼的过程中为防止魔的打扰侵犯,于修炼地筑起的一种绘制有各方神明佛像的或圆或方的法坛,这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成为象征宇宙本源的结构形式,或是诸神明居住的宫殿的缩影。
如图3所示的无量寿佛坛城图,故事由图像的中心向外散射,采用的是俯瞰全局的散发式表现手法,将所要描画的建筑、人物、景物等物象用几何图形层层相扣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主要运用了圆形和方形。
(二)叙事形式
相对于富含高深宗教道义和抽象艺术理念的坛城唐卡而言,唐卡对于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等内容的画面布局就简单了很多,颇具风俗画的特性。
综上,笔者对于北京风格的雍和宫唐卡的特性加以总结:
画师绘制唐卡尊像是严格按照“三经一疏”(《佛說造像量度经》《绘画量度经》、《造像量度经》《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的仪轨进行绘制。其中对于佛、度母、菩萨、护法的尺度、形象、手印、坐姿等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是宫廷画师在绘制时并没有简单描摹范本,在绘制伎乐、供养僧众、天女等人物上稍微发挥想象力,将工笔青绿重彩画法与藏地唐卡的画风结合起来,并融入皇家浑厚的暖色调绘画风格,使画面细密工致,喜庆吉祥。比如绿度母堆绣唐卡中的人物与飞天动势活泼,雍和宫另一幅唐卡《清高宗坐禅图》中禅宗背后的山水树木非常自然。
对金色的充分使用是唐卡的一大特点,对于藏民族来说金色不仅是一抹闪耀的色彩,更是虔诚信仰那些高贵神灵的一种具象体现。藏族人民通常用金色来展现宗教领域的神圣和庄重,这也是众多西藏寺庙的墙壁、屋顶、屋檐、供奉器具等装饰或器皿都是由黄金打造的原因。尽管唐卡金色运用很多,但从视觉上仍觉得很合理,其色泽鲜艳又高雅,表达出神圣、庄严的气氛。
属于西藏勉萨艺术风格范畴的北京风格唐卡艺术,其艺术规范来自于清宫廷风格唐卡艺术,唐卡的装裱也极具皇家特色,比如龙纹或八宝图纹的装饰、上好的锦缎、沉稳的暖色等。同时融入蒙古和汉地的民间绘画艺术元素,既有宫廷绘画的雍容华贵和西藏绘画的秀美端庄,又有汉地民间绘画的委婉浪漫和蒙古绘画的热烈奔放。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