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道防线
——记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
2019-05-07□吴彪杨戈
□ 吴 彪 杨 戈
家国情怀
从炮火连天的童年时光,讲到大学毕业之后赴苏联留学深造,再讲到学成回国之后开启全新的事业——核弹爆炸防护工程研究,建立起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讲到艰辛处,82岁的钱七虎院士忽然觉得有些口干,下意识伸手去拿放在一旁的保温杯,才发现被纪录片拍摄的工作人员给挪走了。拍摄只好暂停下来,老人家得以喝了口水,休息一下。场记人员低头看了看手表,钱七虎已经面对着镜头接受访谈,不间断地说了将近一个小时。
镜头前的这位老者在中国的防护工程领域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两个月前,他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摘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殊荣。算起来,这是我国土木工程界第一个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是防护工程界的第一个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时间,钱七虎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新闻媒体蜂拥出动,面对面的访谈、电话采访、视频拍摄,邀约接踵而来。
熟悉钱七虎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低调、内敛、不喜欢被宣传的科学家,年过八旬的他早已看淡名利,但是这一次为了配合各方的工作,他还是尽可能地抽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满足大家的采访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为钱七虎颁发奖章(新华社鞠鹏拍摄)
休息间隙,摄影师过来请求补拍一个办公桌前翻看设计图纸的镜头,钱七虎二话没说站起身来配合。一身戎装,满头银丝,标准军人的挺拔身姿,补妆、调麦、站位走位,在这些儿孙辈的工作人员面前,钱七虎格外地和蔼与“听话”,平易近人的性格让开始还有些拘谨的工作人员逐渐放开了手脚,摄影师悄悄感慨,老人家一点没有想象中大人物的那种“严厉、高冷和不好说话”。
拍摄地点就选在钱七虎在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陆工大”)的办公室里,办公桌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张冲洗放大的照片,定格在不久前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钱七虎颁发奖章的一个瞬间。提到那一刻,钱七虎记忆犹新:“总书记握着我的手说,感谢你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同时他还要我保重身体。”
然而,“保重身体”这事,钱七虎并没有百分之百做到。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他比以往更加忙碌了。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他积极为决策部门出谋献策。作为顾问,他受邀到工程一线指导项目建设。在钱七虎的学生、陆工大教授陈志龙看来,只要事关国家安全和防护工程发展,不管原本是不是他的事,钱院士从不避让,从不迟疑,主动担当。80多岁的老爷子依然精神矍铄地和团队成员奋斗在第一线,不仅身体上不知疲倦,而且他在科研工作中的创新精神、逻辑思维以及严谨认真的作风比起正当年的年轻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北京领奖回来一周后,钱七虎还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此次获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在家乡昆山成立助学基金,面向西部贫困地区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消息再一次抢占了各家新闻媒体的头条。然而熟悉钱七虎的人,对于这条“轰动”的新闻,却一点没有感觉到意外。
昆山科协主席贺家红回忆说,钱院士对于家乡的发展和科教事业一直都很关注,多年前就被昆山市人民政府授予过“慈善之星”的称号。他和夫人袁晖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心系慈善事业,近30年来长期资助烈士子女、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孤寡老人生活。除了参加“希望工程”捐助活动,还先后资助青海、贵州等地的20余名贫困儿童上学,多年下来,累计资助金额已达100多万元。
当年,钱七虎用自己的院士津贴、所获奖项的奖金外加存款在家乡昆山设立了瑾晖慈善基金,其中“瑾晖”二字暗藏着家庭的温情,各取自于钱七虎母亲和夫人名字里的一个字。钱七虎说:“我本人就是在国家的资助下成长起来的,现在很多贫困学生,如果能像我一样完成学业,我相信他们将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我当年忙于事业,母亲一个人住在昆山乡下,没有人照料她的生活起居,都是靠乡邻们帮忙。母亲在世的时候,就一直讲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别人。她常常教育我要感恩回馈社会,所以设立这个基金,也是想将这一份爱心延续下去。”
钱七虎(右一)深入工程一线考察
钱七虎出生于1937年10月,是真正的“多事之秋”。那一年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山河破碎,烽火连天,残酷的战争逼迫着昆山人民流离失所,钱七虎就降生在母亲逃难途中的一艘小船上。钱七虎的父亲在抗战前是区公所的职员,但是由于不愿意为日本人服务,宁愿拖家带口地逃难,也不做低三下四的亡国奴。耳濡目染,钱七虎的骨子里也继承了父亲刚直不阿的性格。
在抗日战争的枪炮声中,钱七虎度过了贫苦的童年时光。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境更是风雨飘摇,一家大小全靠母亲和姐姐摆小摊贩鱼维持生计。钱七虎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饱受战乱带来的困扰。
