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文化自信
2019-04-30张晨
张晨
当天际的那一轮明月再难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当牛郎织女的故事再难勾起人们对爱情的向往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传统文化去了哪里?
现如今,圣诞树上的装饰正嘲笑茱萸;奇形怪状的万圣鬼脸正鄙视举杯邀明月的李白;热闹的团圆饭也被一只来自感恩节的火鸡扰得七零八落。沉默不行,忍耐更不行,只有坚定地站出来,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我们的千年历史的积淀,才不至于一朝凋落,归于泥土。
何不让圆月的光辉再次照亮华夏子孙的眼眸,让“子曰”“诗云”再次唤醒炎黄儿女的耳膜?天边的那轮明月下,有李白望向故乡的目光,有李煜独对梧桐的叹息,有易安默立西楼的身影,有东坡夜游赤壁的轻舟。在方块字记载着的“子曰”“诗云”里,雎鸠在河边自由地唱着情歌,采桑女挎着篮筐行走在阡陌之间,赤膊的先民们唱着劳动号子将伐倒的檀木放置在河岸上……
中国人,像墨一样自敛,中国传统文化也同墨一般深沉。我们可以透过那浓浓的墨迹,望见王羲之酒后挥毫的身影,随魏晋名士们走进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看那清流急湍、流觞曲水,近距离感受他们洒脱的心、通透的情。
中国传统文化,从百家争鸣到三教归一,却并不单调,而更像七彩的霓虹、五色的云霞。如果将其绚烂的光影投射在王希孟的画布之上,一勾一点都错落有致,一涂一抹皆百态千姿。有限的空间里容纳了无穷无尽的山川原野、市井巷陌和花鸟虫鱼。
在西方节日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汉唐传统,外来文化一点又一点地侵蚀着中华国学的今天,我们要知道,不顾一切地固守传统绝不是制胜法宝,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排外只会重蹈覆辙。
若要生存,先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想发展,还得自力更生,求实创新。从西方文化中汲取先进成分,并将其运用到自身发展当中去,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
当我们用一种崭新的方法演绎传统时,将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打开电视机,你会看到:《中国诗词大会》勾起了人们对平仄声韵的向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激起了人们对书写汉字的热情,《成语英雄》让人们感受到了那短短四個字中的丰富意蕴,《汉语桥》联结起了中国与世界的脉搏……面对这一切,我们还能说中华文化衰落了吗?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被铜锈覆盖了的黄钟大吕,只要你用心清洗,时代之重锤必将使其重新轰鸣,声震万里。
【作者系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8届文科实验班学生】
点评
这篇文章在立意上并没有很明显的独到之处,全文的主旨句“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被铜锈覆盖了的黄钟大吕,只要你用心清洗,时代之重锤必将使其重新轰鸣,声震万里”可以归结为六个字:重振文化自信。这六个字在作者笔下因大段生动鲜活的描写而大放异彩,引人共鸣。比如,作者对西方文化挤压我国传统文化之态势的描写:“现如今,圣诞树上的装饰正嘲笑茱萸;奇形怪状的万圣鬼脸正鄙视举杯邀明月的李白;热闹的团圆饭也被一只来自感恩节的火鸡扰得七零八落。”再比如,作者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倾情讴歌:“天边的那轮明月下,有李白望向故乡的目光,有李煜独对梧桐的叹息,有易安默立西楼的身影,有东坡夜游赤壁的轻舟。在方块字记载着的‘子曰‘诗云里,雎鸠在河边自由地唱着情歌,采桑女挎着篮筐行走在阡陌之间,赤膊的先民们唱着劳动号子将伐倒的檀木放置在河岸上……”再比如,作者对汉语文化复兴景象的热情描写:“打开电视机,你会看到:《中国诗词大会》勾起了人们对平仄声韵的向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激起了人们对书写汉字的热情,《成语英雄》让人们感受到了那短短四个字中的丰富意蕴,《汉语桥》联结起了中国与世界的脉搏……”当读者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不禁为作者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逼真的景象而沉醉神往,而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