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胜工作室:崛起中的芒果新势力
2019-05-07陈丹
陈丹
提起安德胜,湖南卫视总编室的同事都会用到两个形容词——年轻、帅气。安德胜浓眉大眼、气质内敛,去年播出的《幻乐之城》让他在业内声名鹊起。2018年11月,作为湖南卫视第二批工作室之一,安德胜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在授牌仪式上,洪涛打趣这位自己招进来的年轻制作人,“当时的翩翩少年,现在日渐丰满,虽然身材离男神越来越远,但事业上的成绩越来越好。”
在《幻乐之城》之前,安德胜曾参与《百变大咖秀》《全员加速中》等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制作。从执行制片到制片人,再到挂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安德胜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成功所代表的是芒果年轻制作力量的崛起。
团队成型
安德胜工作室的前身是洪涛团队。由于洪涛职务转变,他的团队一分为二,延续、演变至今,一支是安德胜团队,另一支是洪啸团队。去年,湖南卫视工作室制度推行以来,安德胜团队抓住机遇,申请成为了第二批挂牌工作室之一。
目前,安德勝工作室成员共21人,包括前期团队、后期团队、外拍及编剧团队,以及艺人管理、宣传人员等。据他介绍,前期团队主要负责节目策划、内容设计及具体执行;外拍和编剧团队则合为一体,隶属同一部门,除了外拍内容,编剧及外拍团队还负责人物的记录、塑造以及其他真人秀性质的内容。
从《全员加速中》《幻乐之城》到《一出好戏》,安德胜团队操刀的项目风格迥异,难点也各不相同。《全员加速中》是一档大型户外游戏真人秀,挑战在于如何通过规则设计让游戏更具可玩性、可看性,以及整个游戏过程如何一次性录制成功。《幻乐之城》的难点是如何让几分钟的表演出彩以及“一镜到底”的拍摄模式。对于正在筹备的《一出好戏》,安德胜希望能够玩出一些新花样,在节目中重点突出人物关系。
经过这些大型节目试炼,安德胜团队累积了自身优势——擅长做“秀”以及大型直播活动。《幻乐之城》背后的制作团队达800余人,对场面调度及团队统筹管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幻乐之城》每期节目都包含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短片作品,这也考验了团队的策划能力。经此一役,安德胜团队的项目把控能力及综合制作实力更上层楼。
“品质致胜”
在安德胜看来,一档节目的成功,需要操盘者捋顺两个体系:一套是人员组织的管理体系,另一套则是内容的创意体系。
安德胜工作室的内容创意是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在刚开始确定新项目的内容方向时,前期、后期、外拍编剧等工作室所有成员、组别都要参与进来,共同商讨。确定方向后,负责前期的导演组会进一步细化策划方向,其他部门则在导演组策划方向的基础上,商议各自工作范围内的具体内容及执行要点,最终形成相对完整、可操作的节目模式。
在鼓励创新层面,安德胜工作室有一套内部KPI考核系统。对不同岗位、不同资历的团队成员,安德胜制定了不同的指标和创新要求:比如能力较强的导演,安德胜要求其一年必须有1—2个相对成熟、能够提交到台里的策划案;对于新同事或非核心策划部门成员,即便暂时提交不了成熟的想法或方案,也需提供一些自己的点子、建议。每周,安德胜工作室都有一次例会,月度或者季度例会上,团队会汇总这些新方案、新点子,大家一起讨论哪些方案能够继续发扬,哪些点子值得深挖。
“立德创新 品质致胜”——这是安德胜工作室的slogan(口号),安德胜的名字暗含其中。“立德”代表团队的做人态度以及节目制作的价值取向;“品质”则代表团队对于内容的追求。相较其他工作室,安德胜工作室每年操盘的节目并不多,一般一年只有一档新节目外加一个大型晚会或大型活动,但安德胜希望能把每个项目都做精做深,节目最终呈现效果要对得起团队付出的努力。
对话安德胜:经典模式拼接流行话题,或许能产生新的节目火花
《综艺报》:能否透露下《一出好戏》的筹备情况?
安德胜:《一出好戏》是一档跟演员、表演相关的综艺节目。去年在《幻乐之城》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对表演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今年团队希望通过《一出好戏》对表演领域进行深入挖掘,找到一批好的演员苗子。
《综艺报》:有观点认为现在电视上的节目类型基本都被开采完了,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安德胜:我觉得见仁见智吧。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也可以制作出2.0、3.0、4.0版本。据我观察,每8—10年就会有一批旧模式、旧题材的节目被翻新推出,并获得更高关注度。电视观众是不断迭代的,一批新的观众成长起来,他们会有自己的欣赏标准和视角,相同题材类型的节目如果换种方法制作,一样可以获得新观众的喜爱。
《综艺报》:你认为综艺节目的下个风口会在哪里?
安德胜:这不好预测,但我觉得可以关注一下8年前或者10年前火爆的节目类型及题材方向。这也是我自己的选题心得——看看过去曾经红极一时的节目,结合时下热点及传播方式,把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和经典节目模式相拼接,或许能创造出新的节目火花。
《综艺报》:就你个人而言,有想要尝试但一直没做过的节目吗?
安德胜:很多类型的节目,我们团队都涉猎过,但基本以大型项目为主。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在兼顾大型项目的同时,推出一些小体量但模式感更强,或者说创新性更强的节目,就像洪涛老师以前带领团队做过的《挑战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