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馆”式环境创设策略研究
2019-05-05浦月娟
浦月娟
当代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普遍认为,幼儿是在特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其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外显或内隐的因素影响。创设富有美感的艺术环境能将审美文化带入幼儿与自我、自然、社会乃至整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的互动过程之中,从而使幼儿在充满艺术元素的生存环境中受到全方位的发展支持。因此,利用艺术环境对儿童实施艺术教育,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与幼儿园隐性课程实施的相关要求相契合。本文所指的艺术环境主要是幼儿园室内外公共艺术环境。那么,怎样的艺术环境才能有效丰富幼儿的感受与欣赏,促进幼儿的表现与创造呢?我通过对区域内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的调研与分析,探索幼儿园“艺术馆”式环境创设的策略,让幼儿在“艺术馆”式环境的浸润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尽情表达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一、“艺术馆”式环境创设的价值与意义
幼儿园的艺术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时时刻刻对幼儿的审美、认知、探究等能力产生着影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当教师有意识地用“艺术馆”创设的思路开展艺术环境创设时,幼儿对美的感知与欣赏更为直接与自然,更能轻松地投入表现美与创造美的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1. 促进幼儿的审美体验。良好的审美体验需要符合幼儿特点的优质媒介来支撑,当我们无法每周带幼儿参观艺术展,无法每天请艺术大师来与幼儿进行游戏时,幼儿园的廊道与墙面便成了最好的“艺术馆”与“艺术家”。教师通过艺术家系列作品的有序呈现,廊道艺术操作材料的有目的投放,让每天经过的幼儿和家长享受视觉盛宴,体验大师的创作,充分激发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加深幼儿对墙饰的色彩、构图体验,促进幼儿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2. 激发幼儿的自主表现。幼儿园的室内外艺术环境不仅承载着让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作用,同样也是激发幼儿大胆表现美的重要场所。当温馨、舒适的园所环境减少了幼儿的焦虑与不安后,教师的信任与支持让幼儿明白:他们就是环境的主人。于是,幼儿可以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幼儿园的墙面,又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或户外自然材料去表达他们的内心。自然,幼儿园的花草树木、墙壁就“愉快地和幼儿说话”了。
3. 提升幼儿的成功体验。幼儿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往往与幼儿的自我认同和他人评价密切相关,若是幼儿园的艺术环境能够成为每一个幼儿展现自我、述说自我的场所,幼儿的自我认同就会随之提升,幼儿相互间的欣赏与认同也就自然产生。于是,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裱框、上架,再配合多媒体让幼儿说说自己画中的故事,听听同伴画中的故事,欢笑声在廊道中响起,一个个成为“小画家”的梦想从此产生。
二、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的问题与思考
对于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研究,除了基于环境对幼儿产生的重要作用外,还源于当前幼儿园在艺术环境创设中发现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1. 艺术环境创设时对被欣赏作品的呈现方式缺少关注。体现为对墙面和廊道的欣赏作品的内容选择、摆放方式、空间利用以及各作品间的关联度关注不够,使得幼儿对艺术作品美的欣赏受到影响。
2. 艺术环境创设开放性不够。多数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是静态的,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照片、绘画、手工剪纸、涂料,教师很少会提供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除此之外,创设的内容大多是封闭性的,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形象为主,不具开放性,缺乏为幼儿提供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3. 创设过程中,缺少幼儿的自主参与。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的内容大多是教师收集的现有图片,创作过程中幼儿几乎零参与,因为有些教师认为幼儿创设的作品形象凌乱、不美观,会影响参观者对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忽视了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幼儿参与性原则。
基于对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价值与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转变理念,把幼儿园艺术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充分发挥其艺术审美与教育的双重功能。我们在实践与尝试中改进策略,满足幼儿模仿、探究、想象的需要,创设符合幼儿审美需求,具有动态性、可操作性的“艺术馆”式环境,给予幼儿更多艺术欣赏与体验的机会,让每一个幼儿有机会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展示自我、获得自信。
三、幼儿园“艺术馆”式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打造幼儿身边的“艺术馆”
室外是幼儿活动的广阔空间,我们应该从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个方面创设室外环境。因此,教育者要注重突出自然环境中蕴含的自然美,巧妙利用室外墙面、绿化带、沙水池等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每时每刻都能体验的身边的“艺术馆”,从而给予幼儿更多的审美空间与机会,为幼儿审美经验的积累提供帮助。
