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能力
2019-04-29龚杰
龚杰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主体作用;创新能力
创新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质,开发这种潜质应当是教育本身需要担负的功能。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要逐步消除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弊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务之急。下面谈谈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感兴趣,才能激发创新潜能,才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课前搜集、阅读、接触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然后经过课堂上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发生兴趣,并掌握所学知识,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广阔的背景和知识的认知停靠点。例如在讲到“学看平面图”时,我就结合学校整体搬迁,让学生到学校操场看鸟瞰图、规划图,再针对此图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通过身边真实材料的补充,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而且能激发他们的灵感,以便去探索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质疑,标新立异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让学生敢于进行大胆想象。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胆质疑的能力。如讲《不一样的你我他》时,我出示题目,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要他们能积极思考,不论问的问题价值如何,我都给予表扬或肯定。结果,孩子们的质疑令我大吃一惊。如:“你我他”有什么不一样?面对别人的“不一样”,我们该怎么办?等等。這样一些极具价值的问题从孩子们中产生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慢慢建立了。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从而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主动性、创新性。
三、转变方式,开发创新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改革的核心目标,而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这种转变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课堂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品质,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没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或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究,遇到的都是教师简单的否定,那么就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创新的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再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独特思想和感情的机会,给学生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四、授之以渔,学会迁移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攀登科学颠峰的阶梯。
五、实践活动,展现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展实践活动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就是把对《品德与社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以小组活动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巩固、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二是开展调查活动,并通过小报的形式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展现出来。好的作品通过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的形式,在班级或全校进行推介。如:教学四年级《从古到今话交通》时,举办了“家乡交通新面貌”小报展;三是组织辩论会。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四年级《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交通的利与弊;四是进行参观访问,联系好参观访问的场所或对象,有序的组织。如教学《家人的爱》时,组织开展了呵护鸡蛋体验亲情活动,让学生每人用一个塞满棉花的盒子,装上一个鸡蛋,随身携带,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孩子们,上学、放学带着它,吃饭、走路、睡觉带着它,还时不时的打开盒子看看他的“宝宝”是否完好无损。一个星期下来,有的一两天“宝宝”就夭折了,有的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一个星期下来“宝宝”完好无损。通过此体验活动,孩子们深感妈妈的不容易。活动结束后,回到家中,孩子们给妈妈揉肩、捶背、打洗脚水等等,一个个细小的变化,一句句感人的话语让妈妈们落下了晶莹的泪花……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开发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创造力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