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终身体育
2019-04-29刘方涛李祥武
刘方涛 李祥武
摘 要:终身体育是人类体育发展的方向,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围绕着终身体育这一中心目标,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成为终身体育锻炼者。文章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改变教学主导思想,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过程三个主要方面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改革如何适应新时期需要,切实实现终身体育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从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出发,阐述和分析了高校体育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几个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以促进终身体育的贯彻和实施。
一、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高校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然而,现实中我们很多知识分子,虽然文化素质较高,接受过正规的高等体育教育,但他们的体育观念却极为淡薄,极少参加体育锻炼。加之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导致体质急剧下降。甚至英年早逝。据报导,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一般人的平均寿命10岁。由此看来,中青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体育思想最薄弱的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和培养。我们认为高校体育是个具有多功能的系统工程,进行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健康地生活。这也是体育的社会价值所在。生活中许多人把参加体育锻炼,观赏体育比赛作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为生活的乐趣,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同时把体育锻炼作为消除工作和学习所带来的紧张、疲劳等方面影响的积极手段。有鉴于此,随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逐步确立。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就应立足于长期效益的探索和追求,充分利用学生在高校学习、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转变态度、更新观念,使学生不仅限定在学校阶段里,而且在步人社会后的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变成一个真正的终身体育者,造就良好的健康体魄,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教学内容应着眼未来
1.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科学性。
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学生对运动的选择自由度愈来愈大。因此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而选择。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选择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对增强体质实用性较大、适于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如体育医疗、保健、康复养生等,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还应从学生的个人特点出发。如身体过胖需要减肥等,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需要,以及基础科学锻炼方法而设计。
2.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同时,还应向学生传授身体锻炼和养护的原理、方法,体质评价和医务监督的方法,以及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种健身方法。这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也是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建立满足学生终身需要的体育理论知识体系,严格执行《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理论教学时数,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充分运用电化教学、生理实验、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体育理论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更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的实践。
三、改革教学过程,为终身体育服务
1.掌握体育锻炼本领。
学校是引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战略的前言阵地。掌握体育教学由传统的为学生打好身体基础,兼顾到使学生掌握几项体育技能,作为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手段。进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建立新的高校教学模式。
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完善体格;掌握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增强学生自学、自练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竞争、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优化身体发育,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完善和提高体育能力,增强并保持健康。
把保障最佳的发展高校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由社会的实际需要所要求的。因为人的身体素质构成了人的身体素质构成了人的身体能力和质量基础,身体能力表现在体育活动中作为体育能力。这种能力将通过教学或自我学习过程的方式而获得,并不断完善。另外,这一任务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体育因素增强并保持健康,提高和锻炼机体对环境适应力和对环境不良作用的抵抗力,掌握科学、健康和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实现这个任务最可靠的保证。
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明确体育目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努力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能力和自我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欲望。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自我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在智力上和体力上得到协调发展,使高校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为培養跨世纪的人才开创一个良好的体质环境。
参考文献:
[1]蚁风高.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电大理工,2016,(04):100-102.
[2]孟晓东.我国大学体育在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的教学改革[J].代体育科技,2016,6(36):141+143.
[3]周琴.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1+3.
作者简介:
刘方涛 1982年8月,男,汉族,文山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