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季豆疫病的发生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2019-04-30王殿勇杨军明广增

科学种养 2019年4期
关键词:水浸真菌性豆荚

王殿勇 杨军 明广增

四季豆疫病有2种,一种为细菌性疫病,另一种为真菌性疫病,分别由2种病原菌造成,发病症状有相似之处,但防治方法不同,生产中不少菜农因不能准确识别而造成防控不力、病害流行,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2种疫病的症状区别和发病因素,并提出绿色防控技术,供菜农参考。

一、发病症状

1. 真菌性疫病

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和豆荚。茎基部发病,呈暗绿色水浸状,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展缢缩变褐色,茎基部以上折倒枯死。叶片染病,表面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斑块,湿度大时病斑扩大,其上产生零星白色霉层。豆荚染病,其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斑块、稍内陷,后软腐,遇阴雨天气湿度大,病斑上长出零星白色霉层。

2. 细菌性疫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豆荚。叶片受害,叶缘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呈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薄、半透明,天气干燥时易脆裂,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相连如火烧状,叶片枯死。茎蔓发病,呈褐色溃疡型凹陷条斑,绕茎1周后上部枯死。豆荚发病,产生红褐色不规则稍凹陷斑块,发病严重时豆荚萎缩。在阴雨潮湿环境下,叶、茎、豆荚的病斑上常常分泌黄色菌脓。

二、发病因素

1. 真菌性疫病

由疫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隨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翌年条件适宜时可借气流、雨水、灌溉水等传播流行。温度在25~28℃,阴雨连绵、潮湿或棚内湿度大时,病害流行严重。此外,连作、土质黏重、浇水过勤,田间或棚内排水能力差,容易导致病害发生;栽植密度过大,株间郁闭、不通风、不透光也可造成病害暴发、流行。

2. 细菌性疫病

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型,主要在种子内潜伏越冬,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带菌种子萌芽后,病菌侵染子叶,产生病原细菌,通过雨水、风力、昆虫、田间农事操作等传播,从植株气孔侵入。高温高湿是主要发病因素,棚室栽培通风不良、棚室内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露地栽培夏秋季阴雨连绵、闷热常导致病害暴发、流行。田间粗放管理、重施氮肥、排灌不及时、虫害严重、长势弱等均有利于病害流行。

三、绿色防控技术

1. 真菌性疫病

①实行轮作。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②种子消毒。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

③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基肥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 000千克/亩,结荚期根据生长情况和采摘次数追施嘉美内钾德或海洋之星15千克/亩,同时冲施嘉美红利400克/亩活化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强化吸水吸肥能力,增强植株免疫力。科学排灌水,干旱时适当小水浅灌或滴灌,防止大水漫灌,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积水。清洁田园,生长季节及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源。

④调整种植密度。避免种植过密,保证田间或棚室栽培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小气候空气湿度。

⑤药剂防治。防治疫病关键是在雨季到来之前的5~7天施药,每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实践证明,采用灌根与喷雾相结合效果更佳。一般每穴灌药液200~300克,如采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1 000倍液灌根、800倍液喷雾,采用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600倍液喷雾,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500倍液喷雾等。

2. 细菌性病害

①健身栽培。选择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与非豆科作物如白菜、菠菜、葱蒜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及时期。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根据土壤墒情排灌水,保证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其抗性。生长期及收获后及时清理菜园病残体,减少侵染源。

②种子处理。播前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种子后播种。

③药剂防治。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100万单位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施1次,连防2~3次,以上药剂轮换使用,防治效果较好。

(作者联系地址:王殿勇  山东省郓城县农业局  邮编:274700;杨  军  郓城县李集镇政府  邮编:274700;明广增  郓城县林业局  邮编:274700)

猜你喜欢

水浸真菌性豆荚
豆荚儿,嘭!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叶保卫细胞的影响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富硒温泉水浸足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聚焦探头水浸检测下的频域合成孔径聚焦技术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