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提高的新启示

2019-04-29苗艳春王俊平

关键词:习题资料教材

苗艳春 王俊平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43-02

新课程改革已经几年了,下一轮的课改在2019年秋季开学也要全面铺开了,我们在教学中也必须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新措施和新策略。在多年的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现总结如下。

一、灵活安排课时

1.把教材内容串起来,合理安排,注意取舍。

例如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是“从生物圈到细胞”,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出现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名词。要讲这些名词,一课时很难完成,我讲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没有介绍这些名词概念,只是要求学生知道它们在哪一层次,与上下层次之间有什么联系,并对学生说明这些内容会在以后展开讨论。

2.要相互兼顾知识讲解与实验操作。

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在一课时内既要讲一些知识,又安排了一个实验。如果教学地点在教室内,就不方便做实验,如果安排在实验室内,有实验用具的干扰,没有多媒体设施等,就不能很好的组织教学。有的老师就会单独用一课时进行实验,而把要学习的知识再讲一课时,也就出现了课时紧张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处理的。比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既有元素种类,又有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还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我认真分析了一下生物课程标准和山西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现对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没有具体要求。我就在课前设计了一份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上课时,提出两点要求:(1)最好在20分钟内完成实验操作(2)实验之后,小组内解决提纲中的问题,下节课只占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解决了提纲中的问题。这样基本上就能把实验和知识内容兼顾了。

3.大胆的取舍一些实验。

教材中有的实验效果不好,而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又很多,一课时很难完成预期目标。这时候就要大胆取舍,对一些实验可以以讲代做,从而节约时间来完成知识的教学。

例如“核酸”这一节,安排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还要学习关于核酸功能、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比较等,我对这节内容是这么安排的:先学习关于核酸的知识,然后观看光盘中的该实验,之后展台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内解决。

4.适度把握教学中的“度”。

有好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看到新教材后,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内容太简单了。就觉得应该有所补充,看到资料中有一些习题涉及到教材已经删减的内容,为了讲清习题,他也会把这部分内容补充给学生。有的老师把简单内容复杂化,对一些课程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知识大讲特讲。这些都会造成课堂容量大,课时不够的现象,其实在讲新课时完全没必要讲的太深,让学生抓好基础知识,到了高三再拓宽加深,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科学安排教材顺序

新的生物必修课程的知识内容呈现的顺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初使我们很不适应。比如:在旧教材“细胞膜”一节中,介绍了细胞膜的功能、化学成分、基本结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而这些内容在必修1中分别出现在第三章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四章的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四章的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能有的老师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利于自己的教学,所以把教材顺序做了调整:先讲第三章的第一节然后讲第四章的第二节,再讲第四章的第一节和第三节。这样的安排,有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不赞成老师这样的处理方法,还是喜欢按教材顺序学习。

三、对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处理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其中一条对能力的要求是: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就是在培养学生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那么我们要做的是:组织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让他们学会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比如:必修1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内,有一个资料分析,是关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得出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信息。分析完之后,资料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了。千万不要把资料分析得出的信息做为知识要求学生去理解掌握。

不过在必修3中有一个资料分析是关于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课标中明确要求的,所以相关知识就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了。

四、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索

以前我们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我们款款而谈,把前后知识相联系、把学生忽略的细节进行补充,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那种感觉真的很好。而新课程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希望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地学习。那么是不是应该构建一种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最后总结知识框架。我觉得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对待。

比如: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有机化学的知识,所以这节内容就应该以教师讲为主。必修1第2章第4節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我觉得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总结关于糖类和脂质的概念图,之后展台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合作成果,由其它小组进行补充、完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觉得不一定每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像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DNA边解旋边复制、翻译过程等动态连续的过程使用多媒体的效果就很好。而教材上有的图片、简单明了的内容再用多媒体演示就没必要了。

一些教育家经常说:“你以为你讲了学生就会了,你不讲的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我们学懒点,学生就变勤快了”。这其实就道出了课改的精髓(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会提高效率)。为了在课堂上节省时间,把时间用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们把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以预习提纲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上课时先解决提纲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不讲了,直接做题来巩固,然后从做题中得到及时反馈。我们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知识拓展,前后知识联系等等。预习提纲的使用提高了课堂的容量。

五、适当的补充习题

教材课后题比较少也简单,我认为适当补充一些题是有必要的,现在各节讲完后配套的课外题都比较多,对于巩固每节的知识点是非常好的,因此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就不让他们做题巩固,这是非常错误的,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实际请况,在资料中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习题让学生去做,效果也很好,所以我认为课后选题巩固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习题资料教材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住习题深探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