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盆底肌还好吗
2019-04-30蔡云朗李嘉
蔡云朗 李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盆底肌。它位于人的骨盆底部,像吊床一样托住人的腹部子宫、膀胱、直肠等器官。承载着人体几乎70%的重量。妈妈生孩子时更是少不了盆底肌的功劳。但生完孩子后盆底肌会变得又松又坠就如被吹大的气球瘪了气,短时间内很难回到之前的弹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随之而来。
盆底肌 “生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大部分源于妊娠和分娩。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30%的女性在分娩后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约45%的产后妈妈被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所困扰。病情严重时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运动时,均会有漏尿等症状。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不要命但是难以启齿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甚至被称为“社交癌”。
盆底肌 “生病”有啥症状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尿频、小腹坠胀等症状,但是随着松弛度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产后妇女或者老年妇女,会出现尿失禁、粪失禁、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诱发盆底肌“生病”的因素
①分娩过程中对产程处理不当;②分娩过程中孩子太大;③生孩子次数多;④慢性咳嗽;⑤长期重体力劳动;⑥长期便秘;⑦衰老。
超声检查盆底肌
如何了解自己的盆底状态?可以做个盆底超声检查,动态监测盆底状态。超声探头经会阴对盆底进行扫查,在动态的状态下,全方位了解盆底状态。通过四维实时重建技术,判断肛提肌裂孔的面积、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有无损伤断裂,不仅可用于评估盆底结构及功能状态,还可为产后康复等治疗效果评估提供证据。
盆底超声检查是产后妇女“必备检查”之一,可以检查分娩中盆底肌肉损伤情况,如果出现产后尿潴留、产后尿失禁、骶尾骨疼痛,耻骨联合分离等更需要通过盆底超声检查来诊断。
盆底超声检查常用于妇科门诊中,慢性盆腔疼痛,反复阴道炎,子宫内膜菲薄引起的不孕肥胖、腹肌分离,阴道松弛,性生活不协调,各类尿失禁,轻、中度阴道前后壁膨出,轻、中度子宫脱垂等疾病的诊断都需要超声检查的帮助。还用于某些肛肠科疾病检查中。
盆底超声检查无辐射、无创伤,可多次检查且重复性高,可动态观察图像清晰,检查准确性高。为了影像显示更清晰,在检查前应该排空大、小便,避免腹部气体太多,避开经期检查。
对盆底肌认识的误区
误区1:只有顺产的人才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错!孩子通过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盆腔的组织韧带出现松弛。如果产程拉得很长,或者分娩的孩子过大,对产道可能造成损伤。当然,不是所有的顺产都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虽然剖宫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低一些,但由于孕育过程中,盆底长时间承受胎儿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韧带也会松弛。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诱因,也会诱发盆底障碍性疾病。
误区2: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不需要治疗。
错!产妇产后会有自我康复的过程,但是分娩会对盆底造成一定的损伤。为了尽可能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应该进行产后康复训练。如果盆底损伤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就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误区3:老年女性出现盆底功能障碍难以恢复。
错!很多老年女性总以为年纪大了,盆底已经松垮,无法治疗。实际上,老年女性的盆底疾病,恢复困难,但是可以通过微创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帮助缓解。
预防盆底肌“生病”
预防或减缓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糾正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
2.避免重体力劳动、拎重物等。
3.发现问题,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程守勤、刘 敏 整理)(编辑 林 妙)
(投稿邮箱:32317945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