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实训室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2019-05-07蒋璐璐
蒋璐璐,凤 伟
高校的艺术人才培养不是自作自画孤立存在的,其终极目标是为行业发展提供符合用人标准和要求的优秀人才.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为依托的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艺术设计行业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高校大量人才的输出,数量上来看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实情况,但从质量上来看,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与行业发展并不同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不足,使艺术设计产业人才在高端领域出现了发展瓶颈.众所周知,艺术设计领域,创意想法只是一个初始阶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转化并创造出价值.就目前而言,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的有价值和实效性实践空间和平台相对来说较少.有些院校的实训室基础设施薄弱,设计和规划缺乏行业指导,无法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当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内容的设置和手段的设计上,重视关注基于校内实践基地及对应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行业标准为引领,以职业素养为目标,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探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更有效、更科学、更专业和适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校内实训室建设及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进而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目标.
1 研究综述
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领域,就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这一主题,诸多学者都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这其中就包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模式研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析;艺术设计实训室与工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构想;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强化思维能力为先导的生产性实训和项目教学改革;基于理论和实践能力融合提升的艺术设计影像与软件课程实践实训教学模式的分析;社会需求导向下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除此之外,还就具体的专业方向,如电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景观设计、平面设计等内容在教学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而积极的探索.如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孙明在文章《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推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中,深刻地分析了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艺术设计人才创新培养的新途径和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1],对于本文的深入研究有很大帮助.这些研究方向清晰、立意新颖、分析深入,能紧扣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企业相对接这一核心理念,研究成果为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丰富素材和宝贵建议,为校内实训环境下的基地建设、理念更新、方法变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良性建设及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成果,并为这一领域可持续的延伸性研究奠定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本文在此研究成果之上,进行了提炼和升华,我们不仅关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模式,更加紧扣高职类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提出注重学生实用操作的“学—做—研”教学模式.
2 基于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2.1 构建专业能力培养机制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成果不单是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砥砺前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围绕这个理念所采取的手段、方法及模式上的改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进程.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和时代背景下,关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无论是百家争鸣还是学术碰撞,一个相对稳定而一致的结论就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当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养的锻造,而并非传统的研究型的理论教学.技能性成果成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标杆.在这样的诉求下,就需要我们走出传统模式,打破原有人才培养体系中僵化且不适用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实践环节加大力度,搭建基于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基础上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实践平台,建立立体化的、渐进式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以师资、课程、基础设计技能为基础的,以校内实训教学基地为平台的,以学生实操和创造为过程的,以综合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并以此为依托,全面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图1 实训平台和设计能力培养关系图
实训室建设的初始目标就要定位于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为学生建立技能实训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校的基础建设,其层次高低、配置状况及规划的科学性,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的程度,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用人标准的关键所在.合理、适用的实训条件,是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提高的重要保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对于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有效转化,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满足职业化人才需求标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学校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引领,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改建、增建和重建上合理规划、科学配置,使之能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支撑,成为学生发挥潜能,开展创新创造活动的有效载体.
2.2 呈现全新的教学模式
新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改革创新的宗旨,新模式的构建要覆盖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尤其应当浓墨重彩地在实践教学内容及过程实施方面做好文章.在此研究过程中,我们所提出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应遵循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条块式学科分布结构,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点面兼顾的专业设计人才为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文中所述的立体化、渐进式的改革思路,有效融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理论不空洞、实践不孤单.同时,要根据不同领域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设计安排有针对性的实训内容.当前,美术、艺术设计实训室教学模式都比较重视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2],例如在动漫设计学科,计算机设计辅助实训室、设计创意实训室、传统手绘实训室、二维无纸动画实训室、运动捕捉实训室、定格实训室、三维扫描和立体成型实训室、集群渲染实训室、非编实训室、绿屏特效实训室、立体虚拟设计实训室、高端后期实训室等实训资源在校内集结,共同形成了一个集中的实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将专业知识上升为创意思想,在通过实训的各个环节逐步转化为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体验和检验,不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仿真环境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解决问题,达成设计目标.而在过去,学生只能依赖计算机设计的效果图来检验教学成果,但实训基地的建设及配套教学体系的构建,就能让教师把学生从计算机操作带到实际操作中,并在实操过程中将学生的设计理念、创意思想延伸到实际效果验证这个层面上来,进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随着现在高职教育中各类设计专业成熟度的提高,也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也为了给在校的学生创造实训实践的机会,我们也一直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寻求不断的突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推广,以设计工艺为重要教学目标的艺术设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实训室及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1)重视实训室操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均为实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实训室教学模式能满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用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据调研,目前为止,普通高职学校的艺术类专业基本包括艺术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环艺设计专业等艺术学科.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均为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但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操作性,忽略了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的就是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要完善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模式的融合,重点考核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模式中更多注重实用的操作性,发挥学生作为实训室教学主体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2)紧扣实训室“学—做—研”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训室教学模式,使艺术设计类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到学习——实践——研究的认知规律,最终成为设计的实践者.我们充分发挥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潜力,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方式,师生双方在实训室可以围绕一定的项目任务,共同完成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实践操作、深入研究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艺术与技术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改变对于理论肤浅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加入对于学生创新创意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3].做,采取多课程、多形式、创新性的实训模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训室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在做的过程中,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发现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落实做的过程性和操作性.研,通过增设创新思维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设计的目的、过程和意义,完善之前“学”与“做”的方案,形成层层递进的设计思维逻辑,帮于同学们养成一种创新性思维的习惯,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具完整性和深入性.同时实训室的项目,会让教与学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和有吸引力,让教与学的关系逐步转变为“学—做—研”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这也是常规教学课题模式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实训室建设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的改良,能充分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于实际的专业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能使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设计理念的创新.在这样的教学体系的保障下,通过实训活动,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的舞台上个性天赋和特长都得到了良好的发挥,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实训室及新的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所在[4].
2.3 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的思路
基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个教学体系的改革,要以创新和发展为手段,以提升质量为目标.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体现在观念的更新上,打破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的专业化教学实训理念,紧扣时代和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和标准,立足现状、设定目标、规划路径、逐步推进,进而实现符合实际的革命性的优化和创新思路.使改革和创新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要全面拓宽思路,着眼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设计理念的培养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打破旧教学模式的禁锢,制定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在实训课程当中,教师在设定实训项目主题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案例的选择上,要体现企业实战价值的标志性和代表性;在任务的设定上,要置身于企业方针环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对行业标准的认知和适应.在这种思路引领下,综合各方面因素,全面提高实训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宽改革思路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要体现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步并行.在培养方案的修订或调整、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配套及升级等方面全面推进,进而实现教育整体模式的改进和优化(图2).
图2 教学模式及实训体系改革示意图
无论是改革思路的拓展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始终体现提高艺术设计人才综合素质这一根本要求和宗旨,这就对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双师型”为教师综合能力设定了发展目标和路径.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训课程诉求及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需求,更不能满足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终极目标.因此,不断加强教师职业化培养进程,使教师成为教学名师、能工巧匠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教师人才战略同样是我们在改革创新中需要去思考的课题.
改进实训室教学体系还应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注重设计的市场价值,通过分析和借鉴设计领域的成功案例,确定是否有未来市场价值并努力开展培训项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在这项工作中,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渠道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也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等方式,在低风险的前提下,让学生进入市场,了解行业标准,找到自身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为培育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打下基础.
3 结语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且极具发展空间的产业.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不断提高.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创新实训室教学模式改革决定设计人才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审时度势,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和束缚,着眼行业标准和职业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