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感官体验”推进幼儿的艺术创作

2019-05-05曾丽敏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树干树枝感官

曾丽敏

在一次秋游中,为了寻找不同的落叶,孩子们开始观察树木。果果跑过来说:“老师,我发现那棵树灰灰黄黄的,是一棵老太太树。”随着这一发现,孩子们开始用各种感官探究起來。随后,孩子们自发地在区域活动中尝试画树。为了满足幼儿不同的表达需求,我们设计了美术区域主题活动“树”。

第一阶段:幼儿乐于绘画,但作品呈现方式单一

观察:在美工区,孩子们先在纸上画出树干,然后在树干顶端画出一团树冠,并以平涂的方式上色。但树干、树冠颜色单调,整体呈现蘑菇式的树造型。

问题:从作品中,我发现孩子对树的了解主要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在选择画水粉画时,孩子们表现的树木基本都是粗的、没有树枝,树木顶端是用线条勾勒出连成片的树荫。这点可看出他们对树枝形态的感受比较单一,是直接迁移以往简笔画的经验来画树。

调整推进:1. 营造浓厚的“树”主题氛围。首先,我将幼儿收集的树的照片张贴在主题墙上;其次,引导幼儿欣赏并讨论美工区中卢梭的作品《丛林》。2. 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探索各种各样的树。如散步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去摸一摸、抱一抱树干,感受并发现树枝、树干的形状、颜色、柔韧性等的不同。3. 我将孩子们收集来的树枝、树叶、原木片等材料投放在美工区内,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创作。

第二阶段:幼儿自主创作,但作品表达缺乏层次

观察:一周后,我看到孩子画的树干有了粗细之分,树叶出现片片的层次,色彩也有了变化,在细节表达上开始出现不同的线条。有的幼儿也尝试用不同材料与工具进行拼贴画、刮画、喷画等形式的树创作。

问题:在主题情境里通过与材料、工具互动,孩子们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他们已经有意识地在探索不同材料,尝试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进行组合创作。结合《指南》中大班孩子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一目标上,我发现孩子们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创作的作品还是较为稚嫩,缺乏层次性,工具使用、材料组合上表现单一。

调整推进:1. 区域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与幼儿共同赏析他们的作品,并思考自己的作品能否更丰富些,让孩子产生探索的内驱力。2. 开展相关的美术欣赏活动,丰富孩子的审美感知。我们会从色彩、线条、构图、技法等方面支持孩子逐步感知。活动形式以体验为主,如创设音乐情境让孩子深入体验画家作画的心情;布置作品展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与作品互动,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抓住作品中的表现特征,让孩子先与这些能表现特征的材料进行互动,再引导他们观察原来画家也是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作画,鼓励孩子们进行尝试。3. 家长配合。家长和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各种树的树杈,再分别用身体动作表现树枝的形态,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树。

第三阶段:多种感官体验,作品形式呈现多样性

观察:经过一段时间,我看到孩子们在区域中的创作热情,常常听到他们发出赞叹的声音。孩子们乐于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巨作”,从这些“巨作”中我观察到孩子选择的材料,表现形式开始多样化。作品中的树出现了前后遮挡、色彩有了深浅、叶子的形状上表现出更多细节,充满无限创意。

感受与思考:体验式的美术活动不仅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直接感受、领悟、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应做到:1. 多感官体验,激发幼儿的充分感受和想象;2. 作品形式多样化,尊重幼儿独特感受和发现;3. 适宜的互动性体验,支持幼儿个性表达;4. 多种教学情境深入体验,提升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孩子们在多种体验中,才能呈现出自信、创新的一面。

猜你喜欢

树干树枝感官
为什么树干不是方的?
猴叔叔剪树枝
树枝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没有一只鸟儿害怕树枝断裂
会跑的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