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类文章阅读
2019-04-29邱智杨红樱
邱智 杨红樱
【锁定考点】
1.提取、归纳论点;2.分析、概括、补充论据:3.梳理论证思路;4.辨析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5.赏析议论文的语言;6.阐发自己的观点。
【新题演练】
(一)《无论一个人干哪种事业,都需要四个条件》阅读
①朋友,你问我一个青年应该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做努力进修的根据。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笼统地回答,因为人与人在环境、资质、兴趣各方面都不相同,我们不能定一个刻板的公式来适应每个事例。不过无论一个人将来干哪一种事业,我认为他都需要四个条件。
②头一项是运动选手的体格。
③我把这一项摆在第一,因为它是其他各种条件的基础,我们民族对于体格向来不很重视。无论男女,大家都爱亭亭玉立、弱不禁风那样的文雅。尤其在知识阶级,黄皮刮瘦,弯腰驼背,几乎是一种共同的标识。说一个人是“赳赳武夫”,就等于骂了他。我们都以“精神文明”自豪,只要精神高贵,肉体算得了什么?这种错误的观念流毒了许多年,到现在我们还在受果报。
④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人,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智力低下。就智力说,我们比得上世界上任何民族。我们之所以不如人者,全在旁人到六七十岁还能奋发有为,而我们到了四十岁左右就逐渐衰朽;旁人可以有时间让他们的学问、事业成熟,而我们往往被逼迫半途而废;旁人能做最后五分钟的奋斗,我们处处显得虎头蛇尾。
⑤一個身体羸弱的人不能是一个快活的人,你害点小病就知道。也不能是一个心地慈祥的人,你偶尔头痛、牙痛或是大便不通,旁人的言动笑貌便显得分外讨厌。如果你相信身体羸弱不妨碍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援甘地为例,那我就要问你:“世间数得出几个甘地?而且甘地是否真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羸弱?”
⑥一切道德行为都由意志力出发。意志力薄弱的人都懒,懒是万恶之源。就积极方面说,懒人没有勇气,应该奋斗时不能奋斗,遇事苟且敷衍,做不出好事来。就消极方面说,懒人一味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经不起恶势力的引诱,惯欢喜做坏事。懒大半由于体质弱,燃料不够,所以马达不能开满。“健全精神宿于健全身体”,身体不健全而希望精神健全,那是希望发生奇迹。
⑦其次是科学家的头脑。
⑧生活时时刻刻要应付环境,环境有应付的必要,就显得它有困难、有问题。所以过生活就是解决环境困难所给的问题。
⑨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法都须遵照一个原则,在紊乱的事实中找出一些条理秩序来。这些条理秩序就是产生答案的线索。好比想要侦破一个案件,你第一步必须搜集有关的事实。没有事实做根据,你无从破案:有事实而你不知怎样分析、比较,你还是不一定能破案。
⑩会尊重事实,会搜集事实,会找出事实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家的本领。要得到这本领,你必须冷静、客观、虚心、谨慎,不动意气,不持成见,不因个人利害打算而歪曲真理。
⑾合理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世界之所以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科学家的头脑,见理不透。比如说,社会上许多贪赃枉法的事,做这种事的人都有一个自私的动机,以为损害了社会,自己可以占便宜。其实社会弄得不稳定了,个人绝不能享安乐。所以这种自私的人还是见理不透,没有把算盘打清楚。
⑿再次是宗教家的热忱。
⒀“过于聪明”的人(当然实在还是聪明不够)有时看空了一切,以为是非善恶悲喜成败反正都不过是那么一回事,让它去,干我什么事?他们说:“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
⒁人人都希望旁人做周公孔圣人,于是安邦治国平天下就永远是一场幻梦。宗教家大半盛于社会紊乱的时代,他们看到人类因罪孽而痛苦,心中起极大的悲悯,于是发下宏愿,要把人类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⒂古往今来许多成大事业者虽不必都是宗教家,却大半有宗教家的热忱。他们见得一件事应该做,就去做,就去做到底,以坚忍卓绝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百折不回。
⒃最后是艺术家的胸襟。
⒄自然节奏有起有伏,有张有弛,伏与弛不单是为休息,也不单是为破除单调,还是为精力的生养储蓄。
⒅科学易流于冷酷干枯,宗教易流于过分刻苦,它们都需要艺术的调剂。艺术是欣赏,在人生世相中抓住新鲜有趣的一面而流连玩索;艺术也是创造,根据现实世界而又超出现实世界,刻绘许多可能的意象世界出来,以供流连玩索。有艺术家的胸襟,才能彻底认识人生的价值,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才可以随处吸收深厚的生命力。
⒆我们一般人常困于饮食男女、功名利禄的营求,心地常是浑浊的,不能清明澈照;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来,常是在不满足的状态中,常被不满足驱遣做无尽期的奴隶。名为一个人。实在是一台被动的机械,处处受环境支配,做不得自家的主宰。
⒇所谓艺术家的胸襟就是在有限世界中做自由人的本领。有了这副本领,我们才能在急忙流转中偶尔驻足做一番静观默索,做一番反省回味,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庄严,朝内可以看出人心的伟大。
(21)如果一个人具备这四大条件,他就不愧为完人了。
(22)我并不认为他是超人,因为体育选手、科学家、宗教家、艺术家,都不是神话中的人物,而是世间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以往有许多人争取过这些名号,人家既然做得到,我们就没有理由做不到。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朱光潜/文,选自《发现》2018年第1期,有改动)
1.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干好一种事业,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指什么观念?
