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都市生活水墨画的起源探究

2019-05-08刘一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都市生活清明上河图

刘一林

摘 要:传统水墨画历史悠久,据考证,传统水墨画源于东晋,盛于唐代。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图》与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是中国最早的传统水墨画,可谓是开山之作。文章在对传统水墨画的历史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中心展开对传统水墨画中都市题材的出现及特征的科学分析,探究传统都市生活水墨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关键词:传统水墨画;都市生活;《清明上河图》

什么是水墨画?中国绘画种类繁多,通常人们认为水墨画是众多的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其所用材料较少,仅是以毛笔、宣纸和墨来进行艺术创作。传统水墨画有以下两个特征: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的好处是可以将宣纸、墨和水的特征与属性完整地呈现到画面上来,艺术家们将水墨调和到相宜的程度,画面将显现出不同的干湿、浓淡的形象,有着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从水墨画的笔墨语言上来说,艺术家将水与墨的比例调和相宜,在宣纸上浸透得当,画面效果就会有一种似像非像的感觉,这样的物象特征,被称为意象。意象可以让观者对画面物象的理解迥异,从而产生无限的遐想,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

一、水墨画的起源与发展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水墨画作为中国艺术发展脉络的重要分支,其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传统水墨画一般是指纯用水墨作画,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水墨画用墨讲究,正所谓“墨即是色”“墨分五彩”。北宋沈括在《图画歌》中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沈括认为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而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这种观点流传至今。

关于其起源众说纷纭,因年久的原因相关资料早已失传。本文认为传统水墨画源于东晋,盛于唐代。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图》与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是中国最早的传统水墨画,可谓是开山之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记载到画史著作《图画见闻志》中。此画虽早已失传,但可以知道,顾恺之以庐山为创作对象,展现了漫天皆白、冰寒料峭的庐山五老峰。而《吴中溪山邑居图》同样有着戴逵对浙江山水风景的“写意式”画法,因时代久远并没有流传下来,但唐代著名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对其评价颇高,称之为“山水极妙”,可以看出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传统水墨画发展盛期——唐代,文化与艺术发展繁荣。水墨众家皆有所长,最为出彩的是“画圣”吴道子与李思训父子。吴道子一生穷困坎坷,少时孤贫,年轻时才小有成就,入宫作画,成为宫廷画家。他善于绘画的种类繁多,在宗教壁画、山水画甚至于人物画领域都有享誉中国美术史的优秀作品。所谓的“吴带当风”是指吴道子细腻而有风度的线条。他把传统人物画中对人物轮廓细腻刻画的线条艺术与山水画的磅礴大气合为一体,史无前例。

而李思训一家,水墨丹青皆为高手,均是对后代影响巨大的水墨画家。其中李昭道成就最高,他在承袭父亲画法的基础上巧妙地加入了自己的画法,人皆称赞,其代表作是《明皇幸蜀图》,其父李思训代表作是《江帆楼阁图》。

传统水墨画在五代时期继续发展并有了一定的创新,可以说是传统水墨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代表是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位画家。他们以唐代的水墨画为基础进行发展创造,根据地域的差异,创立了自己的风格,有山势险要、悬崖峭壁的北方峻岭,还有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江南山川。荆浩、关仝描述北方山川成就较高,南方是董源、巨然。尤妙山水的荆浩,笔墨横溢。关仝学习王维的画法,自成一家。徐熙善画花果、草虫,《宣和画谱》中,评论他的画:“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敷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1]

宋代有中国美术史上山水画领域的权威大师——李成与范宽。李成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画幅不大却能横扫千里。他善于用笔墨作出多层次的画面,平远而开旷,代表作《寒林平野图》。范宽深入自然,形成独特风格,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图1)。

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瓒四位画家是在元代画坛中活跃的四位画家,被后世称为“元四家”。

明朝时期的艺术创作在江浙一带较为活跃,浙派、吴派和院派的水墨画艺术各有特色,各有长处。浙派是因宫廷画家戴进的家乡为浙江而命名的。在吴派中,一般认为,沈周是其创始人,继而被文徽明发展,两人加上唐寅与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

在清朝时期水墨画家中,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画家成就较高,被称为“清初四王”。

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水墨画在改革中发展并创新,在这个过程中,画家徐悲鸿先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将西方传统的绘画方式——素描、光影、透视等技法融入中国画之中,使二者巧妙地结合并达到了高度的平衡,此举在当时也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巧的是,几乎在同一时期,国画大师齐白石出现了。齐白石综合多方因素,将明清时期的海派绘画风格与文人画的样式巧妙地融合,对青年画家们有所启发。其艺术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可以说,徐悲鸿与齐白石的艺术变革影响了那一代人。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中国水墨画在发展中呈现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之势,在题材、风格样式、绘画因素等方面有了综合性的提升,而且水墨画在得到国际认同后发展繁荣。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生活为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还有表现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因此,描写都市生活的题材应运而生。艺术虽然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但来源于生活,中国社会的进步扩大了艺术创作的范围与题材,同时促进了一批热衷于都市生活的青年艺术家们的出现,并推动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新样式”。

二、水墨画中的都市题材作品

在中国传统水墨画整体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题材众多的水墨画大多是以山水为主。无论是“画圣”吴道子,还是南北宗派的大师们,都很少涉及市井气息的都市题材。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第一,自魏晋以来就有着表现山水题材的传统,当时艺术形态并没有创新意识,而是沿袭传统;第二,经济基础发展薄弱,传统的农业型的社会经济无法让艺术家们将眼光放在都市生活发展上;第三,秦朝以后,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让人们都倾向于帝王喜好,因而题材中描写都市生活的因素较少。但还是有少数水墨画创新地将画面内容从山川河流挪到了市井生活,比如《清明上河图》(图2)。

清明上河图虽然是绢本设色,并不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范畴之内,但北宋画家张择端在画面中对都市生活题材的初次探索及深入描绘实为可贵。《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美术史中都市生活题材最好的见证。在画中,张择端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城市面貌,描述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虽然只是将画面定格在一瞬间,但将人民的生活百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见证了当时城市生活的一角。可以说,《清明上河图》是画家张择端的绘画生涯的顶峰之作。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美术史中利用散点透视构图法进行绘画的代表作,在技法上严谨、精细。其长卷的作品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少见,实为开创之举。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圖》中细致地绘制了各色人物、动物、都城里的建筑物等。画面结构严谨,繁而不乱,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人物安排得合情合理,画面关系处理得当。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对日常生活观察到位,细致入微,也只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对自己生活的区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有如此令人叹服的画面结构和故事情节。在《清明上河图》中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神态迥异,情节又趣味横生。同时,画面整洁,整体连续贯通,实为难得之佳作。

三、结语

从《清明上河图》如此精细的表现手法来看,传统水墨画在表现都市生活上依旧是线描写实派,以真正准确地刻画都市生活为主。在作者自我情感的表达上更是寥寥无几,而今日的表现都市生活的水墨画除了对现实生活的情况加以描述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对城市变迁的心境和感受的表达。但即使是这寥寥无几的表达,也是在传统都市生活水墨画中的顶峰之作,是传统文人对都市生活水墨画的初探,是传统都市生活绘画的起源之作。

参考文献:

[1]北宋官方政府.宣和画谱[M].俞剑华,注释.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6.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都市生活清明上河图
想你所想 不止于车
城市生活形态的手工艺设计特征研究
《去中国的小船》的中国人形象分析
城市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中的个体参与
《清明上河图》是描写清明景象吗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清明上河图》里的秘密
斯图亚特·霍尔著作中的都市生活与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