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无锡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9-05-05田芳席伟兴
田芳 席伟兴
原题回放
书海浩瀚,我们无法读尽世间之书,必须有所舍弃才能有所收获,这就是“舍得的智慧”。读书如此,生活亦如此。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以“舍得的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命题透视
2018年无锡市中考作文题是一道全命题作文,依然延续了传统的“导语”加“题目”的形式,表述平实,立意明确,自由与限制相结合,明晰与宽泛相统一。相对于2017年的半命题作文,本道作文题更加直观,不会产生理解偏差,充分体现了无锡市中考语文命题专家组积极探索、锐意求新、稳中渐进的一贯风格。
首先,把握好立意。分析所给材料不难发现,提示语中的“有所舍弃才能有所收获,这就是‘舍得的智慧”道出了本道作文题的内涵,就是要写舍弃与获得。有舍弃才有获得,“舍”而后才能“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舍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领悟,更是一种智慧。“舍得”的是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或行为;而“智慧”,则是全文的归宿与旨趣所在,是自己认真选择中的行动、态度与价值观,是选择后的真实感受与启迪。智慧体现在舍得的事情上和舍得的过程中,反过来,舍得的读书体验和生活经历本身就是智慧的反映。这里的智慧不是硬凑上去的,舍去什么和得到什么之间一定要有内在的关联。舍去之后得到的东西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要大于舍去的,并且在得到的过程中,自己享受到了快乐。
其次,明确选材指向。生活中有太多的舍弃与获得,有舍才有得。从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是有许多材料可选的。例如,舍弃玩游戏的时间,用心读书,得到学习成绩的提升;舍弃外出游玩的时间,陪伴爷爷奶奶,得到亲情的温馨;舍弃孤傲与清高,放下身段,与同学、朋友真心交往,得到他们的认可……甚至可以联想到解放军战士舍弃与家人的团聚,换来祖国的安宁;医生舍弃休息时间,换来病人的健康;环卫工人舍弃自身的干净,换来整个城市的美丽等。当然,这些“他人的舍得”必须是通过“我”的眼睛观察和体验到的,必须以“我”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必须结合舍得谈出自己的独特思考,悟出其中所包含的舍得的智慧。文章既可以记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专谈读书,还可以将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表达。“书海浩瀚,我们无法读尽世间之书。”喜欢读书,但浏览式地翻阅各种各样的书,收获的知识就很繁杂,无法做到精通。如果放弃一部分,专攻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定能收获满满,这就是舍得的智慧。
这道作文题鼓励考生广泛涉猎、认真思考、关注社会生活,通过得体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展现写作水平。由于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所以,部分尝试写议论文或读后感的考生也得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卷扫描
根据阅卷现场反馈的情况,考生表现出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误把缺点和毛病当“珠玉”舍弃,对“舍得”的概念理解不清晰。
很多考生写自己舍弃了“懒惰”、舍弃了“浮躁”,最终获得了成功。文中舍弃的都是不好的东西,这样的选材“非舍也,乃改也”,并不符合题意。舍得,就是要舍弃自己所舍不得的东西。
那么,切合题意的“舍”有哪些呢?比如孟子“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时舍的足以满足口腹之欲的鱼,仁人志士们“舍身取义”时舍的自己的生命,高僧“舍身成佛”时舍的肉身等。正是在对这些有价值的东西的舍弃过程中,“我”辗转反侧、纠结痛苦,最终采取了明智的做法,上升到人生智慧的“得”。
2.在“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两端“跨界”,材料的取舍不果断。
提示语说“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为文,这意味着两类选材均是可以的。考生既可以写自己的阅读体验,也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但是,两者的结合要浑然天成,“跨界”要“跨”得自然顺畅。事实上,许多考生的选材是一半对一半,即写了两件事:一件写阅读体验,然后用“生活亦如此”过渡一下,再写另一次的生活经历。这样,两则材料之间是完全割裂的,没有有机整合在一起。并且,由于受考场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两则材料往往都不能写实写透。这一类文章赋分较低。这也提醒我们:考场作文在选材时,也需要舍得的智慧。
3.在宿构和抄袭的老路上游走,不能坚守作文的“底线”。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有些考生热衷于猜题押题,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头脑中带着几篇宿构的“得意之作”走进考场。由于文章中的核心事件是预先备好的,因而其本质与舍得并没有多大关系,无法体现出舍得的智慧。这样的文章,考生往往在开头部分先写一段有关舍得的名言,结尾处再发一通关于舍得的议论,宿构套作,得分自然很低。
也有写阅读体验的,大意是:书海浩瀚,人生苦短,不能全部去读,于是“我”选择读李清照的书;接着用600字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其词作内容;结尾得出“读书要进行选择”的结论。这种样板类的套作,阅卷者也会降格给分。更有甚者,直接背默往年的满分作文,如《摒弃偏见是人生的必修课》《修剪桃枝》等,严重脱离了“我手写我心”的底线,放弃了对生活的关注和体悟,放弃了对文题的审辨和思考,实不足取。
4.在堆砌辞藻和卖弄诗文的“秀场”中迷失,形式与内容不统一。
不少考生在文章中堆砌辞藻,卖弄阅读积累。例如,堆砌苏轼各个时期的各种诗歌,再加上一两句自己的感想,语言看似华美,实则空洞无物,缺乏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还有不少考生动辄想起古人,把他们当成救命稻草,于是满篇文章“名言荟萃,古人开会,反复唠叨,离题绝对”。努力锤炼语言,固然能为文章增添亮色,但形式一定要与内容统一,不要虚情假意。通过一人一事呈现一理,返璞归真,既是考场记叙文写作的一种很实惠的构思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迷津指点
1.材料选择宜“真”。
作文的核心理念是说真话、写真事、道真情,内容要有“干货”,不要虚情假意。不要作业写不出来,动不动就弹奏一曲,内心便豁然开朗;不要动不动就与父母发生纠纷,就冲出家门,而一遇到陌生人开导,又立刻幡然悔悟。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名考生依托现实生活取材,写自己去书店买书,在漫画书和教参之间二选一,经过权衡取舍,最终选择了教参。虽然主题表达简单幼稚了些,但至少是有“舍得”的,能够写出取舍时内心纠结的过程,因而较为切题。也有高明的考生在真实的得失博弈中,善于思考,收获了人生智慧。例如,有一名考生写自己学跳舞,一开始追求的是舞蹈十级证书,后来放下了功利心,回歸了对艺术本真的追求。
2.结构安排宜“简”。
文章的结构最好是:一人,一事,一议,一情。文章以开门见山为好,不要弯弯绕绕,让阅卷者不清楚你在写什么。“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集中笔力写好一件事就好;千万不要“脚踩两只船”,一定要有侧重点。如果将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写,要么侧重于写书中的人物是如何智慧地进行取舍的,将书读透读深;要么就将你生活中如何进行智慧取舍的过程写实写细。
3.过程描写宜“细”。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善于使用修辞,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生动的描摹,让读者获得真切、细腻的感受。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同学们要注意细节描写,培养文章的镜头感和画面感;要善于从平凡的材料中捕捉到熠熠生辉的“美点”,将这些“美点”放大呈现,品味出事物深处绵绵的韵味。此外,写作也的确要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既包括语言准确性、形象性的锤炼,也包括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要注意对语句的推敲,注意恰当的修饰,注意叙述的简明、描写的生动、议论的精辟、抒情的真挚,这些都是考场作文制胜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