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对艺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2019-04-29王珠珠
王珠珠
[摘要]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是艺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对于艺术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创作以及文化传承、地方服务等方面有重大意义。美术考古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一个社会或一个区域历史文化的传统及特征的一种手段。高校只有以美术考古的研究方法认真梳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教学,才能在学科建设中合理定位、打造优势,才能办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美术考古地域文化研究学科建设
引言
美术学属于艺术学的一级学科,考古学属于历史学的一级学科,而美术考古学目前是考古学中的一门三级学科,是以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美术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进行美学的分析和研究。美术考古学和美术学、考古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与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哲学等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史属于艺术考古史的一个内容,研究的重点是美术学而非历史学的相关问题。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的区别在于美术史研究的重点是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而美术考古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或一个区域历史文化的传统及特征,所以,美术考古学具有传统视觉文化研究和区域艺术研究的性质。视觉文化研究与区域艺术研究实际上就是利用考古学与美术学共同研究人类历史上(及区域历史上)所产生的具有视觉艺术价值的物质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本地区特有的生态、传统、民俗、习惯等,是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及文明表现,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的地域文化主要有中原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等。有学者认为,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在不同历史阶段内具有鲜明特色的考古学文化,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及特点离不开美术学与考古学。
美术考古学是视觉文化研究与视觉艺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视觉文化研究与视觉艺术研究是美学研究领域的两大重要内容,二者直接影响了美术学与考古学的发展,并将美术考古学提升到学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针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高校,从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出发可以构建新的专业与学科方向。虽然这些新的专业与学科方向仍是基于图像学研究基础上的视觉文化研究,但研究的手段更为丰富,与以往美术学研究方法有所不同的是含有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如包括田野考察、文物、历史图像与文字研究。这些考古资料与文献相互联系、彼此交叠,共同形成了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对地域文化的情感。
在藝术院校中,一般将美术考古专业构建在美术史研究方向的框架中,但由于受时代发展及学科建设多样性、高校专业建设多样性的影响,视觉文化研究面临重要的转型。基于此,许多院校成立了人文学院,美术考古学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中央美术学院有从本科至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大学艺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目前只有美术考古研究方向。
高校将本科教学与美术考古学相结合,融入时代需求与国际化视野,在已有专业和学科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诸多新的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学院在人文学院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三个新的研究方向:第一,针对图像产生的时代文化生态研究,即“视觉文化研究方向”;第二,针对城市进程和当代公共艺术创意及管理体系的“艺术策划与行政研究方向”;第三,针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民俗学研究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将考古学融于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建筑学以及艺术学等学科中,对这些学科下的绘画专业、设计专业、美术史论专业等的本科教学意义重大。
地域文化研究是打造高校学科方向与专业特色的重要因素
艺术的产生基于特定的视觉环境与文化心理,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可产生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形式。三秦大地独特的地域条件形成了陕北、关中以及陕南不同的文化特征,也造就了这些区域中的高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内容和研究方向,如:延安大学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宝鸡文理学院的“周秦文化研究所”“关陇民间美术研究所”“陕西方言研究所”、咸阳师范学院的“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西安美术学院的“周秦汉唐考古研究所”“中国传统美术与西部美术研究中心”“新中国美术研究所”“黄土画派研究所”、陕西理工大学的“汉水文化研究科普基地”等。这些科研基地的建设都以学院的历史沿革与地域文化特色为基础,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美术考古的方法,形成的学术成果彰显了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也更好地发挥了高校文化传承的作用。
教育部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指出学科建设是“双一流”的基础,同时《暂行办法》的第四条还指出高校要“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认真解读国家政策可发现,国家在高校发展的定位及特色上鼓励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加强建设支撑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学科,着力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科体系。
学科方向的确立要立足于传统,着眼于前沿,明确学科特色,合理定位发展方向。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就解决了高校学科研究方向和定位的问题,不同的历史渊源形成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和特征,也形成了高校不同的特色学科。陕西省的艺术高校应秉承“学术引领、创研并重、专业服务、协同创新”的科研理念,充分发挥陕西独特的文化积淀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地缘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积极打造自身特有的学科方向与特色专业,并逐渐将其形成优势。
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对艺术高校学科建设的影响
高校学科建设主要指学科定位(包括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建设(包括重点学科、实验室、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要素,这些要素是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重要依据。优势学科的建设需要在人才培养及科研创作上融入地域文化与专业特色,艺术高校要想打造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首先需要了解本专业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脉络,将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相互关联,了解艺术范式形成的原因及形式所承载的内容。
艺术高校的本科教学应立足传统,注重应用,注重交叉学科的发展,并努力推进学术前沿研究。西安美术学院在本科教学中将美术考古运用于本科教学中,各教学单位深度挖掘和汲取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具有西美特色的教学体系及课程内容,如:中国画系的“唐代墓室壁画临摹”、雕塑系的“中国古代雕塑临摹”、设计系的“传统纹样考察”、服装系的“汉唐服装复原”、环境艺术系的“古建测绘”、美术史论系的“周、秦、汉、唐美术考古”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范式用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临摹之外,这些课程中都有人文考察和田野考察,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研究艺术表象之外对于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因素、思想体系等内容进行深层次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发展规律。
将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融入科研创作,是利用学科优势促进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的重要途径。如中宣部、文化部等主办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及体现延安革命精神和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新中国美术创作工程”,都需要艺术家先认真研究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其次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最后在把握艺术创作的民族性与传承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语言和当代艺术手段融合,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表现精神的优秀作品。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也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
结语
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承载着我们对于传统与当代、审美与研究、传承与创新的认知,二者的结合对学科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哲学层面理解艺术的本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学生中国文化精神的自觉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