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效应” 打造“微优势”
2019-04-29吴曼宁
吴曼宁
【摘 要】当代科技迅速发展,并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教育本身也发生着相应的变革。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语文课堂的传统性,营造出了全新的课堂环境,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本文旨在从实践角度对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教学微课应用;应用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48-01
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要求学生具有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从课程标准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不仅要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還担负着思维能力训练、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无法满足,这一矛盾,对传统高中语文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形成强烈的冲击,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微课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一、微课的优势
微课作为信息社会教育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手段,具有形式短小精悍,焦点集中等特点,一个微课往往只包含一个小议题或一个学习重点,而且常常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设计的,内容上针对性强。除此之外,微课对学习者学习时间、地点的约束较小,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安排,还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反复学习,以达到知识内化的最佳效果。这些特点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时空的局限,学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更值得肯定的是,微课的存在更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习不再是学生在教师安排下的按部就班,而是源自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渴求的内驱力,实现了由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微课的应用
微课具有显著的优势,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明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1.利用微课进行知识铺垫,使课堂教学指向性更明确。
语文教学内容的展开依托具体文章,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于文章知识背景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这些内容都放在课堂上,课堂气氛会陷于沉闷,课时安排也会捉襟见肘。以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这一课文节选自《红楼梦》,是贾府中众多主要人物的首次登场,对于全书后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刻画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涉及《红楼梦》小说知识背景的介绍。现有的课堂容量,一个多课时的知识铺垫还不能够保证学生的习得程度,此时预习微课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用文字解说配合电视剧中的有关片段,再辅以一些专家讲座内容,不同的介绍方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帮助他们在课前熟悉课文内容,也让他们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文本的深层含义。
语文教学是内容解读和方法习得的综合体,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的方法学习,如果不加以强调,会湮没在内容中,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微课对要掌握的方法进行深度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强调作用,又使得课堂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例如必修二《故都的秋》一文,在表现故都的秋景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对比。我们利用微课突出对比手法这一知识点,把这一课中出现的对比通过组合的形式加以强调,使学生认识到对比手法在这一课中的使用方式,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了运用对比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2.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情境,促进课堂思维互动。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需要调动学生的个人生活情感体验,让学生置身文本情境中,才能正确把握其中人、事、景的特征,进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往我们多用语言创设情境,学生代入感较差,达不到创设情境的目的。微课以视频为媒介,视听结合的情境营造代入感强,直观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文本。例如必修一《鸿门宴》,文言文字阅读的障碍阻碍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不能理解项羽设下鸿门宴的意图,对人物心理变化的理解流于肤浅。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将文字与影视作品片段结合,打破学生文字阅读的壁垒,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有一些散文的教学,我们以微课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赏析,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作者深藏于景中的情感。相较于传统的PPT,微课音像结合的方式创建出的教学情景更生动传神。有效的情境创设使语文知识实现了由抽象向直观的转变,优美的情境营造对学生的审美鉴赏也是一种积极地引导,发散性思维也得以培养。
3.利用微课总结延伸学习内容,促进知识整理及内化。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知识累积,另一方面也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些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内化。传统教学中,巩固内化更依赖于学生个人,教师参与不足,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微课可以将课堂的重难点加以整理,进行二次强化甚至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完成内化过程。以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为例,课堂学习多针对具体诗歌,但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鉴赏手法的掌握才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运用微课针对这一重难点再做分析,并适当辅以课外诗歌的延伸补充,使学生跳出具体的一首诗,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体会诗歌中景、情、理的融合方式,并运用于自主鉴赏。学生的知识迁移活动得以完成,思维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三、微课的应用误区
做为一种信息社会教育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手段,微课的使用对我们的教学产生巨大的辅助作用,但其前提是使用得当,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微课,避免走入应用误区。
1.微课内容的甄选。
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微课的方式去展现,也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适合应用微课这种形式,因此对于微课的选题,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微课的本身容量不宜过大,只需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重点或难点,因此在内容的甄选上必须聚焦教学中的易错点、疑问点,同时还要避免选点过偏,确保学生学到实质性内容。另外,微课绝不是单纯的视频资料,它需要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选题上除了要有形式的生动,更需要具有思维的延展性。
2.视频教学不可取代文本阅读。
微课需要有较强的画面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太过绚丽的画面会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形式,让学习者满足于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却忽略了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偏离了学习的目标。更重要的,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的艺术,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文字去感知深层情感,调动个人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思考,这种阅读体验比单纯的视听给读者带来的观感更丰富,更具有创造性。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的积极意义,但技术的本质是载体,核心仍在于教学内容的确立,我们要善于利用新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将技术与内容巧妙结合,打造真正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