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9-05-07吴德明
吴德明
摘要:汽车行驶速度相对比较快,整个行车过程如果遇到突发险情,需要驾驶人员快速对其做好应急处理,如果驾驶人员处理不当必将引发重大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积极应对行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突发情况。为此,本文将针对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各项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与之相适宜的解决对策与办法。
关键词:驾驶员;行车安全;心理素质
前言: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突飞猛进,汽车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各类驾驶人员层出不穷,驾驶队伍日益扩大,随之引发的交通事故问题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提升驾驶员行车安全心理素质,成为规避行车风险的重要举措。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
驾驶员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大量调查论证,驾驶员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与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外界刺激引发心理变化,进而产生生理反应,最后发生行为变化”,驾驶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整个行车过车的安全性。驾驶人员在形成过程如果受到外界刺激,会立即产生紧张心理,以及心率加快、呼吸加剧、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同时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降低驾驶人员的视觉敏锐性与判断能力,动作迟缓、视野变窄、肢体配合功能失调,进而引发交通事故。有关部门统计,因驾驶员心理问题、生理失衡等现象所引发的交通事故高达90%。有研究人员表示,人对交通环境的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表现,由人的心理、生理所支配。
二、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
相关调查显示,公交车驾驶员一个班要完成20万次加速、减速、换挡、转向、制动等操作,若驾驶员生理存在问题,必将难以保证行车安全。因此,不少驾驶人员以及相关管理者对驾驶人员的生理健康问题均十分的关注,但是在日常行车、管理过程通常忽视驾驶人员的心理状态。驾驶人员的心理变化对行车活动具有直接影响。驾驶人员在行车过程,受车况、路况、身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因驾驶人员的心理反应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驾驶经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心理因素对驾驶人员的形成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是指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是行为方式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核心意义的个人心理特点。性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驾驶人员在开展驾驶活动时,受性格的直接支配。相关研究显示,性格外向的驾驶人员,拥有较强的自信心,感知功能十分的灵敏,在行车过程拥有极强的临危反应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驾驶动作敏捷、快速,但是这种性格的驾驶人员内在体验相对比较薄弱,整个行车过程容易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做事冲动,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喜欢冒险、刺激,胆子大、不细心;性格内向的驾驶人员,内在体验深刻,个人情绪不外漏,善于思考和动脑,善于控制自我情绪,做事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与條例性,但是反映能力相对比较慢,应变能力相对比较差,面对危机无法做出果断的选择,避险失误率极高。
(二)情绪因素
情绪因素是一种心理表现特征,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表现。驾驶人员在整个驾驶过程时刻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驾驶人员情绪不仅影响到驾驶人员驾驶技能,还影响到驾驶人员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驾驶人员心情好时,行车过程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反应速度较快,操作准确性高;驾驶人员心情不好时,行车过程注意力会十分的分散,应用速度相对比较慢,操作准确性低。
(三)意识因素
驾驶人员的思想意识直接支配驾驶人员的各项操作。驾驶人员的驾驶意识、安全意识、车辆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均与行车安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驾驶人员的驾驶意识主要是指,驾驶人员在整个驾驶过程中需要拥有高度负责的意识,用心开展驾驶活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谨防以外事故的发生;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主要是指,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自身安全,同时不对他人产生伤害;驾驶人员的车辆意识主要是指,驾驶人员爱惜车辆,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维护,使车辆能够时刻处于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驾驶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主要是指驾驶人员拥有极强的法律意识观念,懂得遵纪守法,不违章行驶。
(四)意志因素
意志是人调节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例如人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的果断性主要是指驾驶人员能够在复杂的驾驶环境中做出快速、敏捷的反映,不优柔寡断;意志的自觉性主要是指驾驶人员拥有明确的行动目标、行动方法以及行动步骤,整个驾驶行动始终如一;意志的自制力主要是指驾驶人员使用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
三、驾驶员心理素质提升策略
驾驶员在整个驾驶过程中,无法完全消除心理因素对驾驶人员的影响,仅能够通过驾驶人员的自我意志对情绪、意识、注意力进行控制与管理。上文已经分析,意志因素是调节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想要降低心理因素对驾驶人员各项驾驶活动的影响,需要从情绪控制、意识控制、注意力控制入手,通过合理控制情绪,提高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增强驾驶人员的反映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心理因素对驾驶人员行车安全的影响。
首先,驾驶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急躁、犹豫、愤怒等不良情绪对行车安全的程危害,通过正确、合理的手段最大限度降低急躁、犹豫、愤怒等不良情绪对自身驾驶活动的影响,时刻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增强动作的准确性;其次,驾驶人员需要树立驾驶意识、安全意识、车辆意识以及遵纪守法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安全行驶,遵纪守法;再者,驾驶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果断性、自主性、自制力、检定性,严格遵守驾驶人员的职业要求,不断提高生个人的心理素质。
总结:
综上所述,驾驶人员在行车过程,不仅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还需要保证精力充沛、体力旺盛,各个身体功能均能够协调统一、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刘家栋.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0):167.
[2]潘长军,张国真.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电子世界,2014(02):182-183.
[3]暴永新.试论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