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物理疗法联合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5-08骆伟王坤王玉龙
骆伟,王坤,王玉龙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东 深圳 518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局部脑组织损伤易引起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受损[1]。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受损功能的早期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多种物理疗法联合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收治入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诊断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包括脑梗死和脑卒中,患者诊断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检查结果证实;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除脑卒中疾病外,无严重的心、脑、肝及肾等重要器官基础疾病;③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于入院2 d内无进展性恶化;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最终共纳入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50 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56.38±6.29)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2例,脑梗死患者28例;按照我国第四届心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疾病严重程度标准,轻型患者13例,中型患者28例,重型患者9例。观察组中,男26 例,女24例;年龄41~72岁,平均(55.97±6.02)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4例,脑梗死患者26例;按照我国第四届心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疾病严重程度标准,轻型患者13例,中型患者27例,重型患者1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急性期抢救治疗和基本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多种物理疗法联合治疗,主要包括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运动治疗及放松治疗等。
1.2.1 高压氧治疗 本研究中所用高压氧舱购自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yc2880/0.-14LV型号),患者接受高压氧舱治疗时,设置参数具体为:治疗压力1.5 mmHg。加压、稳压、减压时间分别为20 min、60 min、20 min,每日1次,患者共接受2疗程(每疗程10次)。
1.2.2 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主要为维持和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保持患者肢体良好的体位,定期对患者进行体位转换,适当对患者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可保持肌肉正常的生理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伸张、摆动训练,肌肉进行收缩、松弛训练。具体实施内容为:维持患者正常仰卧位姿势,可进行骨盆屈伸运动(躯干屈伸运动),下肢可采用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患者肩关节进行外展、外旋等训练,肘关节进行屈伸,前臂可进行旋前、旋后运动,腕关节可进行屈伸、尺侧偏、桡侧偏训练,手指可进行屈伸、对指等训练。每日对患者躯体各部位进行运动训练,以保持正常肌张力。当患者能够承重时,可进行适当的抗阻力运动和负重运动,运动疗法应每日一次,可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协助。
1.2.3 放松疗法 由专业人员参与,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的渐进性放松训练,指导患者有意识感觉肌肉群的收缩与松弛;针对患者病情、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因素,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1.2.4 针灸治疗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肌张力下降者,可取患者下肢足三里、昆仑、伏兔、阳陵泉穴和解溪穴位,上肢可取曲池、合谷、外关和中渚穴;对于肌张力增高者,可取患者下肢取殷门、足三里、环跳、解溪和昆仑穴,上肢可取肩骨禺、合谷和中渚穴,采取毫针,给与穴位弱刺激[3]。
1.3 评价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和治疗后均接受神经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患者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谈、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以及忽视等。采用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得分<50分代表患者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50~85分代表患者有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86~94分代表患者有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5分代表患者有轻度功能障碍[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人们为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衣食住行、个人整洁及社会生活等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ADL的评定常根据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根据BI的评分结果判断患者ADL的能力问题,0~20分代表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代表严重功能缺陷,50~70 分代表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代表轻度功能缺陷,100分代表ADL自理[5]。此外,根据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水平来判断患者治疗疗效,降低70%以上为治疗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降低30%~69%为进步,临床症状有效改善;降低<30%,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6]。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对研究数据进行收集、综合,采用SPSS 17.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运动功能和ADL评分比较
分别接受不同治疗措施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ADL功能评分测定。入院后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ADL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ADL功能评分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症状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运动障碍程度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接受多项物理治疗疗法后,其运动障碍程度构成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加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进步17例,无效或恶化2例,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情况差异 (±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情况差异 (±s,分)
注:†与本组患者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ADL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5.63±4.82 7.64±3.72† 26.31±6.18 63.38±6.59† 21.17±4.37 58.86±9.71†对照组 50 14.58±4.79 8.89±3.81† 26.48±6.23 49.67±6.46† 21.87±4.46 47.61±9.28†t值 1.092 1.659 0.137 10.428 0.792 5.922 P值 0.138 0.050 0.445 0.000 0.214 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运动障碍程度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以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脑组织局部区域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脑卒中主要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脱落等因素密切相关[7]。由于脑卒中病变区域在脑组织的部位、大小等差异,因此脑卒中疾病所引起的患者功能障碍和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8]。脑卒中所引起的患者功能障碍包括偏瘫、移动障碍、视知觉障碍、构音障碍、本体感觉障碍及吞咽困难等。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治疗也至关重要。
文章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ADL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症状显著改善。研究发现采用多种物理疗法联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脑卒中后综合征,增加患者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改善功能状况,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物理疗法对中风康复独特作用于运动控制训练,它以对残损和继发适应、生物力学、运动学习、运动科学及大脑重组的理解为依据,主要应用于改善关节活动、增强肌肉力量、牵伸软组织。而我国对脑卒中早期物理治疗重视力度不够,往往容易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出现患者身心受到损害。临床对各种不同治疗方式均进行了研究,但仍有缺陷之处,例如任何单独治疗手段都不足以达到康复的目的,最佳方案较不明确,未来可对该方向进行深入探究,完善相关措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指导。
目前,物理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患者,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物理疗法不仅可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在对疾病的诊断上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如红外线热图、超声波等。高压氧物理治疗方法,是指将患者置于高于大气压的环境中,使患者呼吸纯氧气。高压氧治疗能够增加患者血液、组织中氧含量,促进脑损伤部位侧支循环的形成,减轻脑水肿发生,并且能显著改善脑细胞代谢,提高细胞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含量,增加细胞抗氧化的能力,从而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恢复脑损伤区域正常生理功能有积极的治疗意义[9]。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运动疗法即通过机器或徒手,协助患者进行各种康复性运动训练,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继而达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10]。现有的运动疗法主要由传统运动疗法、神经生理学方法以及其他构成。传统的运动疗法包含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患者肌肉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增加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训练等。神经生理学方法主要是运用抑制或诱导的方法,促进患者逐步以正常的运动方式来完成日常生活动作,目前主要包含Boabath疗法、Rood疗法以及Brunnstrom疗法等[11]。而放松疗法主要是通过言语诱导、视觉想象以及全身肌肉放松等,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12]。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使患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影响脑组织代谢[13]。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康复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4-15]:①抑制患者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活动模式和功能的恢复;②防止并发症发生,包括压疮、肌肉萎缩、关节痉挛、肩关节半脱位等;③提高患者ADL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本研究通过联合各种物理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物理疗法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增加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评分,且能显著缓解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早期开展多种物理疗法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预后以及早期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