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视域下高校排球“归类”教学模式研究

2019-04-29谢颖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归类

谢颖

[摘要]排球作为高校大众运动项目之一,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为了提高高校排球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排球运动氛围,笔者对当前高校排球教学中存在针对性不强、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实验性研究,由此设计出一种新的以因材施教思维为指导的“归类”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使高校排球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其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欲望。因此,“归类”教学是一种科学有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等院校排球课“归类”教学模式实施方式

课题:陕西省体育局课题《陕西省排球队伍重塑与人才梯队建设方案研究》(课题编号:16027)。

当前,排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之一,仍然沿用传统的统一化、标准化、模块化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仅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价值,甚至还使学生产生了厌恶、抵触情绪,从而极大地弱化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排球学习与教学经验,设计出一套新的“归类”式排球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由此检验该教学模式的实际价值。

“归类”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根据“归类”教学模式的要求,笔者将所带班级的120名学生随机分成60人的实验班和60人的对照班两大组。然后,根据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两个指标,把实验班中的60人分成A(优秀组)、B(良好组)、C(一般组)三个不同层次的组别进行“归类”教学。在随后的排球课上,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即不考虑学生的排球基础、身体素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因素,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统一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教学活动。而实验班则在“归类”教学过程中采取动态化管理,如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课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将学生分为A、B、C三组

首先让学生对正面双手传球的概念与技术要领有一个基本认识,然后运用原地流水作业的方式,让实验班中的60个学生轮流做正面双手传球动作,并将此作为A、B、C三个不同组别的分组依据。能够传球20个以上的学生归为A组;能够传球20个以下、15个以上的学生归为B组;而传球15个以下的学生则归为C组。A组和B组的学生由小组长带到其他场地练习特定的传球技巧或者是进行自主巩固活动。

这次分组并不是固定的,还会根据学生对每节课训练内容的掌握程度灵活地调整。比如某一学生最初因为传球不好而被分到了C组,但随后发现其垫球技术优秀,因此,在垫球课时可将其归入A组或是B组。有的同学在传球课中进步较快,表现十分优秀,也可以马上转入A组或者是B组。与此相对,在排球训练过程中,若发现有的学生进步较慢,达不到相应组别的技能水平,也应将其立刻转入下一层次组别中。这种灵活多变的流动性归类,不仅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增强了学生排球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重点辅导C组

在明确了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课的归类之后,教师可以先将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均一般的C组作为教学重心,按照讲解示范、徒手模仿练习、自抛自传练习、连续自传练习、正面双手对传练习等顺序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传球技巧。

3.A、B两组自主练习

在A组和B组的排球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两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正面双手传球技巧,因此,教师可以指定每组的小组长作为负责人,进行自主练习或者是自主比赛。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训练内容、训练方式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达到更高的排球训练效率,更好地实现排球学习目标。同时,这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具体体现。

4.组间灵活调整

教师安排了A组和B组的训练内容、训练模式之后,再巡回到C组进行检测活动,将进步较快、技术水平达到A组或者是B组的学生轉移至相应的组别;对进步较慢的学生加强指导力度。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松对A组和B组的指导与监督。

5.A、B两组进行比赛

在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在A组和B组内分别安排组内正面双手传球比赛活动,并且让C组进行现场观摩。一方面能够大大增强A组和B组的竞争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激发C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是让其从中领会优秀学生的传球技巧。

结果与分析

1.“归类”教学模式提高了排球课五项基本技术的训练效果

通过对比调查数据可知,在正面双手传球训练活动之前,两个班120名学生的五项基本指标合格率基本相同,相差不超过3个百分点,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充分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拥有一致的排球基本技术或者是大致相同的排球运动水平。在随后一个学期的正面双手传球训练过程中,实验班采用“归类”的训练方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最终统计两个班学生排球五项指标合格率时发现,对照班学生的正面双手传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双手发球、四号位扣球、拦网这五项指标的合格率比原来提高了41.4%、40%、45%、35%、31.7%;实验班学生的合格率提高了56.6%、58.4%、58.3%、56.7%、55%。相比而言,实验班学生合格率增长得更快,说明“归类”教学模式效果明显。

2.排球比赛结果充分体现了“归类”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实验班在发球、扣球、拦网方面的得分为48、96、29,在此过程中仅仅有7次失误,呈现出较高的成功率;对照班各项指标的得分为21、66、15,失误高达18次,不仅总分低于实验班,而且失误率也远远高于实验班。这充分说明,“归类”教学模式在实验班中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排球技战术水平与实战竞技能力,从实战比赛的角度再次印证了“归类”教学法在排球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要明显优于传统统一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教学法。

3.学生的排球训练兴趣在“归类”教学课堂中明显提高

在教学评价中,实验班所获得的“教学方法很好”“良好”的评价为72.6%和23.1%,明显高于对照班的12.1%和55.4%,说明学生对“归类”教学模式十分满意。学生对实验班“教学内容新颖、丰富”的评价为67.4%,几乎是对照班32.3%的两倍之多,说明学生对“归类”教学模式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比较满意,能够从中接触到新颖的内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和满意率也直接导致实验班学生在教学效果上的显著进步率为42.1%,远远高于对照班的18.9%。以上评价结果充分说明学生的主观感觉与所采集的排球五项指标统计结果以及两个班的排球比赛结果是一致的。综上可知,“归类”教学模式在排球课中能够实现因材施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

研究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归类”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归类”教学模式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排球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差异化、动态化、灵活性的分类,随后设计出不同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排球训练需求和个性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对排球训练的自信心和兴趣,由强制性地“为了学分而学”转变成主动地“为了兴趣而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排球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了传统排球训练课堂中“学不会”与“学不到”的现象,创立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竞技类体育运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2.“归类”教学模式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归类”教学模式在排球教学中明显地呈现出灵活性特征,它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即时评价,如果学生的进步比较明显,符合高层次小组技能水平,就可以随时进入更高级别的学习小组中;如果较高层次小组的学生学习效率低,或者是出现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的情况,则也会随时被转入低级别的小组中。这种不同层次小组间的升降制度,一方面会给高级别小组学生带来强烈的荣誉感,同时也有无形的压力,防止其产生自我满足的不良心态;另一方面该制度也给低级别小组学生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激发其为了自尊、荣誉、兴趣而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由此在整个班集体内营造出一种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3.“归类”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并树立终身体育观

面对排球水平参差不齐的众多学生,“归类”教学模式呈现出兼容性特征,充分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置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以适应其学习能力。这不仅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排球学习目标,而且使其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其体育学习与体育运动的信心,从而为树立终身体育观奠定基础。

4.“归类”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一,教師需要根据排球课的训练内容,依据学生现有的排球水平、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且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学生在不同小组之间流动,形成一个灵活、流动的小组机制。第二,教师要能够为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排球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排球训练效率和训练质量。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措施或制度提高学生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学生在高层小组与低层小组间的流动、小组间的排球训练展示、小组间的排球比赛等,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训练。因此,“归类”教学模式的实施还能够大大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归类”教学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理念基础上的一种排球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的排球训练需求,增强其学习排球的兴趣,同时,小组之间的差异化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灵活应用“归类”教学模式,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铁成:《现代排球教学与训练方法设计教程》,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五平:《排球速成教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周红律:《体育教学模式在排球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21-24页。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体育部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归类
整式乘法常见题归类解析
数列易错点归类剖析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不等式“易错题归类剖析”
统计易错题归类剖析
圆锥曲线易错题归类剖析
集合易错题归类剖析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2014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