“我的青少年是在旧社会度过的,看到过我们的抗日游击队员被日军打死,就放在我们小学的操场上。我经常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还不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不强,我们的军队不强,所以受到了侵略。”幼小的钱七虎已经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没有国家在国防力量上的强大,就没有人民的自由和安宁。
父亲弥留之际,特意将钱七虎叫到跟前,叮嘱他要“成就一番事业”!这也让他在心中深深埋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对故土山河的兹兹之念,使钱七虎痛下决心,努力学习,矢志报国。
新中国成立后,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钱七虎完成了学业。高中毕业时,作为上海知名中学的高材生,钱七虎有直接选派到苏联学习的机会。但这时传来消息,由于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正视到与美国军事水平上的差距,国家急需培养一批军事人才,应运而生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将在应届中学生中招收一批优秀毕业生。
一边是当时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留学生涯,一边是使命召唤的家国责任,钱七虎毅然选择了后者。“民族存亡,国家利益,是我一生做任何决定时必须最先想到的!”钱七虎回忆道,他明白,那一刻正是报效祖国的机会。
1954年8月,钱七虎迈进了哈军工的大门,成为学校组建后招收的第三期学生。当时学校有5个系,年轻学子们纷纷选择填报更为热门和时髦的空军和海军专业,“当时防护工程专业没人选,因为要跟黄土铁铲打交道,但是我始终服从组织分配,让我学什么就学什么”。钱七虎认为专业无所谓冷热,任何专业只要肯钻研都会大有作为。努力,努力,再努力!大学6年,他只回过一次家,但他被评为优秀学员的奖状却年年都准时飞向家乡妈妈的手中。
作为全年级唯一的全优毕业生,钱七虎在1960年被选拔到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留学深造。“那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节衣缩食,供养我们在国外求学,我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啊,一定要为国争光才对得起全国人民。”钱七虎说。
留学期间,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废寝忘食地学习国外先进军事工程理论和专业知识,甚至连著名的莫斯科红场都没有去过一次。钱七虎的用功也打动了他的苏联导师,十分器重这名刻苦聪慧的中国学生。甚至有一次,这位导师对着所有的学生们说:“你们要记住,你们的同学钱七虎将来必有出息,你们以后见到他都是需要敬礼的!”
钱七虎也没有辜负导师的期望,学成回国后便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中国防护工程领域科研教学工作,对中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不朽功勋。
铸盾卫士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针对核空爆的主要威胁,钱七虎致力于解决战场有生力量的防护技术难题,这是一项开创中国核生化防护工程的崭新学科,其研究对象和测试方法在中国都属首次。
在钱七虎看来,如果说核弹是对付敌对军事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钱七虎强调,他的工作就是“铸造中国最坚不可摧的盾”!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飞机洞库防护门的相关设计均采用手算的方式,造成计算精度差,效率低。钱七虎受命进行空军飞机洞库门的设计时,为了找准原有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专门亲赴核爆试验现场调查研究。在核爆现场,他发现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严重破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
“门打不开、飞机出不去,就无法反击敌人。必须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钱七虎很着急。那个时候,有限单元法作为一种工程结构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刚刚在国际上兴起,钱七虎便决定用这种最先进的方法执行飞机洞库门的计算问题,解决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量非常庞大,手算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借助大容量的电子计算机。这样一来,有两个困难明晃晃地摆在了钱七虎面前。第一,要掌握先进的计算理论,就要先掌握先进的计算工具,对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语言的钱七虎来说,巨型计算设备的操作手册无疑是一本“天书”;第二,国内当时没有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只有晶体管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用钱七虎的话讲“比一个房间还要大”,而且国内也只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七机部五院、上海计算所3家单位拥有这种设备,况且“人家日常也是有自己工作任务的”。
面对难题,倔强的钱七虎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他拿着这本被大家称为“天书”的操作手册,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用几天几夜的时间,加班加点翻译整理出10多万字的外文资料,还自习了计算机语言编程。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钱七虎把一份编好的程序交到了课题组的手里,在场的科研人员看到之后全都惊叹不已,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钱教授,真是神了!”
