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外国小说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2019-04-29应玲珍

关键词:娜塔莎教学法小说

应玲珍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高中《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中的部分文学作品为例,重点谈了比较阅读在小说教学中的作用和一些教学心得及方法。

【关键词】比较阅读;功能;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71-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要以阅读为基础。寻求有较强的操作性且学生易于学习和把握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比较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形式或内容上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的书面材料,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进行相似相异比较以推出某一结论,总结出一定规律或是深挖作品意蕴的一种读书方法。80年代中期,西方比较文学对国内学术界影响甚大,这种新的研究思维方法也逐渐在语文教学中被采用,一度形成了“比较教学热”。比较阅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1.比较阅读能扩大学生阅读面。

高中生课务繁重,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而课内语文教材容量有限,学生阅读面相对狭窄。但高中生亟需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并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通过语文学习,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同时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面的缩小,严重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及时进行调控,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争取能做到既不耽误各门学科的学习,又能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

2.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提高學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事总是会不遗余力地认真钻研,并乐此不疲。小说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文学体裁。从古到今,从社会到自然,从宇宙到人生,从宏观到微观,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广阔丰盈、绚丽多姿的神奇世界,并且小说艺术表现技巧不一而足,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由于语文教材的编排和课内知识的传授往往要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制约和检测,因而大大削减了语文学科的趣味性,比较阅读教学法中的适当延伸就摒弃了这种乏味与功利,因而更能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3.比较阅读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不同文本或是同一文本的关键词和细节之处进行比较细读,不失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好办法。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行、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比较阅读教学法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思维。比较阅读教学法是迁移与活用课文中的知识,横向连结课外阅读,系统归纳总结阅读技巧和规律。因此,所选文章从体裁到内容都是密切相关,存在比较价值的。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找出所比较的文章的相同点、不同点,从思想内容到结构层次、再到艺术手法进行比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善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思考。

比较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应用范围也很广。根据比较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从几篇文章的主旨、体裁、结构、艺术技巧和方法等进行比较。也可以从小处着眼,小到于一个词语、一个物象、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无一不可用来做比较阅读的文章。下面就以笔者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为例,谈谈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1.选文与原文的比较。

由于篇幅较长,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多篇课文都是节选课文,如《炼金术士》和《娜塔莎》。《炼金术士》删去的内容是:圣地亚哥从西班牙最南端的台里发渡海,去了非洲。碰到了一位一心求教炼金术士的英国人。在住着炼金术士的费奥姆绿洲,圣地亚哥遇见汲水少女法谛玛。而炼金术士促其随即重新踏上寻宝之途……虽然教材的选文并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然而有学生却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和‘炼金术士这个题目到底有什么联系?”确实,单从选文部分我们是很难把课文的内容和小说标题《炼金术士》联系起来的,更别说去理解“炼金术士”这个词在小说中的丰富内涵和象征了。

第四单元的“话题”部分把《娜塔莎》一文娜塔莎作为“圆形人物”的典型。无可否认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是一个具有很高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是丰富立体,且富于变化的。但课文节选部分向我们展现的仅仅是娜塔莎天真热情虚荣冲动的一面。以至于有学生在小结时说不喜欢这个头脑简单,对爱情不专一的女主人公。这都是因为没有真正了解娜塔莎“圆形”其他侧面的缘故。因此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课外片段(比如莫斯科沦陷,罗斯托夫家竭尽全力援助俄军,娜塔莎的坚毅与睿智)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对全面认识人物是非常有必要。

2.不同小说译本之间的比较。

在《素芭》一文的教学时,有学生在课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他提出小说的结尾:“这次,她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素芭最终被她的丈夫所理解,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结局?在跟学生明确了这是对原文的误解后,我又查阅了泰戈尔《素芭》的其他译本。如冰心翻译的《素芭》结尾:“她的主人耳目并用,又作了一次仔细的考察。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他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子。”①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的《素芭》结尾:“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如果有了这两种译本的对比阅读,上述学生的误解就可以避免。

此外,不同的译本,翻译后语言艺术的参差高下也是存在的。如《娜塔莎》一文,教材选用的是高植的译本。而其实草婴和刘辽逸的译本也相当不错。这种比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审美品味大有裨益。

3.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碰撞。

如《丹柯》与《夸父逐日》一文,不管情节和主题都与第三单元的《丹柯》一文都有较强的可比性:“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丹柯带领族人穿过森林寻找草原;夸父则执著地追赶理想的太阳。丹柯高举燃烧的心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夸父则在饮尽黄河、渭水后干渴而死。丹柯的心最后化做草原上蓝色的星火;夸父的手杖最后化做了邓林,两者都用浪漫主义塑造了悲剧英雄形象。以上是同,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异。比如,夸父面对的主要是自然的挑战,而丹柯除了面对艰险的自然和强敌,还收到诋毁和质疑,这就有了鲁迅笔下启蒙者的味道,如同《药》中的夏瑜。因此,丹柯的悲剧主题就显得更深刻。类似的比较阅读还可以在《清兵卫与葫芦》和鲁迅的《风筝》间进行。

4.同一作家不同作品间的比较。

在第四单元《娜塔莎》一文的教学中,我特意引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吉蒂参加舞会的片段进行比读:“……她现在穿着色彩斑斓的网纱连衣裙和玫瑰色衬裙那么雍容、那么飘洒地步入舞厅……”《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吉蒂与课文的主人公娜塔莎非常具有可比性,她们都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初入社交界的贵族小姐,都正处十六七的青春少女时代,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对于即将要参加的舞会她们都非常重视且期待已久。在托尔斯泰笔下她们甚至连身段都是相似的:苗条、娇小、匀称……这种相似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对比兴趣,学生们很快地从对文字的对比品读中发现了两者“同”中的诸多“不同”。舞会上不同的表现,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心理状态,甚至不同的性格特征:吉蒂性格含蓄内敛,在舞会上大获成功,内心自始至终洋溢着喜悦与自信;而娜塔莎一开始未受注意心情焦虑而失望,后来转为兴奋喜悦和对安德来的感激,性格热情坦率天真……这样的比较阅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很好地促進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行、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品质的提升。

实践证明,比较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它不仅适合当今高考语文应试的需要,也顺应当前我们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总之,比较阅读在小说的教学中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注释:

①[印度]泰戈尔著,冰心译:《泰戈尔作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崔志钢.“问题驱动”模式下的小说阅读教学智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上旬,(3).

[2]曾祥芹.《文章学探索》,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3]沈韬.当代阅读认知理论概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

[4]程陵.《外国文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娜塔莎教学法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奥地利性奴女孩不愿卖掉“牢房”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