1. 根据季节创设“艺术馆”。一年四季都有其明显的季节特征,幼儿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了对四季的直观感受,故在室外大墙面创设以季节为主题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表现与创造愿望。同时,季节“艺术馆”大环境的营造也给幼儿隐性的示范,有利于幼儿积累一定的美术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创造出自己对自然界的感受。
2. 根据主题创设“艺术馆”。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教材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需要,设计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主题内容,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根据主题内容(如“我们的城市”)创设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室外艺术环境,不但能进一步引发幼儿主题学习的兴趣,也给予幼儿自主构建主题脉络,表达主题学习感受的机会。如将废旧的小面包车放在户外供幼儿创作,与沙水池结合进行城市雕塑等。因此,根据主题内容与幼儿一同创设艺术化的环境不失为一种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
3. 根据艺术家创设“艺术馆”。经典艺术作品是幼儿欣赏与感受的重要载体,幼儿可以通过观赏中西方藝术家的经典美术作品获得对事物色彩、形象和位置等方面的独特理解,在模仿与讨论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因此,幼儿园可以以艺术家为线索创设廊道环境,也可以根据艺术家的作品表现内容集中展示在环境中。当然,除了绘画作品外,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可以相互结合,创设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所环境。
(二)创造可以玩儿的“艺术馆”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学习(或思维的发展)是儿童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见,一个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必然要具备让幼儿与其“动起来”的特性,幼儿园室内公共艺术环境的创设也不能例外。艺术场馆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欣赏与感受的需求,但大多欠缺互动性,而幼儿园室内的公共“艺术馆”创设则可以通过以下小技巧让幼儿既能欣赏又能“玩起来”。
1. 提供创作小工具。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工具对幼儿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可以在廊道的玻璃护栏边为幼儿提供画笔与颜料,让幼儿随时随地进行操作与创造。也可以将墙面设计成小黑板或贴上灰砖,让幼儿可以用无尘粉笔或蘸了水的小毛笔创作。在随时随地的操作与摆弄中,幼儿逐步积累工具使用的经验,为后期运用不同工具开展创意表达奠定基础。
2. 设计创意小提示。幼儿与艺术环境的互动最初是由材料引发的,在环境设计时通过可视化、易理解的创意提示,能使幼儿的创意表现更具有目的性,也增加了同伴共同活动的趣味性。如通过图片的方式呈现玩法,通过艺术作品穿插的方式展示效果,或通过视听方式提供线索等都不失为一些好方法。
3. 降低材料结构性。在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我们发现:低结构材料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的操作需求,有利于幼儿各类经验的自主建构。在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中,高结构的美术活动材料只能带给幼儿模仿与练习,缺乏对幼儿创意表达的有效支持。因此,我们在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时,降低材料的结构性,让环境更加灵活多变。如圣诞节期间,不再购买装饰好只能供观赏的圣诞树和圣诞老人,而是在圣诞老人周围提供各种不同材质的装饰材料,让每一个幼儿获得随心搭配的乐趣。
(三)营造幼儿自己的“艺术馆”
成就感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毕加索曾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每一个幼儿的作品都应在幼儿园的艺术环境中有“一席之地”,让环境成为幼儿自己的“艺术馆”。幼儿能从作品的展示中找到自信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利用自己的作品装饰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幼儿通过观看他人和自己的作品这样一种无声的方式进行着自我认知的建构,同时也内化同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举办主题式幼儿作品展。将幼儿集中创作的主题式作品(如有关季节的作品、某一艺术家的创意模仿作品等)展示在幼儿园长长的走廊或其他大空间区域,展示时可以用画架,也可以用墙面,可以平面也可以立体,还可以凸显不同材料的创意运用,幼儿的年龄和班级可以相对集中,也可以相互混合。幼儿园既可以组织园内参观,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观摩互动。这样的作品展对于幼儿而言既提升成就感,又是一种学习和交流,打破了班級之间的界限,促进了同伴间的社会交往,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
2. 进行“会说话的画”墙体设计。园内作品展上展示的仅是一小部分幼儿的艺术作品,大部分会被放进幼儿的“作品袋”或班级外的墙面上。我们思考,若是能让幼儿在班级墙面或“作品袋”中的作品“说话”,那么幼儿在创作时的奇思妙想就能够为更多人所知晓。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操作简便的点读笔,让幼儿将创作时的所思所想说一说,再把这些有故事的作品呈现在班级外的墙面上,同步提供点读笔,使得每一幅画都说起“话”来,满足幼儿多维的表达愿望。
“艺术馆”式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体现的是教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对艺术领域实践的思考,尤其是充分意识并发挥了环境对幼儿在艺术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上的积极影响。当幼儿每天与环境进行交流,每天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他们对环境的自主权被进一步激发,他们愿意自主设计幼儿园的墙、窗、花园,他们有能力利用各种材料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装饰日常的幼儿园环境。可见,幼儿园“艺术馆”式环境不仅能促使幼儿以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形成感受艺术、观察艺术、体验艺术的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