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五四” 逐梦青春
2019-05-07
“五四”青年节是属于所有青年人的节日。100年前,中国山河破碎、苦难深重;100年后,岁月静好,但“五四”从未被遗忘,让我们一起追忆那场爱国主义的集体记忆。
五四起源
救亡图存 志在必得
回首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百般欺凌,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中华大地山河破碎、似风雨飘摇中一座将倾的大厦。
1919年1月18日,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但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
白话说就是“自己的土,自己的地,就是不准备还给你”,这时中国才从战胜国的美梦中苏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踏入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惊天骗局。时任外交委员会事务长、国民外交协会理事林长民激愤撰文:“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率先在青年学生中喷发了。1919年5月3日下午以林长民为首的北京国民外交协会召开会议决定阻止政府签约,同时外协成员、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将外交失败转报学生。这意味着一切已成定局,彻底让得知消息的广大青年学生失去了幻想。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 13所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参加。最后,大会决定于 4日(星期天)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
1919年 5月 4日,北京 3000多名学生代表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举行游行示威,“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响彻北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 5月 5日起,各大学校集体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5月 19日,北京 2.5万名学生再次集体罢课;6月 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有 170多名学生被捕,这时逮捕再多人也无法镇压人民心中的愤怒;6月4日起,运动波及全国多地,仅上海就有近 10万工人罢工游行声援学生,更别说全国 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声援。
面对汹汹民意,曹、陆、章相继被免职,甚至总统徐世昌也提出要引咎辞职。6月 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中国代表也最终拒绝在“日本趁机侵吞山东半岛”的巴黎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这场不妥协的运动终于获得了初步的胜利,无产阶级共产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从此找到未来。
五四精神
生逢其时 重任在肩
毛主席曾对青年们说过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自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青年们,他们开始挺起胸膛,挑起国家与民族的重担,走上了历史的最前沿。
且看上海的公寓里、嘉兴的航船上,那群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前途而思考的人,他们多是青年;且看北伐途中,并肩作战征讨军阀们的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他们也是青年;且看南昌城内,红星升起之时,鼓起勇气打响那历史性一枪的也多是青年;且看雪山草地上,扛着那面鲜红的旗,带着理想艰难前行在那条伟大征途上的同样多是青年;东北沦陷,奋战在白山黑水间的多是青年,华北有变,起身离开书桌奔走呼号的多是青年……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一种青春的赞歌。
五月是春夏交接的季节,勃勃生机、令人向往。我们也应该永远铭记上世纪之初,在 1919年的 5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直到2019年,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
新时代的我们,生在新时代,肩负新责任。我们不必奔赴边疆,但要心系祖国;我们不必事业有成,但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们不必顶天立地,但要挺直脊梁。我们需要学习并发扬五四精神,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不一样的中国。
五四之路
敢为人先,一呼百应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 13所北京高校、3000余名学生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走上街头,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爆发了。不仅如此,运动浪潮甚至迅速席卷全国,一时间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民族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希望火种。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可以称为这场运动的先驱,从校长蔡元培第一时间将外交失败的消息转报给学生,到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这场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也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蕴。北京大学的校庆日从 1953年变更为5月4日,也是纪念这一场由当年北京大学学生组织发起的爱国运动。
201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道:“五四运动源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高等学府,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第一的大学。北大校园又称燕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圆明园、颐和园毗邻,外有西山可借,内有泉水可引。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今天的燕园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处处皆景。
北大最著名的风景莫过于一塔湖图,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以“一塔湖图”(一塌糊涂)来概括燕园的风景,语虽诙谐,却又无比恰当。每每行走在未名湖畔,总会听到北大的老师同学带着自己的朋友游走在园子,津津有味、满怀自豪地向来人介绍着一塔湖图。一教、一塔、一湖、一图构成了北大一道最亮丽的的风景。
湖光塔影,可以说是北大校园最有代表性、最醒目的一景。关于一塔湖图有很多的说法,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图书馆则又体现着北大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诠释。燕园也必将不停地续写自己独特的辉煌。
清华大学
早在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潮流已经开始渗入清华。中国涌现出的追求民主、科学的新风吹过了校园的围墙,激荡着清华学子的心灵。《新青年》《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开始在校内少数学生中流传。在五四运动中,清华大学也是最快响应,召开清华全体学生大会,毕业班同学甚至提出:“山东问题一日不解决,则我们一日不出洋!”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人才荟萃,600余名院士从这里启航,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恰如清华园工字殿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校友林郁郁葱葱的树木是清华园辉煌历史的最好诠释。
1927年夏,居于附近的朱自清先生漫步于荷塘西北角,写下《荷塘月色》一文。岛上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致纪念,亭内有朱自清先生手迹。但许多人常将“水木清华”处的荷塘误认为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这也是“清华四怪”之一:“两处荷塘争月色”。
清华的校园里,饱含历史沧桑的古旧建筑随处可见,尽管今天它们看起来不是那么时尚,但这种古朴厚重看起来却更有韵味。这种古旧建筑和现代建筑在校园里交相辉映,行走其间仿佛在历史和现代之间穿梭。
东南大学
1919年 5月 7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等 13所学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坚决要求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立即释放被捕学生。同日,各校代表在鸡鸣寺集会,由南高学生代表发起筹组南京学界联合会,建议应尚德和南高教授陶行知为南京学界联合会正副会长。
百年学府东南大学,是南京城中心一处历史底蕴深厚的美丽明珠,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东枕钟山,西邻钟鼓楼,北临玄武湖,珍珠河纵贯其间,山湖相映,万木竞翠,环境优美。是六朝宫苑的遗址,也曾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千百年来,书声不断,学泽绵延。
东南大学前身是两江师范学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不仅吸引了大量影视剧前来取景拍摄,还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致青春、少年班、七月与安生均在此拍摄,只因为这里那独有的韵味与书香。
天津大学
在五四运动期间,还有一个学校不得不提,那便是作为天津大学前身的北洋大学。在五四运动中,为抗议当局镇压学生运动,北洋大学学生纷纷罢课,并组织 44个演讲团,为了信仰、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抛家舍业,义无反顾。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创建于 1895年 10月 2日,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环境优美,拥有青年湖、敬业湖、友谊湖、爱晚湖四个大型湖泊,北洋广场等三个休闲广场,花团锦簇,是典型的花园式校园;拥有26座教学楼,两个国际标准的绿茵足球场,国际标准的游泳馆以及崭新的大型体育馆。
每年四月,海棠花盛开之时,天津大学会启动“天大·海棠季”活动,举行校园开放日及海棠季系列活动,邀市民、各地游客入校赏海棠花,“海棠季”已逐渐成为天津大学的一种文化象征。
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三件事——“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天大的西府海棠,就有淡淡的香气。海棠花又称思乡草,有象征游子离乡的含义,因此对于天大的学子来说,海棠已是不可割舍的情怀,它见证着天大的历史,也承载着每位天大人的期望。天大海棠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植,数量约有 700余株,品种主要为西府海棠,同时还有梨花海棠、贴梗海棠。所以,坊间时常流传:“南有武大樱花,北有天大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