(考查学生对指示代词的理解情况。答题时要注意结合上文。筛选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梳理、概括。注意表述内容的完整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注意对论证方法的分析,并注意本段内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第⑤、⑥段的内容,说说你对“健全精神宿于健全身体”的理解。
(一要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宿于”。把握“健全精神”与“健全身体”的关系;二要结合第⑤、⑥段论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注意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以及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为第⒂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
(结合“他们见得一件事应该做,就去做,就去做到底,以坚忍卓绝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百折不回”,列举名言警句、诗词名句或中外名人事例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艺术家的胸襟”有怎样的作用。
(注意从相关段落中筛选主要信息,然后结合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整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举甘地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甘地就是一个身体强健的人,而只有身体强健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B.作者列举有人贪赃枉法的例子,指出这些人没有科学家的头脑,没有把问题想清楚。从反面证明了具备科学家的头脑的重要性。
C.我们这些普通人之所以没有艺术家的胸襟,是因为我们常常被种种营求和欲望束缚、支配着,因此我们要大胆抛开这些。
D.作者希望人人都要有一份坚定的宗教信仰。
(二)《耐心成就人生之美》阅读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心。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就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个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竞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事务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不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從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能否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时间的长短,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他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他竞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拉,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儿。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的锤炼和对品质的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徐文秀/文,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有删改)
1.本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2.请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概括本段内容,理清本段与上下段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分析本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产生的表达效果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找出第④、⑤、⑥段中的分论点。)
4.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注意既要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又要结合自身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从“先生之风”谈起》阅读
①2018年10月,松江二中与黄浦区丰子恺研究会联合举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丰子恺先生诞辰12()周年”纪念活动,西泠印社创社115周年暨“先生归来——吴昌硕和他的时代”系列活动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启幕。由此想起前些年,一部十集纪录片《先生》令隔代不相逢的后生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先生之风”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之一。
②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一种修为,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标识,体现了在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对先生这种社会身份的认同与尊重。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曾深情地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谓先生精神?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李叔同虽然皈依佛门,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为宣传抗日到处奔走,募捐筹款。蔡元培当年在法国从事学术研究时接到邀请,便马上赶回祖国,后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终成中国高等教育之开路先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生们的这些作为显示出以社稷利益为上的高风亮节、以百姓福祉为重的良知德行。
③先生。是文化践行的领军者、知识传播的师表、理想追求的楷模。如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把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毕生致力于办平民学校,不屈不挠、知行合一,终成一代人民教育家。立德、立功、立言正是先生的标识。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真知灼见。对先生们所做到的这些,我们应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
④在我们民族的知识、信仰、思想谱系中,与先生最接近的一种角色,也许就是老师了。韩愈将“师者”定义为“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陶行知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是对韩愈“师说”定义的补充。“时代楷模”黄大年为重大科研项目呕心沥血,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科研精英团队,被人们尊为“纯粹的知识分子”。复旦大学教授钟扬踏入青藏高原16年,取得了累累硕果,并带出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他留下的“种子精神”,正是先生精神的生动写照。
⑤在通往未来的征途上,我们要传承先生风范,弘扬先生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琪森/文,选自《文汇报》2018年10月22日,有改动)
1.作者为什么说“‘先生之风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之一”?
(注意梳理文章思路,筛选出表达作者观点的相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③段中畫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作用”,要结合论点,规范答题语言。)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把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新中国的航天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下面一则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补充到文章中,你认为插入哪一段比较合适?请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材料]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他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他在狱中曾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壮怀激烈的诗句。
(注意分析材料与文章中各观点之间的关系,找出它所论证的分论点,并指出两者的一致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李叔同虽然皈依佛门,但仍然牵挂着国家,他为抗日募捐筹款,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B.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正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他不愧为追求理想的楷模。
C.韩愈对老师的定义是“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就是具备“先生之风”的一类人。
D.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不仅扎根青藏高原,还培养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他身上具备先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