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江苏经济健康运行

2019-04-30聂振平

群众 2019年7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监管金融

聂振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從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领域中重大风险的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今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讲话上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对坚决打好重大风险攻坚战作出具体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2017年以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攻坚战,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地方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工作力度,排查整治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企业违规经营风险,积极化解大型企业债务风险。经过整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良好开局,全省非法集资案件连续多年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案均金额和涉及人数实现双下降;法人类P2P机构运营数量和业务规模大幅双降,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进一步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良好,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持合理水平,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也要看到,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背景下,金融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是债务风险处置压力较大。随着融资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前期盲目扩张、高负债经营的企业正被迫降杠杆,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交织叠加,其中民营企业资金链压力更为显著。二是个别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隐患突出。部分高风险机构资产质量及拨备等指标仍低于监管要求,风险抵御能力不足。三是非法金融活动处置压力依然较大。此外,民间高利放贷活动较多,极易转化为现金贷、套路贷等非法放贷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金融大省,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讲话精神,坚决打好下一阶段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按照“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的战略战术指引,明确工作重点,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坚持底线思维,积极稳妥化解高风险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强化监管责任,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具体来讲,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握“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必须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当前江苏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阶段,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稳妥降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杠杆率,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精准对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着力缓解创新企业、小微企业、“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二是讲究“战术”。一方面,集中力量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切实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坚决遏制违法犯罪活动高发频发态势。强化源头治理,将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机制长期化、制度化,严格审查“类金融”企业注册登记,全面清理非法金融广告资讯发布,建设完善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系统,持续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精准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群防群治。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打早打小,对一般工商企业乱办金融的查处端口前移,及时查处监测预警中发现的线索苗头。另一方面,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严防风险积累扩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企业降杠杆和防风险主体责任,指导债权金融机构“一企一策”接续各类融资。支持地方政府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出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进行纾困,协调采取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依法处置不良资产等方式尽快化解风险。对高风险金融机构,做好处置预案,对于采取自救措施能够维持经营的,尽量通过柔性方式化解风险;自救无法维持的,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尽量通过重组减少损失,降低市场冲击;不具备重组条件的,依法退出市场。

三是做好“战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化思维,完善跨地区、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为打好攻坚战提供法规政策保障。继续推进地方金融立法,抓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矛盾,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层面明确地方金融活动的准入、地方金融监管、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的机制,确保依法监管、依法防范、依法处置。完善健全地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指导下,提高地方金融稳定工作的领导协调层级,适时建立地方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既要加强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也要加强经济管理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合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清发展和监管职责,优化整合县域金融监管资源,推动监管力量向一线倾斜,严把市场准入,完善监管制度,消除监管空白,确保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形成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导向。

(作者系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王 婷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监管金融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