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湘行散记》中的生命意识

2019-05-07刘媛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散记湘西沈从文

刘媛

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一部深刻的作品必然包含着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感知与体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切探寻。能否对生命本体意识进行关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审美价值,因此探讨生命意识对于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沈从文一生的创作中,他一再声明自己是“人性的治疗者”,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始终把生命、人生、命运这类命题作为创作的主题。即便是他的散文创作也不例外,他对故乡湘西乡土风物直接刻画的背后则隐含着他对自然人事、生命价值的独到见解。

这一点在《湘行散记》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沈从文在为戴乃迭翻译的《沈从文散文选译》一书所作的《序》中曾指出:“内中写的尽管只是沉水流域各个水码头及一只小船上纤夫水手等等琐细平凡人事得失哀乐,其实对于他们的过去和当前,都怀着不易形诸笔墨的沉痛和隐忧,预感到他们明天的命运—即这么一种平凡卑微生活,也不容易维持下去,终将受到一种来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势力所摧毁。”在《湘行散记》中沈丛文表达了对湘西底层生命的自由天然的原始生命力的赞美,一方面又对他们的麻木简陋的生命感到“沉痛和隐忧”:他“沉痛”湘西生命本身固有的缺失,更为现代文明所导致的生命褪色而“隐忧”。所以他企望建构一种理想的生命形式,以此来对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人性堕落和生命蜕变。

沈从文的生命意识在《湘行散记》中首先体现为对那些顽强、朴素的湘西生命的赞美。面对这些生命,他“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湘西宁静秀美的自然风土滋养着那里的人们,自然与人和谐共处,他们的身上都保持着大自然赋予的原始强劲的生命力。对这些美的生命的歌颂和赞美使得《湘行散记》这部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生命理想和追求的影子,正如苏雪林对沈从文的评价:“我看就是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入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廿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

沈从文明白如何让作品充满张力从而具有感人的力量和长远的生命力,他笔下的湘西生命全部都有血有肉,给人以合情合理的感受。当沈从文以现代文明的的视角来反观湘西生命时,超前的历史眼光使他发现了这里的“沉痛和隐忧”。他没有单纯渲染湘西生命的“美”的一面,在发现着“金子”般生命形式的同时“也看到了这种金子与泥沙混杂在一起”。热爱湘西的他在理智上对自己的感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在12篇散文中真实的反映了湘西的各色人等,审视和反思他们本身固有的缺失。例如那些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水手,他们在凶险长河上为了生计打拼,水手们把他们的一生的全都交付给水和船,没有真正的欢乐,也不会感到怎样的悲哀。这一方面显示了他们我们在上文所说的原始强劲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面对人生的麻木与被动。《桃源与沅州》一文写道 “掌舵的把死者剩余的一点衣服交给亲长说明白落水情形后,烧几百钱纸,手续便清楚了。”沈从文一方面同情于水手们的生存艰难,一方面悲哀于他们的麻木不仁。正如作者在《箱子岩》一文中的感慨:“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象今古相同,不分彼此。”

生命意识不只是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感知与体悟,还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的生命的生存环境、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探索,而沈從文在《湘行散记》中也作出了相应的思考。《箱子岩》中的跛脚青年人,他的勇气与精力都投入到了不义的战争上去,而他也获得“好处”:走私烟土。这种生意不仅“溃烂”了他本身,而且还会“溃烂乡村居民灵魂”。在此文中沈从文希望湘西人放弃“与自然妥协”的生命形式,想要把他们生命中狂热的“划龙船的精神”转换一个方向。但这种思索是无解的,他深知“要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

作者曾在《长河》一文中曾犀利的指出:“去乡已经十八年……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的进步,请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沈从文所呼唤的理想的生命形式是未被现代都市恶质文明扭曲浸染的人生形式,但他又深知现代的进程不可逆转。作者希望的是他们在保持自然赐予自己的美好秉性的同时,也能够“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去改变和创造历史。《湘行散记》中他探索的是如何使得湘西的人们能够产生心中对“‘明天的‘惶恐”,放弃以前对自然和平的态度,把划龙船这种狂热的精神重新注入到自己的生命中,从而能够活得“更愉快更长久”。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立足于自己的生命体验,以超越性的胸怀和宏大的视野,透视了湘西这片水土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真实的揭示了湘西生命人性的复杂,反思生命衰败毁灭的悲剧,这部作品因此也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与价值。作品中透露出来的生命意识显示了沈从文在现代文坛的先锋与超越,他关心人类的生命襟怀,尊重生命、向往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生命视野也使得这部作品能够成为解决当代人们精神困顿的一剂良药。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湘行散记[M].沈从文全集:第11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2]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A].沈从文全集:第9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3]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猜你喜欢

散记湘西沈从文
一桥飞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矮郎街散记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散记
木雕教学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