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直节理发育红层软岩路堑边坡工程病害分析

2019-05-07唐立明

高速铁路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层路堑软岩

唐立明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 610031)

红层软岩在我国四川、重庆、广西、贵州等地广泛分布,我国红层软岩主要指中生代以来即侏罗系、三叠系、白垩系和新生代古近系的河流相、湖相、河湖交替相或是山麓洪积相等陆相碎屑岩,多以夹层互层出现,外表颜色为红色。

由于地质年龄相对较轻,经历的地壳变动相对较少,褶皱不剧烈,产状平缓,其岩性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或泥质页岩等,岩相变化大,并含透镜状或薄层状多孔疏松砂岩,都不同程度地发育有层间剪切带,还常见有诸如石膏等易溶岩类,与老地层相比,成岩作用差,有的呈半胶结状,强度较低。

红层软岩的岩体力学特性[1-6],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红层软岩多由泥质岩类和砂岩类互层组成,软硬层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泥质岩类工程性质较差,表现为强度低,亲水性强、透水性弱,遇水易风化、易软化、易崩解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膨胀性。(2)红层软岩中节理和层面通常较为发育,尤其是层间结合差、软弱夹层发育且具有显著的蠕变性。在基岩裂隙水长期软化作用下,其泥化夹层力学性质较差,物理力学参数指标较低。

工程建设中出现过大量的红层软岩路堑边坡病害[7-8],大多为红层软岩顺层边坡,但也有水平岩层,工程中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红层软岩路堑病害十分典型,拟结合具体工程病害,提出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红层软岩路堑设计与施工对策,以指导工程实践。

1 红层软岩工程病害(案例一)

1.1 工程概况

某铁路路堑工程,地势东高西低,起伏较小,左侧边坡上覆粉质黏土,硬塑状,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岩层产状为N10°W/2°SW,陡倾节理裂隙发育。路堑中心挖深11.8 m,边坡最大高度14.7 m,为2级路堑边坡;设计采用分级放坡、分级加固防护,左侧一般坡率1∶1.0~1∶1.25,坡面采用空窗式护墙、人字型截水骨架护坡防护;边坡平台处设置平台截水沟,堑顶外设计天沟,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图代表性横断面示意图

1.2 施工及病害情况

病害发生前天沟部分铺砌,部分天沟已开挖、未铺砌;路堑开挖至路基面附近,一部分完成左侧二级边坡人字形截水骨架和一级边坡空窗式护墙;另一部分只完成一级边坡空窗式护墙,二级人字形截水骨架未施工。

2011年3月以来连续暴雨(日降雨量达166.3 mm),路堑滑坡分段产生且不断发展,边坡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1)局部土层坍滑;(2)坍滑规模扩大,连成一片;(3)下伏岩层发生滑移,与土层坍滑体形成牵引式工程滑坡。最终形成沿线路长度390 m,开裂最远处距离左线70 m、滑体厚度15 m的工程滑坡。滑坡范围裂缝遍布,最宽裂缝达到0.5 m,最大错台达到5 m,左侧路堑边坡工程病害,如图2所示。

图2 左侧路堑边坡工程病害图

1.3 病害整治情况

(1)受力计算

滑坡主轴垂直于线路纵向,计算采用路基断面为准,滑面采用稳定安全系数K=0.95反算综合φ,计算稳定安全系数K=1.25时的滑坡出口推力。

(2)工程措施

①临时应急措施:平顺坡面,夯实坡面裂缝,避免地表水继续下渗;开挖临时截水天沟,减小地表水的影响;变形体坡脚设置回填反压土,避免滑坡进一步发展。

②永久工程措施:线路左侧于一级边坡中部平台处设置路堑桩板墙,桩间距6.0 m,桩长13~23 m;桩板墙墙顶边坡设置人字型截水骨架护坡,桩板墙前第一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护坡加固。

路堑边坡整治代表性断面,如图3所示。

图3 病害整治代表性断面示意图

2 红层软岩工程病害(案例二)

2.1 工程概况

某铁路YHDIIK 190+000红层软岩工点,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紫红色泥岩夹泥质砂岩,岩层倾角平缓,陡倾节理较发育,附近出露基岩产状:N20°W/5°S,主要节理产状:N50°W/90°、N45°E/90°。

路基以挖方通过,右侧边坡最大挖深约18 m,坡脚设置重力式路堑挡土墙,最大墙高4.0 m,墙顶边坡10 m一级,边坡率为1∶1,坡面采用喷混植生防护,施工图设计代表性断面,如图4所示。