这之后,钱七虎联系拥有计算设备的兄弟单位,借用当时中国最大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当然,为了不影响对方的本职工作,这些计算工作都是钱七虎在人家午休吃饭和晚上睡觉的时候完成的。那段日子里,他就如同一根上紧弦的发条,吃住都在机房,为此还付出了患上严重“胃溃疡”的代价。
为缩短防护门的启闭时间,钱七虎和同事们还创新地提出了使用气动式升降门方案,并为之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试验,终于历时两年多,成功设计出当时中国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为空军战场上的及时反击赢得时间和机会。那一年,钱七虎38岁。
一次成功并没有让钱七虎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他深知,做科研工作,尤其事关国防科技,不能仅仅着眼当下看得见的事情,更应该站在国家的全局进行前瞻思考。“‘矛’升级了,我们的‘盾’也要及时升级!”钱七虎介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技术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涌现,特别是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钻地弹,动辄数十米的钻地深度和巨大威力让人不寒而栗,给防护工程造成巨大威胁和挑战。也正是基于此,为祖国设计打不烂、炸不毁的“钢城坚盾”就成了他持续奋斗的目标。
为了铸就安全防线,钱七虎上下求索。他率领团队通过调查研究已解密公开的苏联地下核试验等大量资料,经过近千次细致的推导计算,创造性提出建设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并开始付诸实践。“我们的地下钢铁长城,是国家积极防御战略的基石,是我们国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面对新型武器,我们也能保证安全。”钱七虎的话掷地有声,“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与时俱进、科技创新,走工程防护和信息化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的途径。让敌人再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也打不着,即使它们在旁边爆炸,也有可靠的防御措施,能防得住。”
在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校园里留影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始终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取得的成就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舍小家,为大家,钱七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那些不分昼夜、紧锣密鼓工作的日子里,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钱七虎和中国许多从事绝密工程的科学家一样,往往临走时只能跟家人匆忙打个招呼,甚至不辞而别,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便好似人间蒸发一般。好在在国家安全局工作的夫人袁晖对他充满了理解和信任,现在回忆起当初的日子,袁晖表示:“他就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事业心特别强,很少考虑个人得失,就知道一门心思工作。”
地下长城
《孙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可见,地下工程与战争渊源颇深。但是进入和平年代,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建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地下设施建设日趋坚固多样,使之成为继陆、海、空、天、电、网之后的第七维战略空间。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建有庞大的城市地下军民一体设施,平时方便民众使用,战时则可转变成“地下作战堡垒”,可供指挥、防护和对地面发起突击使用。
从军事工程到城市地下空间,时光在变,但钱七虎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引领和推动着我国防护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
睁大眼睛看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城市病”问题还并不突出,但钱七虎已经敏锐地发现,国外一些大都市已经出现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地上空间利用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长。而当时中国城市的建设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规划,如何向地下要空间,让城市更紧凑,成为钱七虎必须面对的科研新挑战。
钱七虎预见到未来将会是新型多元的城市空间,于是他利用自己研究地下工程占有大量国内外学术资料的优势,开始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率先提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等创新观点,竭力为解决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出力献策。
1999年,钱七虎带队完成了中国工程院首个咨询管理课题《21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发展战略与对策》;2000年,他参与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的专著《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2004年,他开创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先后组织编制了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有力促进了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此外,他还主持了北京、深圳、南京、青岛等几十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评审工作,倡导在特大城市建设城市地下快速路和地下物流系统。
