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下张家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2019-05-06惠晓娟黄凤春
惠晓娟 黄凤春
摘 要:新时代的新中国,高职院校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张家口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三地的不同就业市场,我们的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对接职场岗位,乘势发展,走出一条科学的协同发展之路。针对张家口市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构建张家口市高职教育发展的科学路径,必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三地的融合与互利共赢。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张家口 高职院校
张家口地处河北省西北部,近临京津、毗邻晋蒙,是横贯中西的交通枢纽。有20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张家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直接分享北京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辐射效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张家口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三地的不同就业市场,我们的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对接职场岗位,乘势发展,走出一条科学的协同发展之路。针对张家口市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构建张家口市高职教育发展的科学路径,必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三地的融合与互利共赢。
1 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我国许多地市级城市都拥有一所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逐渐走向成熟。但在人们的思想中人存在一种偏见,更重视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我国高职教育在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特别在张家口市这类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需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导致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在对张家口市职业教育情况调查中发现,张家口市为了做大做强城市高等职业教育,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和宣化科技学院为重点,根据新形势,加强培养交通运输、数控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航空高铁等新型专业人才,就业形势比较好。但仍有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强,导致社会的认同度也不是很高,就业相对困难。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处于首都经济圈中的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张家口地区在这种国家战略背景下,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区,发展高科旅游产业。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为张家口地区的体育文化旅游带来生机。在体育与旅游层面,近年来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理论,“人文理念”被作为奥运精神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理念产生很大影响。如冯霞在《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对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以奥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等方面。杨双燕、许玲在《英国体育文化创意业发展及对中国体育产业启示——基于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视角》一文中以英国创意产业的“三分法”对体育文化创意业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识。其运用产业经济学中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该产业发展对周边相关行业所产生3种扩散效应——前向效应、旁侧效应、后向效应的组合,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使各个产业间的融合化发展趋势不断地走向深化,并不断推进英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协调增长,全面论述英国体育文化创意业近20年来飞速发展对该国体育产业乃至其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积极驱动作用。同时指出体育文化创意业将成为未来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发展路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动力,为中国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启示。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目标
(1)调研京津冀三地技能型职场需求,为张家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就业导向。
(2)调查张家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比较高职专业与市场需求间的对接状态。
(3)探索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和高职教育关于专业对口的教学改革方式,寻找切实可行的市场与教学对接一致的新途径。
2.2 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了张家口市职业教育情况,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情况,为张家口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法:检索相关文件,查阅了相关书籍,了解省内外相关关于高职教育研究现状,为张家口市高职院校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2.3 研究内容
通过对京津冀市场需求和张家口本地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1)张家口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很好的适应和满足北京天津的知名企业的岗位需求,更多的比较适应本地中小企业;
(2)本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市场需求趋向统一,但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一定错位;
(3)张家口本地缺少国际知名企业的效应,社会市场需求缺口不明显,学校与社会有待进一步协同。
(4)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对比较大,对地方的服务规模也不尽相同,在办学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
课题首先对京津冀三地的就业市场的调查,由于北京天津多属于大都市,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限制在一定层次之中,广泛调查有一定难度,只能在一定范圍内,选取特例进行研究。调查中发现大都市的大企业,更重视高技能人才,中国大陆的地方高职院校很难培养出符合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很多地方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所谓人才,只能满足以一些微小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走向成功的人才,更多的不是依靠技术路线,而是主打能力路线。换句话表达,也就是这些人不依靠在高职院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而是依靠在高职院校学得到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的高职院校更重要的是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
3 研究结论
职业院校的和社会协同发展,包括其与国家战略协同,与地域特色协同,与社会需求协同。
3.1 高职院校与社会协同
首先与国家战略协同就是要看清国家战略的发展目标,能够从更前沿、更宏阔、更高远的视角来审视自我、评估自我、规划自我,提前结合国家战略和自身特征来规划自己的发展。要敢于挑战与担当,研究未来发展趋势与自己的发展方向。这里除了要了解国家战略外,最重要的是对自身定位要清晰,这样才能发挥出协同的效用,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情,将面对极大压力和风险,也达不到协同的目的。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去体现高职院校的价值,明确自己的发展理念的前提是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把自己放在国家战略之中。其实在现实发展中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发展理念或者发展理念不清,造成被动发展的局面。以张家口为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区,发展高科和旅游。从调研本地的两所高职院校对比中发现,两所高校都明确目标,发展高科技、开设新专业。一所学校按原有国家战略开设了新的专业,但各种原因在教学和生源方面出現力不从心的局面,所以学校发展出现瓶颈。而另一所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社会,实施特色培养工程和直通车工程,影响力逐步扩大,学校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承接的社会任务不断增多,招生规模逐渐递增,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
其次与地区特色协同,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地方,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弊端也有优势。高职院校属于智库范畴,能够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职院校更应该鼓励本校人才加强对地方建设方面课题的研究。
再次与社会需求协同,以积极的心态敢于接受承担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或者社会企事业急需的项目。虽然这些临时的任务具有不确定性,但高职院校作为地方人才库,拥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不管是拍摄影视,还是文艺演出、技术鉴定、合作实习、科研合作、技术开发、校企合作等等都有合作空间。协同就是在良好的氛围里把事情做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理所当然的要承担起这份职责。
3.2 高职院校内部协同
职业院校内部协同包括团队协同,资源协同,项目协同等多方面的协同。
团队协同对一个集体而言非常重要,其协同的程度直接影响团队的效率。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分工科学,配合到位,才能让指定的目标保质完成。如果团队内部出现问题,极可能出现执行中的参水或是认为阻力,很多预定方案不了了之。对高职院校而言尤其是中层领导,其是学校政策的执行者,学校的政策能否落实完全掌控在这些人的手中,如果上下步调不一致,极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调查中,一所高职院校采岗位取聘任制,有效的促进了团队的协同发展,使得政策贯彻有利,执行到位,取得了巨大成就。
资源协同。高职院校因为各个专业的不同,各有各自的专业特点。在资源上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尤其是各个专业之间,可以长短互补,有效节约资源。协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资源的互补性而不是同质竞争。专业人士一般会比非专业人士在专业领域有更突出的成绩。所以高职院校各专业见能够在资源上协同,最大效率的利用教学资源、人力资源非常重要。
项目协同。就是高职院校对社会企事业单位承担任务时,可能由专门的项目组去承担,但在诸多方面需要学校的集体支持。以满足与项目的需要,在关键领域需要打破专业院系的界限,抽调相关专业人士来完成项目,已达到项目成果的理想化。
参考文献
[1] 桑锦龙.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6(4):16-21.
[2] 吴岩,王晓燕,王新凤,等.探索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8):1-7.
[3] 陈·巴特尔,张琦.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5(23).
[4] 习近平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N].人民日报,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