图4 施工图设计代表性断面示意图

2.2 施工及病害情况

本段路堑于2006年4月2日开挖, 2006年8月15日开挖结束;2006年11月5日挡土墙浇注完毕,2006年12月18日天沟施作完毕,2007年2月5日喷混植生施工结束,施工过程中未发现边坡异常现象。路堑侧沟未施工,临时排水措施未实施。

2007年7月2日-12日连续降雨后,7月14日发现本段堑顶附近出现约5 cm宽裂缝,挡土墙也出现轻微移动及裂纹,2007年7月16日天降暴雨,16:00点左右坡面出现大范围滑坡。滑坡轴线与线路近正交,沿线路方向长约120 m,轴向宽约70 m,呈半椭圆型。挡墙断裂,天沟错断,堑坡鼓胀。滑体后壁错台高约3 m,路堑基床隆起约3 m,挡墙外移0.65 m,挡墙顶面抬高0.7 m,路堑挡土墙后未见砂夹卵石反滤层。滑体裂缝断续延伸,裂缝宽约0.2~0.5 m,目测深约0.5~2.0 m。滑坡堆积体厚度5~24 m,其成份主要为块石土,中后部滑面倾角40°~50°。

2.3 病害整治情况

(1)受力计算

滑坡主轴垂直于线路纵向,计算采用路基断面为准,滑面采用稳定安全系数K=0.95反算综合φ,计算稳定安全系数K=1.25时的滑坡出口推力。

(2)工程措施

该工程滑坡采用桩板墙加固,桩间距5.5 m,桩长8.5~19.0 m,挡土板背后满铺一层复合排水网+0.3 m厚碎石反滤层;桩板墙墙顶边坡采用人字型截水骨架内灌草护坡防护,边坡率1∶2,且每隔12 m于主骨架下设一道支撑渗沟。路堑边坡整治代表性断面,如图5所示。

图5 病害整治代表性断面示意图

3 工程病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1)经分析此类红层软岩易发生工程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软岩垂直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较破碎,路堑开挖后形成临空面,节理裂隙变大,大爆破施工更加重了裂隙的张开程度。

②边坡开挖多采用大拉槽施工,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多为开挖至路基面以后再进行边坡防护施工,并存在未防护边坡放置过长的现象,未及时形成坡面防水体系。

③开挖病害边坡均遇连续强暴雨,垂直张开节理裂隙极易造成雨水入渗,雨水入渗节理裂隙后,软化岩体,岩体强度急剧降低,重度增大。

(2)针对病害发生原因,提出垂直节理发育的红层软岩工程对策如下:

①工程施工中距离路堑坡面2~3 m范围岩体宜采用机械开挖或采用小爆破施工,减小对岩体的振动,施工严格执行“分级开挖分级防护”,禁止大拉槽施工。

②完善临时和永久排水系统,坡面防护采用易形成防排水功能的防护措施,如喷混植生、空心砖客土植草等措施,不宜在雨季进行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

③宜在路堑坡脚设置预加固桩措施,宜采用框架锚杆对边坡坡面进行加固防护。

4 结论

红层软岩在我国广泛分布,其成岩时间短,力学性质较差,具有强度低、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易崩解等特点,极易产生工程病害。针对垂直节理发育的红层典型软岩,通过具体工程病害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红层软岩,路堑开挖后形成临空面,节理裂隙变大,大爆破施工更加重了裂隙的张开程度,距离路堑坡面2~3 m范围岩体宜采用机械开挖或采用小爆破施工。

(2)严禁边坡采用大拉槽施工,严格执行“分级开挖分级防护”,不宜在雨季进行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

(3)完善临时和永久排水系统,坡面防护采用易形成防排水功能的防护措施,宜在路堑坡脚设置预加固桩措施、坡面采用框架锚杆加固防护措施。

猜你喜欢

红层路堑软岩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监测与分析研究
山西省祁县G208公路某段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矿区红层与地貌发育特征研究现状及其地质学意义
湖南省红层下找煤样式
高边坡路堑监控量测技术控制要点
软岩中高压输水隧洞衬砌结构的分析及优化
某高速公路复杂地质路堑高边坡防护工程设计
层状软岩隧道围岩破坏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
闽西南白垩系红层分布特征与盆地基底含煤性分析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