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严厉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的建议

2019-05-05王振中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保健品关心商家

王振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老年人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巨大,助推了保健品市场的发展。然而,在市场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如老年人因购买虚假保健品被骗巨额财产、老年人迷信虚假保健品而贻害健康或贻误治疗、老年人去世后子女发现满屋保健品等新闻层出不穷。近期的权健事件更是轰动全国。

类似现象在上海各区并不鲜见,各类打着保健品销售或健康体验、咨询的商家不在少数,这些门店的主要顾客是老年人。针对这些门店的投诉时有发生,相关部门也开展过一些执法,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多数商家“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这些商家的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只涉及商贸或咨询类,而实际经营却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或虚抬价格或虚夸功效或虚假销售伪劣产品。在手法上,有打“亲情”牌,有打“专家”牌,有打“促销返利”牌,也有打“旅游度假”牌的,方式不一而足,盯紧老年人的钱袋子,并不真正关心老年人的健康。

二、深谙老年人心理。人步入老年后,各种身体机能逐渐退化,难免有些这个不好那个不舒服。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诱导老年人“对号入座”,夸大保健宣传,很多老年人往往上当受骗;利用有些老年人占小便宜心理,送柴米油盐等小礼品组织听课,许诺旅游送奖等组织外出,在“授课”和外出途中“洗脑”售卖;有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怕孤独的心理,“嘘寒问暖”迎合老人,让老人有胜过亲人的错觉,很快抓住“老人心”,从而向其销售虚假保健品等。

三、执法的常态长效还未跟上。通过日常巡查和群众投诉举报,相关执法部门有一些执法行动,但总体上,力度不如无证无照专项整治和拆违控违专项整治等大。

四、家庭和社会对老年社会到来后的应对措施还跟不上。子女少、子女忙于工作而忽视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让老年人相对孤独;社会越来越重视老年人工作,但整个投入和关爱程度还不及对幼儿,而且对老龄化社会的“适老”工作方法的转变还不够。

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于“乱象”,唯有重拳出击才能在短期内有效遏制。建议市政府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具体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涉及非法行医的,由卫计委执法;涉及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打击;涉及其它部门的,按相应权责对应。执法结果的运用可结合征信“黑名单”、曝光等多头运用,联席会议制度要明确标准,摸清存量,严打增量,定期推进,持续执法,还市场一片清静。

二、鼓励群众监督。一是增强宣传氛围。结合各类宣传场合,利用好老年活动中心、生活驿站、农村“四堂间”等阵地,扛起健康科普大旗,传导正确的健康知识、养生方法。对于虚假信息要及时曝光,执法结果要及时让公众知晓。二是实施举报奖励机制。可参考食品安全(或无证餐饮)举报机制,发动全社会参与。

三、营造家庭关心,社会关爱的敬老、爱老氛围。倡导好的家风家训,子女要多关心陪伴老人,消除老人的孤独感。社会要创造更多的为老设施,尤其是老年人可交流、可看护的场所,结合运用科技智慧手段,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健康更有質量。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保健品关心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热门调查
九旬老人砸200万元买保健品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关心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