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9-04-29易德贵

关键词:创设方法教学情境化学教学

易德贵

【摘 要】本文是我通过对探究式学习活动和新课程教学功能的尝试,结合多年来化学新课程的具体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景的一些感悟和做法,在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含义、功能及其创设方法方面进行了探讨,意在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教学设计;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57-01

从教多年一直想写一篇有关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文章,但又一直处于一种朦胧的感觉中,今天借此机会鼓起勇气,把它变成文字,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注重情感交融创设和谐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会对人的行为施以巨大的动力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在良好的氛围中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通过激情飞扬的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富有情感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亲和的教态容易感染学生的情趣。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讨论发言,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方式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因学生而变。针对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备一些心理预案,弹性备课,注意学生的兴趣,随机应变,找到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平等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压抑感。在教师用心创设的和谐情境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倍增,思维有效碰撞并闪现智慧的火花,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情景并应用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概念充分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极易出现的事件,学生经常遇见的事情,以及学生所经历过的事件,并与此结合提出合理的教学情景。例如:教师准备一烧杯、一袋蔗糖、一把钥匙,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不断的注入一定量水的烧杯中加入蔗糖并且搅拌,直至出现无法溶解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类似的情景还在那些日常生活现象中出现过;这种现象对于实际生活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进行课本的预习以及课外知识的收集,从而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会出现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活跃场景。教师需要适时的向学生指出在一定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就是蔗糖对于这些水量中的最多溶解的蔗糖,也就是蔗糖饱和溶液。通过这样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以及主动性,有利于化学教学的质量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三、要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猜想,让胜利到达未知的彼

联想在性态上是发散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联想有的属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产生“顿悟”的现象。有的属伴随型,它不是独立产生、发展,总是随其他思维同时交织产生发展着。有的属仿变型,“仿”是求同,“变”是求异,人们看到一事物的优点,往往产生模仿心理,但又不满足于仿效而产生求異更新思维。有猜想才有奋斗目标,联想与猜想使学生思维活跃,反映灵敏,思维流畅。联想是思维的翅膀,猜想是思维的天堂。富于联想与猜想的人,就能从已知的此岸,胜利到达未知的彼岸。

四、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学生喜欢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当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就先介绍一个故事: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三人牵着狗进入山洞,狗死了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然后告诉学生学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就知道了。

五、联系生活创设经验情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生活又是创新的唯一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而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烧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淘米后剩下的淘米水,马铃薯切成丝在水中浸洗后的液体是悬浊液;用洗涤剂洗油脂形成乳化现象与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为什么面粉经发酵后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等创设经验情境。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式、运用的教学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所学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运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波.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应用及策略[J].新课程,2011(2).

[2]廖明.初中化学的情景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2011(2).

[3]黄良.李文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情景创设[J].教育,2010(6).

[4]戢康.聂祥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2010(6).

猜你喜欢

创设方法教学情境化学教学
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