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网文《寒门状元之死》因违规被删
2019-05-07
2019年1月29日,出自“才华有限青年”公号的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简称《寒门状元之死》)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迅速成为阅读量突破10万+的爆款。但因文章出现时间错乱、违背常识等问题,被网友质疑“造假杜撰”,不久后被平台删除。1月30日下午,“才华有限青年”回应称,此文的故事背景、核心事件“是绝对真实的”,并非虚构。
随后,腾讯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被删原因系“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才华有限青年”是粉丝过千万的“咪蒙”微信公众号团队的一员,此前,作为“网红”作家,咪蒙的“三观”曾多次被批判。2月1日,咪蒙就《寒门状元之死》造假一事进行道歉,宣布停更公众号两个月。不过,她的道歉并没有被接受。2月21日,“咪蒙”微信公众号显示已注销。
据悉,《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描述的是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本科选择了会计专业,毕业后不断打工赚钱补贴家里,最终染病去世的故事。
贩卖焦虑的“毒鸡汤”本质上就是“毒”
这年头,各色新媒体培训班总结出了各种“标题党”技巧、金句制作指南和通往爆款之路。但最关键的技巧,无非是贩卖焦虑。
焦虑情绪现在已成了大众快消品,现实中,我们可能都是被“焦虑之鞭”抽打的陀螺,想不团团转都难:没找到工作的人为已经失业焦虑,有工作的人为可能失败焦虑,“单身汪”为被催婚焦虑,有娃的为育儿焦虑……我们的焦虑对自己是实感,对有些人来说则是生意。
他们不是把商业模式建立在抚慰人们焦虑情绪的基础上,而是极力夸大焦虑,无论是在几线城市的生活图鉴,无论生活处在怎样的状态,都能被他们用“焦虑连着焦虑”给概括。对那些困在现世生活的人们来说,对此大多没什么免疫力,基本上都是“一打一个准”。
这篇文章也是这样:渲染阶层差距,感慨都市青年“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营造“正直常失意、逆袭也无用”的悲情,这些主题哪个拎出来都是严肃的社会议题。可将其杂糅到一碗“毒鸡汤”里,却并不容易自洽。
这类“毒鸡汤”,本质上就是给人“喂毒”。看起来是说出了社會痛点,问题是,这些“毒鸡汤党”并不会给出“解毒”秘方,他们不只会让人缴纳智商税,更会在人心里定制出无数个“罪恶模型”:那些衣冠楚楚的投资人是“罪恶”的,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是空虚无聊的……最终,大家都需要“杀死”现在的自己,来一场精神苦旅。
自媒体应当坚守写作的底线
咪蒙旗下的公号炮制出一篇刷屏热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文章从“寒门难出贵子”这一时代焦虑点出发,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不幸的是,文章从刷屏到被揭穿造假只经历了很短的时间。
其实,编故事早已是自媒体界的通行打法,这个公号不是唯一。通常来说,大家的区别只在于编得像与不像,流量的高与低。
新闻报道需要为真实性负责,小说需要为艺术性负责,但这些为流量而编的故事赚的是差价。它们用大量细节营造出一种真实的体验,使读者轻松代入,然后用新闻报道不允许的抒情文字对读者进行情感“攻击”。读者一感动,“10万+”便应运而生。然而,抛却流量以及随流量而来的利益,这些文章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几乎为零。
最可怕的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利用一些公共议题收割流量(比如这次被消费的教育议题),结果让公共议题沦为一地鸡毛。嘴上说着“社会太浮躁”的人,谋的却是如何利用这浮躁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多么具有讽刺意味。
就这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来说,文章杜撰了一个优秀学子死亡的极端案例,吃相就更加难看了。事实上,一个良知未泯的人如果身边真的出现这种事情,你是不忍心把它添油加醋做成一道流量大餐的。这是写作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
希望这件事能让所有的自媒体明白一个道理:写作这件事除了流量,还应该有标准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