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2019-04-29钱国兴

关键词:科学探究思维

钱国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60-01

准确把握命题趋势,运用有关教学理论科学地安排复习计划,实施有效的复习策略,既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回顾、积累知识,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引出问题

1.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都是把知识点归纳为条条框框或画知识树方法来梳理知识,逐个逐条整理知识点,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自我感觉好,而学生却感到枯燥乏味,收效甚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谈不上创新的冲动了。

2.在进行科学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复习中,惯用的教学方法是先阐述某种研究“方法”,后出示一个或多个相应的例题或习题,学生全盘按老师传授的“方法”机械地套用,这样,学生就淡化了“方法论”的思考和渗透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即比较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有效思维,这样,在学生中就形成了“上课听得懂,作业或考试不善独立思考,不能分析和破解新问题”的瓶颈现象。碰到材料信息题或说理题由于缺乏分析和比较的能力,解题答不上要点,语言不规范,缺乏科学性;创新题或探究题由于缺乏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中考科学复习效果不佳的两个重要原因。

二、对策和策略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爱每个学生,新课标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互动生成”,彰显科学再发现的过程。科学课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启发学生多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进行实验、并互动交流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且个性品质得到发展,让其终身受益;教师应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研究,笔者发现,每当教师抛出一些跟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创设性的问题时,学生则精神为之一振,思维活跃地思考问题,这就充分说明学生需要通过具体问题来引领,会产生浓烈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产生问题和问题情境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于此,因而,教师的教学就理所当然地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体需要,教师应努力把每个问题化解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的、直观的背景材料;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科学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的耕耘和付出,取得丰硕的成果呢?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经历从理解——学会——到会学的历程,教师就得为学生创造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分析和比较的机会。

例如:在力学复习中,遇到平衡力问题时,可以设计一组将有关“方法”容于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小問题里,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处理,切实把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独立解决科学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并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从而高效地实现基础知识复习与各种能力的同步提高,在学习上取得先机,实现双赢。

为此,本人认为用以上方法进行的初中科学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科学复习任务重,效率低,教学质量提不去的有效途径。

三、操作方案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三维目标,设计出适合各类学生的分层题目,将相关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思维技巧容于教学中,换言说,即以习题为框架,精心构建每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具体操作中,以问题或题目为先导,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讨论和归纳。教师借机发挥,引伸拓展,进行发散思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有效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创新活动。发现有规律可寻时,自己体会并整理好,使零散的知识以线贯穿,以线构面,点面结合,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同步提高,这就是有效学习和成功教学。

四、实施策略

1.备课组协同作战共享资源,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交流探讨,互补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并及时修正补充复习细节。

(1)首先引导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降低知识体系的台阶,使学生产生新意。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适用各类学生的分层练习,降低“区分度”,引导“上路”。

(2)选题时,各组题都要紧扣每堂课的达成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路、解题规律,重复出现,且呈螺旋上升,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缩短从领会到灵活运用的过程;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

(3)同一系列题目完成后,应引领学生回过头来反思,尤其是错题,要找到问题所在或是造成错误的原因;哪方面的问题可引介拓展,使知识系列化,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以使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同步升华;使他们学习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4)题目要能反馈有用信息,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和方法提供依据。教师本人能随时随地获得学生学习的信息。及时解决问题,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步一脚印;这样设计教与学的环节紧凑合理,及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学生还有什么需求?等等。

2.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努力把内容教“活”出“新”,应当把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整理,使各部分知识形成网络,让学生抓住每一部分主线。例如:在力学复习中,抓住“受力分析”这一主线,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相结合,这样使许多问题(如滑轮组、摩擦力、浮力等)的难度降下来;在电学中突出电路的识别和分析,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为主线进行;在电磁联系中抓住电生磁、磁生电及电磁联系这一主线等;在教学中设法纠正学生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认识误区。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总是阻力,压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下沉物体总比上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小,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物体推而不动是由于推力小于阻力,额定功率大的电灯一定亮,头朝下的像就是倒立的像等等;要重视纠正学生对结论的随意、不规范的表述,如电压与电流成正比,质量与物重成正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还要组织学生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整理和比较,如;实像和虚像、压力和重力、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功和电能、千瓦和千瓦时等等。

3.尊重学习规律,避免低效行为。

(1)查漏不补缺,难点不突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考试或作业其实可以理解成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调查。但有些教师漠视考试和作业的功能,不统计、不反思,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不清楚学生在哪些方面掌握较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导致复习效果不佳,一节复习课下来,疑点依然存在,难点没有解决。

例: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伍就排直了,这可以用什么原理来解释?在一次对某班学生进行检测时,发现这么简单的一道题居然错误率有90%以上,学生们都写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试想对于这个知识点,在学生的作业和以往的考试中肯定遇到过,但因为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没有用有效的策略纠正学生不严谨的思维,才导致一错再错现象的发生。

(2)注重机械操练,轻视能力提升。

一些教师认为简单地重复讲解,不如让学生做练习来得实在。结果,一方面,因为练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维、回味知识,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因为练习中常会遇到曾经做过的一些题,学生拿到题后,不假思索地掉进一些“形似神不同”的试题陷阱中导致频频失分。

例:冰遇火要熔化,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射过并会聚起来,点燃干草取火。这种冰镜应磨削成( )

A.凸透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凹面镜

这题其实不难,只要认真分析“让太阳光射过并会聚起来”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A,但有许多学生因为分析能力的缺失、对未曾见过试题的迷茫而错选c。操练固然重要,但不能机械,要通过操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等。

4.重视实验探究,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几个重点的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等,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原理,明确实验操作的要领,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让学生在实驗探究时做到思维的发散、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和交流。尤其要训练学生用规范的、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毕竟考试是要用语言来表达学生思想的。最后,还要关注当前中考的热点问题,围绕考点突出重点。

本人的体会是,要使科学复习卓有成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有灵活多样、激活课堂的教学手段。以上是本人在近年组织学生进行中考复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肤浅的、不成熟的想法和观点。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