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本期刊的坚守

2019-05-07毓新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学青年样刊文友

毓新

《短篇小说》是远在东北吉林的期刊,却受到西北偏僻县份的读者的持久青睐,不是没有原因的。二十多年前,出于对文学的狂热爱好,我隔三差五往“邮政报刊零售”跑,买喜欢的期刊阅读。报刊零售的存货有限,遇喜欢的人多了,某种报刊会很快被买光。《短篇小说》常位居热销之列,好几次我去得晚了,没能得手,只能辗转向文友借阅。

因为地处偏僻,经济不够发达吧,小城当时的风气相当文艺,无论哪位文友有新作发表,理所当然被看为集体的喜事,必得想办法庆贺一番。手机属于稀罕之物,为生计奔波的小文人多无力持有。多数情况下,总是由最先聚首的几位定个地方,然后分头骑车或步行呼朋唤友。几盘饭菜,数扎啤酒,轮留作东,其乐融融。高兴之余,更不忘谈论习作的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坦诚相对,毫不顾忌。在这样的聚会中,我荣幸地被告知,《短篇小说》值得信赖,好几个文友在上面发过习作,个别还被选刊转载了,因而使期刊受到了格外关注。

文友进一步说,《短篇小说》的编辑,非常重视自然来稿,重视无名作者,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只要稿子有特色,有质量,命中率非常高,鼓励我不妨试一试。我当然高兴得不得了。文学之路刚开始起步,正愁习作无处发表,我回家后认真研究《短篇小说》的栏目,决定碰碰运气。

那时候的创作,无论草稿或定稿,一律正正规规手写,特沉迷,特勤奋,特给力。在繁重的工作及琐碎的生活之余,我先后执着地写了四篇反映牧人生活的习作:《羊腥》《花儿与男人》《羔子和女人》《镜头歌声》。经过反复斟酌,最后通过邮政信件,将《羔子和女人》寄给了《短篇小说》。跟太多的无名作者一样,投稿之后便是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但跟太多的无名作者不同的是,数月之后,我居然确实等到了《短篇小说》2001年5期样刊。

又一场令人振奋的文友庆贺。

《羔子和女人》不足5000字,描写底层人生的顽强和坚韧。多年之后回顾,艺术层面只算差强人意吧,之所以被《短篇小说》的老师看中,大约正与其“扶持文学青年,关注平民生活”的办刊精神相符。

这是我的习作第一次上《短篇小说》。随后的年月,一方面由于工作太忙,才情不足,加上懒惰,我写得逐渐少了,另一方面,客观地讲,也因为我习作发表的窗口相对多了,便没怎么给《短篇小说》寄稿子。可报刊零售那儿仍然常去,仍关注、购买和阅读这本期刊,知道它的办刊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小城文学爱好者对它的青睐也一直没有改变。

直到2009年,写文章的人已普遍使用电脑,通过电子邮箱发稿件了。我将新写的短稿《痴人老柳》投给了《短篇小说》的公共邮箱。同样幸运的是,几个月后,又收到10期样刊。习作写平民石匠对亡妻的痴迷,值得唏嘘而赞叹。人的社会地位尽管有高低,但心理情感不应分贵贱。“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说的正是如此道理。这期样刊只有60多个页码,远算不上厚重,但内文排版朴素而实惠,封面设计简洁而养眼——“扶持文学青年,关注平民生活”的口号,早已旗帜般悬挂在刊名的最顶端了。

这是我的习作第二次上这本期刊,与第一次差不多隔了九年。令人暗自称奇的是,我第三次在《短篇小说》亮相,竟在又一个九年之后了。仍通过公共邮箱投的稿。快三个月的时候,邮箱显示编辑老师的“回复”,习作被“终审”“留用”,索要我的照片和简介。《别无选择》刊于2018年12期头题。内容反映寡居的年轻女教师烦恼且精彩的人生。字数比前两篇加起来还多,综合质量无形中也有了提高。《短篇小说》2019年1期,新设的“说长道短”栏目,发表了凡尘先生为《别无选择》撰写的评论:《一个可亲可敬至臻至美的教师形象》。

两个九年,十八度春秋,作为业余作者,在同一期刊发表三篇习作,是多是少,我心里有数。以全国之广、写手之众、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之稀罕、版面之珍贵,我算真正的幸运儿了。三篇通过普通渠道刊发且水准渐次上升的习作,既折射了无名作者的努力和成长,更反映出期刊的神圣使命——对素不相识的作者无私的扶持和培养:其中的情谊,绝非“感谢”两字所能表达!

我认识关注、购买阅读《短篇小说》,至今已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小说创作从理论到实践,也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革。可始料未及的是,纸质阅读(报刊和书籍)遭遇了空前尴尬,被网络,被手機——微信、头条、抖音、快手、全民K歌等新生事物排挤。小城原本浓郁热烈的文艺风气悄然淡化,爱好者也秋叶似的日渐飘零——跟我年龄相仿的曾经的“文学青年”,被世事烟云炝染成灰头土脸的大叔大妈,多数都心安理得地放弃了曾经的挚爱;后生才俊呢,更沉迷于俗世乱象,没几个人愿意在枯燥的文学创作或纸质阅读中下功夫了……接到《别无选择》“选用”通知的当天,我又积习难改地朝那个经营报刊零售数十年的地方走去。直到近前,才发现零售门面已被拆除,房子正在装修。问了现场负责人,说房子装修齐整之后,将改办邮政快递服务了。

那报刊零售办哪里去啊?

不办了——读刊看报的人越来越少,办不成了!

我原地呆立,莫名失落。

好在不久,2018年12期《短篇小说》样刊寄来,冲淡了不合时宜的失落。欣赏牛皮纸底色的素雅封面,阅读自己和其他文友的作品,内心不由萌生出另一层感慨了。是啊,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好些年了,纯文学期刊的境况非常不妙,发行量一降再降,经费捉襟见肘……为了生存,包括地位显赫的国刊,都在想方设法左突右冲;不少杂志不得不更名换姓,改制变线,甚至无奈中关门停张,另谋出路,称得上哀鸿遍野,狼狈不堪了。可作为全国绝无仅有、专门刊发短篇小说的期刊,《短篇小说》一直在名实相符地顽强坚守,坚守初心,坚守期刊的宗旨,坚守纯文学的神圣阵地。

这样想时,没理由不对这本期刊表达由衷敬意了!

责任编辑/董晓晓

猜你喜欢

文学青年样刊文友
有些将就,可能就是一辈子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闫存林:晒太阳的“文学青年”
名人
大粘糖
论《文学青年》的作家群体
探望时请拉拉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