“钱院士是国内首个提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战略的人,即便从现在来看,他当时关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下快速路、地下物流等的理念依然是处于世界前沿的。”他的学生陈志龙如是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向地球内部的探索也愈加深入。现在,我国已经能在2500米深的地下建水电站,在1000米深的地下建煤矿。但是回想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已经开展起深层岩石力学研究,而我国的研究晚了将近10年。引领中国这项研究的人正是钱七虎!他一次次深入地下1000多米,在气温近40摄氏度的湿热环境中实地考察,获得大量的一手数据,作为研究领域的后来者,带领中国团队奋起直追,实现由跟跑到领跑。
“我要把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术,都无条件地贡献给国家的国防工程和民生工程。”抱着这样一种信念,改革开放以来,钱七虎把科研应用延伸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1992年,珠海机场扩建,雄踞三灶岛南端的炮台山成为天然障碍,炸掉它是最佳方案。然而,爆破总方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不仅要确保一半的土石方定向爆破抛入大海,另一半要松动破碎,还要确保山外不远处两座村庄的房屋不倒塌,这对精度、力度要求极高。
没有人敢揽下这一任务,唯有钱七虎立下了军令状。他带队七赴珠海,反复试验,最终设计出科学可靠的爆破方案,完成了被称为“天下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至今仍保持着世界最大爆炸当量的条形装药爆破纪录。在吹响珠海特区改革发展新号角的同时,也开辟了我国爆破技术新的应用领域。
21世纪初,建设全长6042米的南京长江隧道是我国长江上盾构直径最大、工程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原本设计单位采用沉管式的施工方案,但是经过钱七虎调查发现,南京所在的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含量减少,江底冲刷大于淤积,沉管法存在较大隐患。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利用盾构机开掘成为最终建设方案。施工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期间还发生了因德国进口的刀具磨损报警装置失效,盾构机突然停止工作,导致施工搁浅。多亏钱七虎主持大局,主张更换磨损刀具,由国内厂家对刀具进行自主改良之后性能大幅提升,南京长江隧道掘进得以继续进行。终于在历经5年建设后该线路全线通车运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项目获得鲁班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0多个奖项,钱七虎被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
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粤港澳三地,是现代桥梁的标杆,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令世人震惊,堪称国之重器。然而很少有人了解,其中长约6公里多的海底隧道的海底沉管对接是工程施工中的难中之难。“要在海底挖30米深的沟不容易,海水冲刷边挖边淤,深槽里洋流涌动,对接很困难,V字型接头重达6000多吨,但两侧距已安沉管只有10多厘米,安装时一旦出现轻微的倾斜、摆动,都将给最终接头和沉管结构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关键时刻,又是钱七虎老将出马,综合考虑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创新方法,大胆建议,采用流体力学方法,计算V字形接头的沉放摆动幅度,并提出减少摆动的措施,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最终安装成功,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长江隧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无不倾注着钱七虎的心血,都可见到他往来奔波的身影。尤其是近几年最引人瞩目的事关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建设,钱七虎更是用全局长远眼光审视这座未来即将崛起的新兴城市,给出了提倡综合管廊与地铁建设、地下街建设和地下快速路
与地下物流系统建设相结合,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减小社会干扰,避免重复建设、投资的建议,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时下,钱七虎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即将上马的川藏铁路的事。川藏铁路,须贯穿横断山脉,穿越地球板块冲撞带,并一路西行,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堪称与天地争锋。“这条线路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必然要开挖大量的隧道,但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岩石极易反弹,一开挖容易产生岩石爆炸,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钱七虎提出对于岩爆风险,应进行微震监测,在重岩爆风险等级的隧道区段,采用等阻大变形抗爆锚杆等防治技术。“这可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工程,难度非常大,希望我能用自己的技术所长,为国家再做点事。”
后生可待
“耄耋之年自有狂,固北疆,战南洋。磨剑数载,建万里国防。黄卷青灯伏书案,披繁星,戴骄阳。”听到导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消息,钱七虎的学生吕亚茹第一时间填下了这阕词表达了对老师的祝贺与钦佩之情。
