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养成阅读习惯

2019-04-29王英

关键词:阅读兴趣课外阅读

王英

【摘 要】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

【关键词】阅读兴趣;读书氛围;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88-01

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现在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谈些看法。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激发学生向书籍里求得间接经验的兴趣。大文豪高尔基常常劝人多读古典作家的作品,并且以为即使是坏书,只要善读,也一样可以给人好处。他说:“印象,我是从实际生活直接得到的,也从书籍得到。从实际生活得到的印象,好像原料;从书籍得到的印象,就如加工品一般的东西。”在《我怎样学习》里,他又述说了在残酷丑恶的地狱生活里,自己不断地读着书:“差不多每本书都给我在没有认识过的世界里打开了窗户。给我讲着关于我不曾知道,不曾看见过的人们,感情,思想和关系。”“我愈读得多,书本便愈使我跟世界亲近,生活对于我愈变成光明,有意味。”这可见,课外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直接经验的不足。让我们间接地看到现实的更多的姿态。同时,也可以从这里增进文字的修养,领会写作的手法,我们需要向成功的作家学习,看他们怎样观察事物,怎样展开主题,怎样刻画人物,怎样写景状物……

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学生自身的快乐体验,是实现阅读习惯培养计划的关键所在。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反复的强化,让自身形成一种惯性,才能成为一笔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然而学生的兴趣是最容易改变的,引导其兴趣的发展与深化对形成习惯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跳起来摘着桃子的机会。有了这种动力,学生才会自觉的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因此,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为孩子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经常性的开展读书成果交流活动,如: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评选读书小博士等。并注意把握读书时机,将读书活动推向一个高潮。宽敞的读书平台,完善的奖励机制,可以使孩子们不断获得成就感,不断的形成动力,逐步的培养起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

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利用展窗开设有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的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校的一位读书小博士在作文中所写的:“刚转到这所学校时,我感觉看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书“,橱窗里推荐的是好书,板报上介绍的是读书方法,走在楼廊里,迎接我的是读书的名人名言……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读书沙龙活动现场,溶入到激烈的交流讨论中时,转学带来的陌生和恐惧一下子都消失了,我真的感谢书,它为我带来了那么多的伙伴。”由此可见,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享受阅读提供了平台,开启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

正所谓“独学无友”,假如阅读仅仅是学生的个人化行为,阅读就会少了很多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比如课前三分钟“自选美文赏读”、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好书我来荐”推荐好书交流会、朗读与欣赏读评合作交流会等等,让学生的阅读有了伙伴,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分享阅读,丰富多元的收獲,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享受到更多的课外阅读乐趣。因而,提供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是激发与延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有效举措。

六、注重个别关注与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

渴望被人关注,永远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成就感,永远是学生进步最大的支持力。为了让学生永久地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关注,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讲解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收获和成功,获得课外阅读的愉悦与满足。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渐渐地使读书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永久的志趣和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激发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辨证认知,而且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自身财富与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