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4-29王清明

神州·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语文

王清明

摘要:语文学科在学生德育上的教育有着其他学科,诸如数学、化学等不能具有的独特作用和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文道统一,是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教师自身又要有怎样的修养,需要语文教师多多实践、学习、想办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渗透

德育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1]。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积极的 重要作用。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内、课外利用一切机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学生的品性,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要想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正如毛泽东说的:“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2]

一、语文教师自身的道德修炼影响着德育渗透

教师职业道德在不同方向影响了一个语文教师的方方面面。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爱”,教师要有“爱心”是教师特殊的职业道德特点,热爱学生反映了师生关系最为基本的必然联系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也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这种“爱”不是我们常见的母爱、父爱之类。师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自己的职业,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语文教师通过提高自身学识水平来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总和学科。涉及的知识方方面面,从天文到地理,从城市繁华到田园风光,简直无所不包。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之人,与时俱进,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热点、焦点。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新者,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在对新知识的不断追求中,不断补充自己知识的广度、深度,增加知识的储备量。同时要善于从博大精深的经典中汲取养料。语文教师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只有“读万卷书”才能成为一个“学高为师”的志士。语文教师学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就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学生德育的继续发展。

三、借助语文教材内容来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热爱祖国、关心爱护他人、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内容活泼的德育教育汇编。文体也是多种多样,有汉乐府、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古文及现当代的名家散文、戏剧、议论文、说明文等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在教学时,要找准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二则》,讲述了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之一——亲情。这几篇文章不仅仅是表达了作家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和感恩,更是一篇充满了人生哲理的优美篇章。

四、从写作背景介绍中渗透德育教学

写作背景是指作者当时写作时的社会的大环境和作者所遭遇的经历等等。对作品中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例如:历史背景;政治背景等。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背景的主要作用是渲染主体,起支持作用。创造文学艺术作品,离不开背景。语文教师的教育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的样例式教学,让学生和作者建立一种关系,让学生通过这种关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背景介绍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前提,文学作品有着其独有的特性。它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作者感情的流露和宣泄。正式上课之前如果不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作适当的介绍,那么作品深层含义就无法去理解,更谈不上去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五、从朗读中渗透德育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坚持朗读,孩子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更容易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我国语文教育家、学识渊博的老前辈叶圣陶说的:“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吟咏就是朗读了。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更要充分的运用朗读教学这种方法。如我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流传广泛、动人心脾的乡愁诗,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母子情、夫妻情变成了家国情,诗人由“小”感情转入“大”感情,字字着力。这种感情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使人回味无穷并意味深长,引起听众的共鸣,让听众也融入进来,翘首而盼,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六、在作文实践中渗透德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作文过程中,教师只要联系实际,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总之,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是育人,育人更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才不会使德育教学成为书本中的说教,那么德育教育这朵绚烂之花必然会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工作文献规章要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第56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139页

[3]《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本书编写组编写 开明出版社 121页 2004年10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