词里还有“三尺讲台八千日,传师道,育儒将。十步芳草,立中外首榜”之句,正是对钱七虎数十年来辛苦创建下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教书育人桃李天下的真实写照。
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
“一辈子搞了那么多课题,但培养人才才是我最大的课题。”钱七虎的话里充满了对人才的殷殷期盼。他常常告诫后辈说,要积累学科发展后劲,必须重视培养人才梯队。钱七虎把人才培养看作是学科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在前进的过程中,他不停地鞭策和鼓励着团队中的年轻人。他与团队打造的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功能齐全的爆炸冲击防灾减灾科研平台,也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年来,团队“接力式”地为30多个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了近百个国防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难题,为国家培养了数量可观的防护工程技术人才。
即便是在最繁忙的阶段,钱七虎仍然坚持给学生教学。如果白天会议和活动多,没有整块的时间,就利用晚上上课。一直到现在,已过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坚持亲自授课,亲自指导选题、撰写论文。
已经成为陆工大教授的陈志龙说:“考虑到钱院士年龄大了,有一次我们提出导师新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可以由我们来代上。他当即就把我们骂了回去,教导我们不要搞代师授徒那一套,而要全心全意地把青年人培养好。”
不仅亲自授课,而且严格不减当年。对于学生的论文,钱七虎总是不厌其烦,逐字逐句推敲。每一次当学生从导师手里拿回自己的论文时,都会发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从观点、公式到表格、数据,几乎每一页都有增减和修改。钱七虎常教导学生:“写论文不能仅仅是为了拿到学位,你的科研成果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来不得半点马虎,理论和技术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如果达不到要求,钱七虎就会毫不留情地给予批评。
钱七虎的治学严谨是出了名的,他反复强调,做学问不能一知半解,搞研究不能留白、有瑕疵,否则将来都会“发酵”的!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对待每一个大小项目或工程,都必须亲自经过现场深入调研,重视一线数据的积累。并且他以身作则,有的工程项目所在地常常交通不便,有时还要深入地下数百米,考虑到钱七虎的年龄,身边的学生或工作人员劝他有些事就不必亲自去了,他却总是反对说,“现场调查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只要时间能安排得开,我就一定要去”。
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跃堂是钱七虎1992届的博士生,他回忆说:“钱院士很严厉,我们都害怕他的批评,但又怕他不批评,因为他说过‘我要是哪一天不批评你了,就是对你失望了’。”
一方面对学生们严厉,另一方面,钱七虎也充分给予年轻人机会,结合重点项目或工程,让年轻的技术人员投入实战中去得到真刀实枪的培养与锻炼。10多年前,年仅29岁的王明洋,被钱七虎破格提拔为实验室主任。有人担心他太年轻,但是钱七虎力排众议:“嫩肩也要挑重担!”另一次,还是博士生的赵跃堂验证一个试验时得到的数据与设计规范有出入。大家对此争论不休,钱七虎鼓励赵跃堂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并亲自指导立项。经过细致深入的试验论证,赵跃堂的研究揭开了当时国防和人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不足,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后生可待,后生可畏。钱七虎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学科领域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钱七虎夫妇在井冈山
经历过旧社会的凋敝不堪,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飞速发展,感受过战争进程的兵荒马乱,更加珍惜和平年月的风轻云淡。时代在钱七虎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岁月加身,初心不改,千帆过尽,风雨兼程。
最近几年,钱七虎回家乡昆山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他心心念念最爱吃的依然是小时候家乡的炒鳝丝、萝卜干、金花菜。每年清明,他都会由夫人陪着到母亲的墓前祭扫。对于母亲,没能身前尽孝,对于爱人,由于工作也一度两地分居长达16年之久,钱七虎心中充满了愧疚。“虽然愧疚,但是并不后悔!”因为钱七虎深深懂得,身为一名军人,身为一名国防科研工作者,“首先关注的必须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
国家有了底气,家园才有温暖。钱七虎回忆起新中国成立前,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只能以南瓜充饥,而现在家乡人民不但温饱不成问题,还过上了小康生活,对此他也十分欣然。最早几批由瑾晖慈善基金资助的孩子们,如今陆续都大学毕业进入了社会。他们其中有的做了警察,有的做了银行职员,还有的做了教师和律师等,都在为国家新时代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还保持着每年同钱七虎爷爷通信的习惯,汇报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在他们眼中,为国为民的钱爷爷就是他们为人处事的楷模——为家,勇于担当;为国,全力以赴。
钱七虎常说,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地下钢铁长城”是国家积极防御战略的重要基石,是我国核心安全的最后一道有形的防线。而他这种“家国同构,为国为民”的精神,如果能够影响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上,则会凝结成另一道无形的防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与我中华山河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