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南京白局的文化价值及传承发展

2019-05-05鹿牧

曲艺 2019年4期
关键词:方言南京艺术

鹿牧

南京白局生发于明末,是用明清俗曲及江南小调曲牌和念白串联说唱的曲艺形式,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京白局表演人数一般是一二人或三五人,一人用鼓和板,其他人用牙箸有节奏地击打瓷碟,乐队以二胡、琵琶、三弦等伴奏。因过去白局表演不收报酬,总是“白唱一局”,故名“白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传唱于南京街头巷尾的白局逐渐式微,2008年,南京白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才重新受到重视。

一、南京白局的文化价值

1.地域方言的活化石

多姿多彩的方言是曲艺阆苑百花齐放的重要保证。南京白局就是用南京话说、用南京话唱的老南京“方言仓库”。

现在较为通用的南京方言近似普通话,虽然便于交流,但失了不少韵味。而白局却要求表演者使用原汁原味的老南京方言,所以凡有志于白局传承发展者,语言关是必须要过的。

正宗的南京方言不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鼻音边音,有少量入声,声调、部分元音的发音、儿化音等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并存在很多的俚语和有音无字现象。比如:南京-lanjing、硬-èn、哥哥-guōguō、脚-jue,形容一个人讨厌叫“犯嫌”、头脑不好叫“二五”“甩”, 这就造成有些在普通话中不押韵的词,在南京方言中却是押韵的。比如俗语“红配绿,丑得哭”,“绿”读作 lù,便和“哭”押韵了。这些独特的发音在白局的说唱中被较好地保存了下来。南京白局还善用俚语、歇后语,如《我的家乡在南京》中“南京美景真是草帽没得边,顶好!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数桥》中“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打锤敲八角——给你们砸味儿的”等。这些方言俚语、歇后语的使用让白局听起来抑扬顿挫,富有情趣。细细品味,唱词间充满了老南京特有的幽默和智慧。

2.历史文化的承载者

一种艺术形态和它诞生地的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一种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蕴含其中文化的传承。白局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内南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也是时代变迁中南京人民思想意识、艺术审美、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的佐证——这一点,从传统的南京白局曲目就能很好地反映。

白局传统曲目有近百个,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歌颂喜庆吉祥的,如《采仙桃》《八仙上寿》《种大麦》等;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武松杀嫂》《乔奶奶骂猫》等;反映民俗、介绍风景的,如《金陵遍地景》《四十八段景》《普放花灯》等;唱社会新闻时事的,如《机房苦》《抢官米》《倒文德桥》等。在民众缺乏娱乐的时代,白局以其独有的艺术风貌广受群众欢迎。时至今日,这些曲目的内容多已跟不上时代。但通过它们,我们却可以了解几十年几百年前南京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对于考证历史、撰写南京地方志都是相当重要的。

3.同类研究的参照物

南京白局又有“百曲”之称,这说明其曲调丰富。其中一些历史悠久,自明清时期就流传于大江南北、秦淮两岸。白局虽自成一派,但在发展过程中,它广纳百川,接受了同时期姊妹艺术的滋养,在兼容并蓄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研究南京白局,可以为研究和它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形式提供重要的参考。

白局曲牌主要有【满江红】【银纽丝】【川心调】【梳妆台】【南京调】【剪剪花】【侉侉调】【八段景】【哭小郎】【八板】【数板】【清板】【叠板】【道情】【流水】【相思调】等,其中很多是明清时期兴盛的俗曲和清曲曲调。白局将它们纳为己用后,又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如白局【满江红】的速度快于清曲【满江红】的速度,再如【侉侉调】(又称【无锡景】【苏州景】【五更里】,在北方称为【探清水河】【照花台】【盼五更】),是一首传唱南北的时调,其名称最核心的是一个“侉”字。“侉”本是对北方人一种不太尊敬的称呼,如此可以猜测【侉侉调】是北方传来的曲牌,不过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异。也有一说是北方【探清水河】是【无锡景】流传到北方,结合当地人文风情衍变而出的,且不论谁先谁后,可见各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之相互借鉴,这也给我们考察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提供了依据。

二、南京白局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白局发展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因其自身条件的限制——传统曲目流传不广,现代曲目较少等,在走向市场时受到娱乐浪潮的强烈冲击。这是当前多数曲艺形式面临的普遍问题;另一方面,方言的变迁使得传统南京方言进一步萎縮,能听懂老南京方言者愈来愈少,更遑论可以欣赏白局者。

1.传承创新

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南京白局扎根的土壤不能变,以南京方言说唱南京文化的本质不能变,传统白局曲目曲谱的收集整理不能间断。在此基础上,白局要积极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内容和演出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近年来白局艺人们做了不少的尝试,比如新编曲目《新编金陵遍地景》《我的家乡在南京》《数桥》,专门为孩子创作的《南京娃》,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演唱的德语版《机房苦》等,均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只是白局在重新焕发生机漫长道路上迈出的小小一步,白局从业者们应该充分发挥其篇幅短小精悍的特色,延续说唱新闻的传统,将社会热点时事融入其中;也可以学习姊妹艺术,创作易于传唱和保留的中篇书目,创作当代题材、现实题材书目。表演形式上,可将传统的“坐唱”改为更有舞台表现力的“站唱”,甚至加入更具现代感的乐器、或其他音乐形式,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艺术情趣。

