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一封家书”的融媒体运营思路
2019-05-07许艳艳
许艳艳
4月12日,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开幕,读者可在此感受琳琅满目、丰富优质的阅读选择,其中的“一封家书”专场,采用“诵读+访谈+嘉宾点评+互动”的形式,吸引不少观众参与。事实上,此次活动只是“一封家书”融媒体传播实践的一个缩影。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丰富多样的线下活动,“一封家书”多维、纵深的融媒体传播为业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挖掘既有IP的潜在价值
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以下简称城市之声)主办的“一封家书”活动雏形始于2012年的“和谐中秋 一封家书”。城市之声副总监项勇介绍,“和谐中秋 一封家书”倡导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中秋团圆的儿女给父母写封家书。相关内容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籍、网络等渠道形成宣传合力,在浙江当地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城市之声计划再次征集信件,并从中筛选出40封家书,站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让既有IP发挥出更大价值。
信件征集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3个月内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2000封家书。“从活动发起开始,集团就按照融媒体运营的思路来操作。我们打通浙江省档案馆系统,实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全覆盖。网络在此次宣传中处于中心位置,我们在‘两微一端设立专门的征集页面,反响热烈。”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0封信件,城市之声还派出专门的记者团队,对更多的信件及幕后故事进行采访,深入挖掘,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报道,仅新闻报道就有数百篇。
为巩固前期宣传成效,2018年10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封家书·40周年40封信”大型诵读会在杭州举行。活动从上万封家书中挑选6封,由李修平、文静、长啸、瞿弦和等知名主持人现场诵读。此次晚会的举办为相关内容的网络二次传播打下基础,贡献了诸多高质量的传播内容。
在多渠道传播形成的合力下,自有平台的“两微一端”及其他平台的专题报道共同构成“一封家书”相关内容的二次传播矩阵。由中宣部主办的App“学习强国”专门开设“百姓家书”页面,用户搜索“百姓家书”即可查看40封家书的图文及短视频内容。
传播2.0阶段
在既往的传播实践基础上,2019年,“一封家书”融媒体传播进入2.0阶段。项勇介绍,该阶段将会在信件征集形式和艺术表达手法等方面深入挖掘。
项勇告诉《综艺报》,“一封家书”是一个可以持续做下去的长期项目。在今年的信件征集阶段,除聚焦征集活动本身,活动方还鼓励人们拿起笔,现场写一封家书。“希望此举能将家书的概念渗透到人们内心,让人们在网络时代依然保持着书写家书这种更具仪式感的交流方式。此外,新增环节也丰富了活动形式。”
‘一封家书按照融媒体运营思路进行操作,实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全覆盖。
至于艺术化表达,则主要聚焦对家书背后故事的挖掘与讲述。“家书不只是文字上的情感表达,它的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年我们希望把这些故事搬上舞台。”项勇介绍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授予2018年‘地球卫士奖。具体到每一个村镇,他们在这项殊荣背后有哪些动人故事,我们希望用舞台剧的形式将其呈现,结合家书朗读,让传播更有深度,让表达更具艺术感。”
此外,增加“一封家书”短视频的覆盖面也在项勇的考虑范围内,今年集团将与头条、抖音等平台开展深入合作,在这些平台增设“一封家书”专区,与其他传播形式形成联动效应。
此外,城市之声与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共同出版融媒体图书《一封家书,40周年40封信》,书中每封家书后都有一个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专属页面,浏览图文及视频内容。“传统媒体利用自有优势展开合作,才能擦出火花,实现共赢发展。”项勇说。
优质内容的时代意义
融媒体传播时代,用户是绕不开的话题。谈及“一封家书”的目标用户,项勇认为,“一封家書”有着穿透用户年龄层的优势和价值。“从后台数据看,从50后到90后的受众对‘一封家书的相关内容都给予了持续关注。作家王旭峰的家书,讲述了他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故事,或许这样的内容对90后有些遥远,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封家书后面留言点赞的很大一部分用户竟然是90后。他们称看过这封信后深受启发。一封简单的信可以穿越年代,不仅影响同时代的人,还能影响到当下的年轻人。”
“一封家书”的用户除覆盖各年龄层,也逐渐突破浙江地域,实现更广地理范围的传播。“所有对时代有记忆的人都是‘一封家书的潜在受众,内容价值的共通性是‘一封家书走出去的关键,网络传播也让‘走出去有了实现的可能。下一步,我们还将邀请省外媒体参与报道,同时加大网络渠道的宣传力度,实现更广范围的内容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