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9-05-07冯岑
冯岑
摘要:“互聯网+教育”发展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隐蔽性、交互性及开放性的影响下,展现出与先前不同的发展方式。文章从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分析入手,研究了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互联网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发展对策
一.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1信息传播速度快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大众的生活,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或发布信息,利用这些有利的优势,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来说,智能手机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想要了解最新资讯也十分方便,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握机遇,不断创新。
1.2用户交互性强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每个参与者既是信息内容的浏览者,也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是需要这样一个互相关交流的舞台,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摆脱平时社会的角色,敢于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我们也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带领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接受社会。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二、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互联网所含信息量巨大,充实高校思政教学内容
互联网包含有丰富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领域内容,不论学生还是高校教师,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脑等平台均能够根据需求找到无尽内容,且可将个人的观点、想法及消息等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给其他人。这就是互联网拥有无穷信息资源的来源,这些无尽信息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限制,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二)互联网形式多样化,提升教师与学生兴趣
互联网中所含信息具有图文并茂等优势,可以将各类信息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师生,使他们仿佛进入到真实的环境当中,再加上其可实现对浏览对象的自由选择,较好提升了教师与学生的兴趣,这些均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相比的。
(三)互联网交互性强,推动大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网沟通具有互动性,转变了学生传统被动“灌输”学习的状况,特别是在互联网中思想碰撞较多,大学生在这种强烈的思想碰撞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与引导。同时,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平台,交流与学习过程中的多数身份处于隐蔽状态,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该种模式下,也可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且在互联网中大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往往更为真实。这种引导式、互动式的教育模式,能较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三、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复杂
互联网中不仅包含有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也含有很多信息垃圾,这些信息垃圾的存在已经成为当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侵袭的主要客体。再加上对互联网的信息监管仍旧难以全面且有效,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很多具有较高价值的互联网信息被淹没在各种有害信息与虚假信息当中。因此,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愈加复杂化,承载的功能与责任将会更多、更大。
(二)互联网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难度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对各种专业技术应做到引进与学习,学会运用、分析及全面收集大数据。特别是能够在复杂纷繁的大数据中发现问题,并将大数据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这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三)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伦理性挑战
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给人们的自由与隐私带来的威胁也非常大,例如京东、淘宝等购物软件会收集人们的购物习惯,而谷歌、百度、360等搜索引擎则可将人们的浏览习惯展现出来,还有当前非常流行的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社交关系网。这些互联网“成果”在方便人们生活、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伦理性挑战。例如,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会对大学生隐私带来较大的威胁,若一旦出现了大学生信息泄露,特别是集体性信息泄露,将给整个高校带来巨大影响。
四、互联网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对策
(一)加强思想理论引导,继续强化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三观”的引领
互联网普及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了非常关键的思想舆论阵地。因此,继续强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三观”的引领非常紧迫,以确保大学生“三观”被正确的舆论导向所引领,确保大学生对重大政治问题保持正确认识,必须确保网上有党组织、团组织铿锵有力的话语。例如,在清华大学校园网站上设置的“红色论坛”包含国内外时事要点、政策理论学习等相关模块,用健康、积极、正确的思想在互联网上为大学生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阵地建设
首先,规划好、建设好高校校园网站。集中力量构建一批有影响力、有吸引力、有特点、有根基的主题网站。整个网站必须做到主题鲜明,目标正确,秉持针对性、主动性、广泛性及全面性的原则,对当前关键的思想政治难点与重点进行攻坚,从而增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增强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在网上形成专题论坛。开辟网上论坛对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例如,各高校可根据当前的热点话题,如招生就业、国内形势、国际区域形势等,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其中存在的错误、偏激观点进行有效化解。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讨论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还可以对整个高校校园文化实现正确引导,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营造更好的氛围。
再次,开展互联网心理咨询。由于受到互联网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借助互联网,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在具体实施中,应当在校园网络中设置心理咨询专题,构建网上心理档案,从而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外,通过对大学生网上心理档案进行查阅,可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与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三)强化学生网络行为管理
应构建网络信息管理结构,以我国针对互联网的相关规定,完善网络使用规章制度,特别是应严格落实用户申请注册实名登记制度,对网络中存在的反科学、不道德、暴力等负面信息进行筛选,强化“防火墙”的实际效能。可充分借助IP跟踪技术,对发布不良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必要时实行刑事处罚。
五、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富于创新,我们要正视互联网带来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要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路径[J]. 赵庆寺.思想理论教育.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