2.人才培养

传承离不开对青年人才的培养。目前白局的人才梯队已经出现断层,老一代白局传人如徐春华、黄玲玲等虽已年过古稀,但仍活跃在舞台上。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要想让白局这一伏枥老骥能再展骏足,科学探索建立传承人的培养方式实为当务之急。少儿是曲艺的未来,从娃娃抓起,曲艺人才梯队建设才能有根本。近年来,白局艺人和南京多所中小学校为白局的传承做了许多努力。以白局老艺人黄玲玲为例,她在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北京东路红太阳小学、金陵中等专业学校都有授课,让在校学生亲身感受了白局的魅力。她还参与了《南京·白局——金陵古调话风情》《家乡的南京白局》等教材的编写工作,力图为白局的学科化教育奉献心力。

在不断培养生力军同时,还要鼓励他们走出去,在展示白局艺术魅力的同时,通过实践、观察、积累,发现姊妹艺术的优长,发掘新的创作素材。

3.宣传推广

在现代社会中,增加曝光度是扩大传统艺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传统惯性的原因,白局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譬如“南京白局”的官方网站现在已经打不开,而其他渠道上的有关信息也更新不勤。综上来看,白局的宣传推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繼续推动白局进校园进社区。除中小学校之外,白局还应该进入大学校园,这不仅仅是宣传白局,也是为白局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大学生是一个容易接纳新鲜事物的群体,许多曲种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苏州大学邀请专业的评弹演员和研究学者开设评弹鉴赏课,至今已有15年。数千学子如此领略到了评弹的独特风采,也有很多学生因这门课而成为了评弹的忠实听众。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成立宝坻区京东大鼓传承基地,许多外国留学生因此学习并喜欢上中国的传统艺术。白局亦可尝试同南京高校合作,扩大自身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2018 年 6 月,全国高校大学生曲艺社团联盟在南京成立,这为各地高校曲艺社团展演交流、宣传推介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南京高校的白局社团可以加大与其他高校曲艺社团的交流力度,既将白局推广出去,也能开阔眼界,汲取营养,丰富自己。

作为乡土曲种,白局还应该更多地走进社区、街道,为南京市民说唱。现在很多社区都建有活动中心以方便开展公益、教育、娱乐活动, 参与者大部分是年龄较长的人群,他们对于白局更有情怀,更易接受, 白局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他们也是白局最忠实的朋友和推广者。

其次要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六朝古都南京,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南京如今倡导“文旅融合”,建成并推出了一批新的文化旅游项目,白局应该抓住时机扩大影响力。目前白局在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南京博物院等都有展示演出,每年元宵灯会上还有白局专题的精美彩灯,但这样的平台还太少。仍以苏州评弹为比照,苏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平江路,十步一书场,门口清楚地写着演出信息,音响播放着清雅的琵琶曲调。纵然是普通游客,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自然会被吸引。甚至笔者住过的苏州某酒店,地毯图案都是三弦和琵琶,这些都体现出苏州当地对于乡土文化的重视程度。反观白局,熙熙攘攘的南京夫子庙几乎看不到它的影子,老门东售卖云锦的店铺门口摆放着织锦机却听不到《机房苦》,著名的南京大牌档里演出的是苏州弹词……我们希望在白局艺人的自身努力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早日在这些地方建立白局场馆,让更多人听到白局的声音。也可以尝试开发相关的旅游纪念品,比如制作精良的打击乐器牙箸碗碟、印有白局唱词的扇子等。这不仅能给游客留下关于南京和白局的回忆,也能借由这些纪念品将南京的文化传递开来。

最后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应利用快捷的现代传播方式打破白局知名度不高的尴尬局面。如采用现场直播,或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将白局表演视频上传到抖音、火山等APP,尝试获得流量。此外,微博、微信、喜马拉雅电台等新媒体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推广平台,白局艺人们可以积极在文联、曲协等官方微信宣传最近的动态,还可以参考南京话配音的微信公众号“红南京”、南京电视台方言时事评论与谈话节目《听我韶韶》等,用白局的形式说唱时事新闻、娱乐八卦、趣闻轶事等,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南京公交地铁曾经推出白局主题的公交卡,如果可以推出白局主题车站、白局主题公交等,像南京地铁珠江路糖果车站、34 路博爱线公交,很大程度上都能够提升民众对白局的熟识度。可喜的是,2019 年春节期间,“中国日·美美与共南京云锦特别展”在非洲举行,南京云锦和南京白局同时亮相,云锦的华彩和白局的灵韵相得益彰。这次活动展现了南京的地域文化,更是白局在国外的鷇音初鸣。

当然,以上种种都与人力、物力、财力密切相关。专职从事白局的人少,收入也少,没有钱财精力去做更多演出之外的事。很多老艺人演出、教学生甚至是分文不收,只为能将自己热爱的白局传承下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更多的表演场地,将其纳入艺术基金支持的范围,鼓励其参与评奖和展演,还可以效仿苏州、扬州等地的做法,尝试将白局传承社团等纳入事业单位体制内,为白局艺人提供基本的收入保障。南京白局承载的不仅仅是地方文化,更是一代代人对南京的情怀和态度,它的传承任重而道远,我们需共同努力,不能让白局变成金陵绝唱。

参考文献:

[1] 《中国曲艺志·江苏卷》,中国ISBN 中心1996年版。

[2] 高安宁:《南京白局》,南京出版社2012年版。

[3] 《南京·白局——金陵古调话风情》,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4] 吴歌:《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 陈晗:《南京白局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6] 吴歌、万秀媚:《论南京地方曲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载《艺术百家》2006年第2期。

[7] 朱雅薇:《论南京白局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载《大众文艺》2011年第4期。

[8] 薛雷:《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探微》,载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9] 薛雷:《南京白局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15年第3期。

[10] 李为扬:《浅论“无锡景调”在我国南北方衍变的异同》,载《艺术教育》2015年第5期。

[11] 李凯:《南京白局在现代的传承和传播》,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15期。

(本文图片由徐春华提供)

猜你喜欢

方言南京艺术
南京大闯关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纸的艺术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